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服务合同(样式七)
技术服务合同(样式七) 甲方:___________...
沙汀晚年写作实录
去年初,沙老来信说:“整理、编排好这部回忆录,‘后记’就由你来写吧!”沙老嘱咐的事我哪能推辞,虽然自知本事有限,也只有勉为其难了。无论如何,在沙老身边工作九年,还算了解他的情况,何况这里还有他的日记。眼见他七八十岁的年纪,身体也不很好,一面要从事文学创作,一面又在记述自己几十年的往事,相互穿插,写写停停,……特别近两年,身上许多“零件”纷纷不济,并不索性纳福享受,还要拚着做事情,他太不容易!
1979年,沙汀还是文学研究所所长,可他总是设法减免一些社会活动,、他想搞创作。建国时就已著名的作家,以后17年文艺界的组织行政工作却使他很难腾挪出时间写作,“文革”又强占去十年的光阴,马上就挨近75岁,时间不多了!一直酝酿着的宏大创作构想在催促他付诸行动,精力的日益衰退,也使他急于把不时活跃于脑际的珍贵记忆,尽快保留笔下。他首先想到的题目是:“维水十年”。作为小说家,40年代奉命隐蔽家乡雄水山区,那10年的时光,是沙汀文学创作质量和数量的巅峰,名篇《在其香居茶馆里》、《淘金记》等等,都是在那一时期诞生的,那时的生活经历也最叫他念念难忘。1980年2月,他将这久萦于怀的坷忆请人记录下来,经整理,得三万字。面对这篇粗略的回忆,他想:《维水十年》不止要记录个人经历,还得尽量补充这10年中自己的一些主要作品的写作过程,使其兼有创作回忆录的特点,并需翻阅一些有关资料,进行必要的调查访问,使它力求有较多的史料价值。(见1981.3.6日记)
当然,他的主要心思还是“在这一两年内写一部中篇或者长篇,《堆水十年》只能作为调剂。”(1980.4.19日记)他拾起搁置近年的《抵制》(即《木鱼山》)残稿,动开笔。又放不下计划中反映他所最熟悉的,川西乡镇解放前夕社会相的《应变》(即《红石滩》),也把它起了头。1981年里,由于诸多原因,《抵制》和《应变》先后停滞。
1982年2月,沙汀调到中国作家协会,作为驻会专业作家。5月末,开始写从延安回川后10年的经历。对于亲手来写《雌水十年》他兴致颇高,许多熟悉的人物、场景如在眼前,一气就是千多字。“按照这种写法、速度,两个月就写成了!”他信心十足。前年那篇记录稿只能算是个概要,与其修修补补,不如重写痛快。真正写起来,可不像他所想的那样顺当,常常要为核查材料,澄清时间等方面的疑难费时。到了7月,《维水十年》完成第40节,写到工944年的经历。接着,沙汀住院近月。8月乔迁新居,创作兴致高涨,觉得《抵制》、《应变》都值得续成,“这比写《堆水十年》单纯,无需核对事实,考虑对自己的摆法,以避免突出个人,自我吹嘘,也不至于伤害其他同志。”(1982.9.4日记)于是撂下回忆录又转而写起小说来。
1983年7月,中篇《木鱼山》交《收获》杂志。刊发后,他又抓住进行修订。岂料1984年初始,40年代患下的胃病突然发作,他吐血了!1月20日被抬进首都医院内科病房。其间,仍放不开《木鱼山》的修改。情况反复,保守治疗无效!2月10日下午,在他被推进手术室前,周扬夫妇赶来探视。手术顺利,溃疡属良性,胃被切去大部。情况稳定后,他被送往环境幽美的305医院疗养,直至4月23日出院。求其他同志的意见,取得他们的帮助。他特别指出,“对于回忆录中涉及评介某些人,尤其提到他们的缺点、错误的地方,一定要慎之又慎,仔细斟酌,首先要把事实查证清楚。”他之所以在前儿年曾将部分回忆单独发表,也正是为着能够在听取意见后修正不当之处。
现今,这些回忆录已整理结集,正待争取与读者见面,而沙老却不幸故去……这篇后记,本当写得简洁些,但我实在想把沙老写作这部回忆录的情况,较为详细地介绍给大家,从中去看沙老写作它时心境的变化,态度的认真,以及他所遇到的困扰,后期写作的艰难,也想为沙汀研究者提供一些他晚年工作和生活的大致情况。希望我不是白费心思。
(《沙汀晚年写作实录》,秦友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