读书·书单:《始于极限 》作者:上野千鹤子/铃木凉美
基本信息书名:始于极限作者:上野千鹤子/铃木凉美标签:...
不久前,冯至先生的女儿冯姚平大姐发来一张老照片,是冯先生1947年左右与几位朋友的合影,她请我帮忙辨认。经大家确认,照片左起依次为:沈从文、杨振声、格温(萧乾当时的英国妻子)、冯至、萧乾。
这张合影应与著名的《新路》杂志筹办有关。《新路》杂志由中国社会经济研究会创办,当时被认为是主张走“第三条道路”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著名刊物。萧乾于1946年从英国回国,在上海担任《大公报》社论委员会成员和复旦大学新闻学教授。他回忆说,1947年他曾应钱昌照之邀,携妻子格温到过北平一次,参加《新路》的筹办。据此推断,这张合影应拍摄于此次北平之行期间。萧乾后来虽未再参与《新路》的编辑工作,但他在《大公报》发表过《自由主义者的信念》等系列社评,仍被视为“第三条道路”的一个重要人物。
1985年,我在撰写萧乾传过程中查阅了《新路》,发现主要编辑人员中有冯至,便写信请他回忆有关史实。他在回信中写道:“关于《新路》,当时我不明白它的性质。解放后,读到毛主席写的几篇批判美国国务卿白皮书的文章,才认识到《新路》的出版正符合美国要在中国培植一些自由主义分子的企图。当时它受到指责是应该的。《新路》的产生,萧乾同志会知道得更清楚,因为在1947年底,是萧乾和钱昌照到我家里,约我参加《新路》的。他们曾对我说,《新路》既不反苏,也不反美。……”(1985年11月28日)
我相信他的回忆是真实的。但是,我却又感到不能满足。后来,我去看他,说到了这一想法,他只是微微一笑,话题就转开了。不过,他在信中的另外一句话,却令我久久难忘,回味至今:“过去的历史是客观现实,是怎么回事就是怎么回事。”(南方都市报www.nddaily.com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初次见到冯至时,他已是年过古稀的老人,儒雅、朴实、敦厚。曾熟悉他写于“五四”时代的诗句:“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从你身边流过,/你无心从你彩霞般的影儿/投入了河水的柔波。”或者:“我的寂寞是一条蛇,/静静地没有言语。/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啊,不要悚惧。”青春的多愁善感,在这样一些诗中,曾得到凝练的表现,鲁迅誉他为“抒情诗人”,也缘于此。
抒情而不恣情,凝练而不怪异,这与冯至性情温和有关。我的印象中,他待人热情,但又让人感到有所节制,说话也很注意把握分寸。无论在公众场合,还是在家里,他总是显得稳妥周到而谨慎。我没有看到过他的激动,或者言语中带有锋芒。他年轻时的性情是否就是如此,我不知道。也许这是在德国留学时受到的熏陶,或者是后来岁月的磨砺。
1986年2月,冯至曾为我在《冯至诗选》扉页上题了这样一句诗:“功力此生多浪费,何曾一语创新声?”这是他的文学自谦,其实,他在新诗发展和文学翻译上,都曾发出了自己的独特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