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社在1925年成立时的成员有鲁迅、韦素园、李霁野、曹靖华、台静农和韦丛芜等6人,目前除了鲁迅之外,还有曹靖华、李霁野、台静农等也已经陆续出版了文集。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这些文集失收了一些文章和书信。笔者在北京鲁迅博物馆的资料部陆续查找出这些文集失收的7封书信,现介绍如下:

一、李霁野的集外书信

1.李霁野1930年5月2日致许寿裳信

季茀先生:

前次快信,想已达览,译稿原想暂存上海,讬友人走取另行设法,现在以为是没有什么希望的,适逢有几个熟人愿看一看,顺便也可以把译文修改一翻[番],所以再劳先生嘱沪方将该稿以快件(不用航空)寄下,谢谢。附邮票一元,作为稿件邮资,望转去。匆上,即祝近安!

霁野敬启

五月二日

从这封信的内容和时间来看,信中所说的译稿应当是李霁野翻译的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被侮辱与损害的》,李霁野曾拜托鲁迅的好友许寿裳帮助出版该书。这部书后来在1934年11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2.李霁野、台静农1933年8月23日致开明书店的信

鲁迅在1933年8月30日致信开明书店,询问办理取书款的手续:“径启者:倾得未名社来函并收条。函今寄奉;其收条上未填数目及日期,希即由贵局示知,以便填写并如期走领为荷。”鲁迅这封信中所说的未名社来函保存下来,全文如下:

开明书店执事先生:

贵店第二次应付未名社之款,早已到期,现已备妥收据,另行寄给鲁迅先生,请他在收据上签字盖章取款,希即照付为荷。该款数目因韦丛芜君他去,契约不在手头,已通知鲁迅先生去贵店询明填写。第三次付款期已将届,一切手续当照一二次办理,不另奉函矣。专此即颂大安!

李霁野(印章)

台静农(印章)

八月廿三日

从这封信所用信纸的顶端带有的“Departmengt of English Women’s Normal College of Hopei Tientsin ,China(中国河北天津女子师范学院英文系)”字样,可以推测出这封信是由在该校任教的李霁野执笔撰写的。另外,这封信的内容是通知开明书店付款给鲁迅,对于鲁迅在1933年8月30日致开明书店的那封信具有补充作用,应当作为鲁迅书信的附件收入《鲁迅全集》之中。

3.李霁野1959年4月17日致许广平信

广平同志:

这次在绍兴住了近十天,看看鲁迅先生的创作环境,觉得很有兴趣。现已成立招待所,外宾年年不少人去。

来前接到留法学生所译,在巴黎出版的“故事新编”,装印颇佳。此人曾译“红楼梦”,妻为法师范学院毕业生,译文大概不差,书已转赠纪念馆。

前后写诗十首,录上请指教。

祝健好!

霁野上

四月十七日下午

1959年春天,李霁野访问上海和绍兴,拜谒了鲁迅墓,参观了鲁迅故居,因此写了10首关于鲁迅的旧体诗,并抄送给许广平请教。这封信中所提到的法文版《故事新编》,是法国华裔翻译家李治华翻译的,该书在1959年由巴黎Gallimard出版社出版。李治华还与法国籍夫人雅克琳·阿雷扎从1954年开始共同翻译《红楼梦》,历时27年,终于在1981年出版了法文版的《红楼梦》。

4.李霁野1965年4月16日致许广平信

景宋同志:

接来信,承见赠鲁迅先生手迹影印本,至感。不日南大有人去京开会,当讬他走取;您常在外忙工作,给家里人留一句话即可。去沪开会,曾谒先生墓,照几张相,现寄上。

此致敬礼!

文贞致候

李霁野

四月十六日

这封信中提到的鲁迅先生手迹影印本应当是文物出版社在1964年12月出版的《鲁迅手稿》一书,该书影印了《朝花夕拾》和《故事新编》两本文集的手稿。许广平赠送此书也是表达对李霁野捐献所保存的鲁迅书信的感谢。

二、曹靖华的集外书信

1.曹靖华1935年10月18日致徐懋庸的信

鲁迅在1935年10月22日致徐懋庸的信中说:“靖华寄来一笺,今附上。”鲁迅这封信中提到的曹靖华致徐懋庸的信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徐懋庸所翻译的一位俄国作家的情况的,全文如下:

懋庸先生:

承赠著译,谢谢。关于这部书,作者曾有这样的话:“我很爱伊特勒共和国,不过批评家对牠很冷淡,都没有估量到牠的价值。”这是在问他爱他那一部作品时的回答。我想牠在中国一定能得到不少的读者。我也是爱读拉氏的一人。

敬请著安

K.H。上

十,十八

K.H。是曹靖华俄文名字的缩写,鲁迅也在10月22日致曹靖华的信中特地告诉曹靖华:

“十八日信收到,致徐先生笺已转寄。”需要指出的是,曹靖华致徐懋庸的这封信也是鲁迅在1935年10月22日致徐懋庸书信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当作为鲁迅这封书信的附件收入《鲁迅全集》之中。

