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房地产租赁合同书
深圳市房地产租赁合同书合同登记(备案)号: 深圳...
最早读朱自清的《背影》是在哪一年,已经记不得了。小学四年级开始就不怎么读书了,20世纪70年代初的初中或高中课本里有没有《背影》,我也无法说得出来。能够肯定和确定的,是在大学中文系念书的时候,是必定知道《背影》的。不仅是知道,还一定是读过、背诵过、研究过,做过作业,交过学习心得。只是,那个时候读《背影》,是因为功课,作为在校必修的内容,少一些切肤之痛,少一些深及心灵的触动,
我一直都没有学会骑自行车。小的时候,年轻的时候,也曾努力学习过,练习过,但始终不能骑车。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单位离家远,上下班很不方便,不得不骑车了,那是硬着头皮骑上去的。每天在大街小巷歪歪扭扭,跌跌撞撞,不是撞了别人,就是跌了自己,最后以摔到脑震荡住院为止,与自行车彻底告别。
以后上下班就只能坐公共汽车,虽然途中要转一次车,但好歹是能够抵达的。只是有的时候,不得不要出门办事,却偏偏道上没有公共汽车可以乘坐、转换和抵达的。那就为难煞人了。
记得80年代中期的某一天,外地来了两位文学编辑,那正是我刚刚走上写作道路,非常急于求成的时候,和几位同样爱好文学的大学同学相约了晚上去看望编辑老师。
从我家到老师住的旅馆,无车可乘,父亲就用自行车载着我,颠簸在大街小巷,穿过半个苏州城,将我送到那里,然后约定在多少时间后再来接我回家。他就骑车先回去了。
那一刻,在黑夜里,我也许回望了一下父亲的背影,但我心里并没有感伤,甚至没有感动。
可是这一幕情形被我的一位同学看到了,他感叹说,如此爱女儿的父亲,抵得了朱自清的《背影》。
那一年,我已近30岁了,我父亲也50大几快60了。
今天,在我父亲去世二年余的日子里,我写纪念朱自清的文章,不由自主地想起这件事情,想起那个晚上,想起朱自清的《背影》和我父亲的背影,百感交集,背影浮现在我眼前和心头,久久不去。
一部文学作品,无论长短,在经历了沧海桑田历史演变,在经历了风雨砥砺时光耗磨,在被无数的读者读过传诵过以后,又在无数的新的文化充斥的环境中,还能够时时处处引起人的深切的同感,还能在人的心底里掀起情感的涟漪,这是巨大的精神力量,这是不可磨灭的人性魅力,这是文字留给我们的永远的财富。
这就是朱自清的《背影》。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20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1974年冬天,我下乡插队,父亲送我,1977年高考后的那个冬天,我离开农村,父亲去接我,1978年初入大学,父亲又送我去学校,1982年初大学毕业,父亲用自行车载着我的行李,接我回家。许多年来,就是,这样接了又送,送了又接。父亲是个工作非常认真的人,还独自一人照顾长年病重的母亲,但是,在我需要、甚至不十分需要他的时候,他都会出现,他都会来。
我的父亲的背影,是瘦瘦的,动作敏捷、干练,一直到他六七十岁以后,他上下自行车的样子,还像个小伙子,和朱自清《背影》中描写父亲时用的那些词“蹒跚”,“慢慢”,“肥胖的身子”,“显出努力的样子”不一样。但是,他们其实又是一样的,是一样的把全部的爱给了子女的最好的父亲。
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对自己的父亲越来越多的感悟和理解,《背影》也就越来越深入地走进我们的精神空间,我们会越来越深入地理解朱自清的情感世界,也越来越相信《背影》留给一代又一代后人的永久的力量。
2009年年初,春天还没有来临,父亲永远地离我而去了,但也和朱自清的《背影》一样,永远地留在我的心头,永远不会离去。今天,当我又一次读了《背影》,我泪流满面。“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父亲离开我已经二年余了,但是我从没感觉父亲走了,每每从南京辛苦工作后疲惫地回到苏州的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推开父亲房间的门,仔细端详父亲的照片,然后我和父亲说话,告诉他一些事情,给他泡一杯茶,给他加一点酒。下次回来的时候,酒杯里的酒少了,我知道父亲回来喝过了,我再给满上一点。
“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范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