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20世纪的重要诗人,冯至日渐受到广泛重视。1993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编的《冯至先生纪念论文集》,2001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冯姚平编的冯至研究论文合集《冯至与他的世界》,200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季羡林编的《秋风怀故人:冯至百年诞辰纪念集》,都收录了大量有关冯至作品、生平的研究、回忆文章。《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l月上发表的罗级文之《新时期冯至诗歌研究综述》、《诗探索》2002年Z2期上发表的杨汤深之《新时期冯至诗歌研究综述》和《贵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3、4期上发表的左怀建之《冯至诗歌研究八十年》都分别对数十年来冯至诗歌研究的状况做了较系统、全面的总结归纳。如左怀建的综叙,就把冯至诗歌研究分为三个历史阶段:“(1)1923一1949年,这是冯至诗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得到确立的时期。 (2)1949一1982年,这是冯至诗歌研究的低落期和停滞期。(3)即新时期,冯至诗歌研究不断得到重大突破和深入发展的时期。”’大致地说,国内近年对冯至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对冯至单篇作品的解读。如孟芳发表在《东方艺术》94年04期上的《有意义的转换—冯至<蚕马>对<女化蚕)的改造》,吴武洲发表在《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3年01期上的《<北游》:放逐者的自在诉求与理性追索—兼论冯至的诗学转型》,曹安娜发表在04年12期《名作欣赏》上的《冷与热凝结而成的艺术品—读冯至的<蛇}))等。论文大多采用文本细读法,对冯至诗歌名篇的艺术性给予高度评价。二,对冯至诗集,尤其是《十四行集》的解读。如黄宝生发表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94年02期上的《在梵语诗学烛照下—读冯至<十四行集)》,陆耀东发表在《文学评论》03年05期上的《冯至<十四行集)独特的思维方式》,陈思和发表在《当代作家评论》04年03、04期上的《探索世界性因素的典范之作:<十四行集)》,叶向东发表在《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5年02期上的《(十四行集):冯至在西南联大的文学成就》等。论文涉及冯至十四行诗创作的源头、个性、立意、结构……各方面,分析深入透彻。三,对冯至诗歌与西方文学、文学家之联系的研究。它与上一方面内容往往密不可分。如李颖发表在《乐山师范学院学报》03年05期上的《孤独之旅的双重解构—里尔克与冯至<十四行集>浅识》,杨绍军发表在《云南社会科学》06年03期上的《冯至诗歌创作及其外来影响—以<十四行集>为例》等。在这方面,里尔克与冯至之关联受到研究者的广泛重视,从94年至06年,以《冯至与里尔克》为题的论文有五篇之多。四,对冯至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诗歌特点的概括性评叙。如辛禄高发表在《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4年01期的《论冯至早年叙事诗的悲剧性》,张晓琴发表在《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4年01期的《论冯至早期叙事诗的现代意义》,陶忠娣发表在《楚雄师范学院学报》05年04期的《简论冯至爱情诗的艺术特色》等。

  论文大多以某一方面如意境、现代性、悲剧性为着眼点,探讨冯至部分诗作的共性。对冯至传记、评传,我们也应充分重视。近年来出版的相关作品主要有:1992年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国内第一部冯至研究专著:王邵军的《生命在沉思—冯至》,1993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周棉的《冯至传》,2000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蒋勤国的《冯至评传》,2001年重庆出版社出版了周良沛的《冯至评传》,2003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陆耀东的《冯至传》,2005年文津出版社出版左怀建《冯至诗歌研究八十年(下)》,发表于《贵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国外冯至诗歌研究的主要著作有 Uin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于1972年出版的 JuliaC.Lin著“  Modern Chinses Poetry, AnIntroduetion”(《中国新诗概论》,内有较多篇幅涉及冯至), Twayne Publishers,Boston于1979年出版的

  Dominic Cheung著“ FengChih”((冯至》), Otto Harrassowitz,Wiesbaden于1956年出版的

  MarianGalik著“Milestones in Sino-estern LiteraryConfrontation”((中西文学比较的里程碑》,第9章为《冯至的<十四行集》:与德国浪漫主义、里尔克和凡高的文学间关系》,北京大学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了伍晓明、张文定等人的译本),日本《中国研究》于1979年7月发表了日本学者坂本正博的《冯至序说》,《大东文化大学纪要》于1980年3月发表了日本学者佐藤普美子的《冯至试论—二十年代的新诗》等。在《冯至与他的世界》第四辑,还翻译、辑录了国外数篇冯至研究论文(或某一著作里与冯至相关的内容)。 

  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大抵在:一,对冯至诗歌与古典文学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注意不够,虽然有少数论文涉及到这方面,如吴艳发表在《安康师专学报》05年01期上的(试论冯至与中国古典文学之关系》,其分析却失之简单、孤立、表层;二,虽然对西方文化尤其是德语文学对冯至诗创作的影响有充分的论述,却较少把它与我国古代文学相结合来进行比较与研究,往往侧重某一方的力,忽略了另一方,这不免难以看清中、西文化怎样“共同作用”于冯至诗创作的历程,张宽发表在《文学评论》84年第4期上的《试论冯至诗作的外来影响与民族传统》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只是还不够全面、深入;三,对单篇或某一诗集的重视显示了研究者更在意对冯至诗歌较高文学价值的肯定与分析,相反,冯至建国后的作品大多被忽视,同时也时常忽视冯至作品与作品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意味着诗人创作历程的断裂;四,虽然有多部传记、评传,却大多立足于冯至生平,把他的现实遭遇作为主线,诗文本是这条主线上的附着,而非以文本为基本依据来发掘、重现冯至的创作之路,因此传记、评传亦难以弥补第三点的缺憾。本文则试图用历时性的文本分析的方法,对交织在冯至诗歌里的古今、中西的养料予以交织性的重视,力求对研究现状做一些合理、必要的补充。

  (《诗人冯至的创作历程及其成就》第3章《冯至诗歌研究的现状》,罗周)

推荐文章

2016巴中中考英语作文题目及范文:阳光少年

本篇文章暂无摘要~

《咏雪》阅读训练及答案

《咏雪》阅读训练及答案(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

评论区(暂无评论)

我要评论

昵称
邮箱
网址
0/200
没有评论
可按 ESC 键退出搜索

0 篇文章已搜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