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原因①唐玄宗后期朝政日益腐败。(根本原...
穆旦的不断奋进、不断求索而又蒙受数不尽的折磨与屈辱的一生,
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诗歌与政治文化的关系、研究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与命运的一个典型的个案。穆旦身上鲜明地体现了中国诗人对现代性的追求, 时于穆旦的研究者来说, 就是要找出穆旦给中国新诗提供了哪些新的写法, 他诗歌中的持久的艺术魅力又表现在哪里, 这样, 就可以把穆旦研究与中国新诗的诗性空间的开拓联系起来, 从而进一步确立穆旦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与价值。穆旦是说不尽的, 他诗歌的丰富和蕴含其中的丰富的痛苦, 值得我们永远沉思与品味穆旦, 如他的老友杜运燮所说, 不仅“是第一流的诗才, 也是第一流的诗人”。对穆旦的研究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了, 王佐良、袁可嘉、周压良、李瑛、唐提、陈敬容等穆旦的同学和诗友, 高度而准确地评价了这位风华正茂的诗人。20世纪50年代诗人受到不公正的批判, 穆旦研究全面倒退。直到新时期到来之后, 诗人获得平反, 随着《九叶集》的出版,
穆旦研究才再次启动。杜运燮、郑敏、蓝棣之、孙玉石、谢冕、邵燕祥、梁秉钧、李怡、张同道、李方、余世存等人的研究把穆旦从历史的尘封中挖掘出来, 恢复了穆旦在新诗史上的位置, 穆旦的亲属与生前友好周与良、周骥良、查良锐、巫宁坤、郭保卫、孙志鸣以及穆旦子女的文章为我们全方位地了解诗人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穆旦热逐步形成, 并在当代诗学的研究中不断扩展。进人21世纪之后, 先后出现?《穆旦传》(陈伯良著)《穆旦苦难与忧思铸就的诗魂》(高秀芹、徐立钱著)等穆旦研究专著, 江弱水、易彬、段从学、王毅、黄灿然等青年学者或是开始探寻穆旦研究的新路, 或是对前一阶段的穆旦热予以反思与诘难, 从而使穆旦研究又深化了一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和南开大学文学院联合举办的“ 穆旦诗歌创作学术研讨会” , 则进一步拓展了穆旦研究的视野, 为全面阐释穆旦的为诗为人之道, 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然而对穆旦这样一位热爱祖国、才华横溢、品格高洁, 多年来却受到不公正待遇的诗人, 目前的研究还远不能说是终结, 穆旦这一颗曾被乌云遮蔽的星辰, 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值得深人探讨的话题。研究中国知识分子责任与命运的典型个案。穆旦不只留下了诗歌文本可供我们深入研究, 而且穆旦的一生就是一首苦难的诗, 他的不断奋进、不断求索而又蒙受折磨与屈辱的一生, 恰恰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诗歌与政治文化的关系、研究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与命运的一个典型的个案。穆旦的一生, 是传奇的一生, 是苦难的一生, 是诗与生命融合的一生。他的一生留下了太多的遗憾, 太多的问题, 让我们回味, 让我们思考。穆旦热爱祖国, 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 他投笔从戎,
真正经历了九死一生 . 在新中国诞生之后, 他与夫人周与良一起, 冲破重重阻碍, 毅然回国。当他在政治上遭到不公正的待遇, 被打成另类, 已不可能用诗歌来歌唱的时候, 他默默地选择了译诗穆旦从青年到晚年对诗的坚贞不渝的追求, 穆旦所蒙受的苦难, 以及由写诗向译诗的不得已的转折, 构成了一种“ 穆旦现象” 。这与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郭沫若现象” 、“减克家现象” 、“ 何其芳现象” 等一起, 正可以构成中国知识分子在建国后命运的既有共性又有区别的不同谱系。伊格尔顿认为, 文学与社会权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 与其说文学理论本身有权作为知识探究的对象, 不如说它是观察我们时代历史的一个特殊角度”。对穆旦现象的深人研究, 不仅可为20世纪中国诗人的创作道路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而且有助于理解当代中国政治对文学的强力切人, 有助于总结文学与政治一体化的经验与教训并反思我们的知识分子政策。从这点来说, 穆旦研究的意义也许远远超越了穆旦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