2.曹靖华1939年3月22日致许广平信

x x(景宋)兄:

久未通讯,近况如何?××[海婴]如何?生活如何?殊念。弟半年来生活有很多变动。去年暑假赴武汉一游,友人即留弟在武汉,奈当时好多旧友在校,不愿中途离开。十月初回校后,一切均好。不料在十一月×部即派人长法商,×翁离职,弟及大批教授被解聘(因所谓思想问题),近见逮捕优秀学生三人,弟旧历十二月廿三日离校,携眷来此。现将家眷送至渝西三百里之白沙,与×及××数家合住共食,一切均好。弟单人来此,工作不久可决定,容后再奉问。

祝安

靖华

三月廿二日

通讯处为重庆生活书店转,用弟出书名,不然他们不知道。怕退回。

这封信原载1939年4月12日出版的《鲁迅风》第13期,但是没有被收入《曹靖华译著文集》的书信卷。因为当时的《鲁迅风》杂志是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下出版的,所以在发表该信时对信的内容作了一些处理,用××来分别代替一些人的名字。不过,从《曹靖华年谱》中可以看到曹靖华在这封信中没有明确说明的内容:

(1938年暑假赴武汉详情) 这年西北联大由西安迁到汉中。一天,曹靖华得到电报,星夜赶赴武汉,见到了周恩来。周说,国共需要翻译人员,你是北伐战争时期的老翻译人员,大家希望你来,你就到武汉来吧。

(1938年11月被解聘的详情)10月初,回到汉中安排工作。伪教育次长以在学生中“宣传与三民主义不相容的马克思主义”解聘。

(1939年到重庆工作的详情)春天,离开西北联合大学,到重庆。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见到了周恩来。周安排曹到中苏文化协会工作。

春夏,将家眷送到渝西南300里之白沙;与李何林、台静农两家合住共食。

3.曹靖华1946年9月18日致许广平信

景兄:

潘德枫先生为中苏文协老同事,忠实可靠,奋力前进。拟将豫才先生事迹,写为短篇故事。在苏联有左琴科等所写之列宁故事,颇为读者所称道。在中国可为创举。现潘先生奋勇尝试,已成数篇,特为介绍,望兄费神赐教。

再叙,祝安!

弟 丹

九,十八

曹靖华的这封信中还附录了准备写《鲁迅的故事》一书的同事潘德枫写给许广平的信:

景宋先生:

我今天很荣幸地第一次给您写信。

这次承曹先生鼓励,使我有勇气来试写鲁迅先生故事。我曾对曹先生说:假如我试写的万一有发表的可能。则我有一诚恳的要求:就是在未发表之前,务恳您和曹先生审阅以后方付排。想先生一定允许我这由衷的恳求吧。肃此敬颂撰安!

晚 潘德枫 谨上

九,十九

从这封信的信封上的落款:“南京汉中路牌楼巷51号曹寄”可以看出,这封信是曹靖华在1946年5月随中苏文化协会从重庆迁到南京之后写的,但是因为邮戳模糊,无法辨认出准确的时间。考虑到曹靖华在1948年7月即因接到警报而只身离开南京北上任教,所以这封信大致可以断定是在1946年9月18日或1947年9月18日所写的。另外,曹靖华在这封信中提到的苏联作家左琴科撰写的《列宁的故事》,其实,把左琴科撰写的《列宁的故事》翻译成中文的译者就是曹靖华。他从1942年1月20日开始翻译左琴科所写的《列宁的故事》之一《逃亡》,后来他又把所翻译的列宁的故事和一些苏联的民间故事一起编成《列宁的故事》(苏联民间故事选集)一书,由新华书店晋察冀分店在1946年出版。或许,潘德枫就是受到曹靖华翻译《列宁的故事》一书的启发,再加上1946年是鲁迅逝世10周年,上海等地都在筹备举行纪念活动,由此萌发了撰写《鲁迅的故事》一书的设想。因此,笔者倾向于把这封信的写作时间断定在1946年9月18日。

结 语

未名社后来发生了分裂,鲁迅在1931年5月声明退出未名社,未名社也最终在1933年春宣告解散,但是未名社虽然解散了,未名社的主要成员李霁野、曹靖华等人此后和鲁迅仍然有联系,并在鲁迅逝世后成为鲁迅精神的弘扬者,对于传播和研究鲁迅的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上述的这几封书信就是未名社主要成员李霁野、曹靖华在鲁迅生前和逝后与鲁迅夫人许广平保持联系的一个历史的见证,希望今后在增补李霁野、曹靖华等人的文集时把上述的书信收入到其个人的文集之中。

推荐文章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土耳其浴(4)

 1453年土耳其人攻占了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

最新中考英语写作不得不收的100个常用短语

I will work hard to make my...

评论区(暂无评论)

我要评论

昵称
邮箱
网址
0/200
没有评论
可按 ESC 键退出搜索

0 篇文章已搜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