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语法归纳——形容词、副词
初中英语语法归纳——形容词、副词 (1)形容词的位置...
美国当代诗人批评家格特鲁德·斯坦说过:“那些真正创造现代写作的人在他们死后就自然变得重要了,因为到那时已经成为过去的现代写作将被经典化,而对它们的描述也将成为经典。这就是为什么在艺术领域里一位创新作品的创造者在他成为大师以前总是一名不法分子的原因……”穆旦正是这样一位“真正创作现代写作”的诗人。穆旦的诗歌是特殊的,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和思想意义,并且有着一个明显的发展、变化过程,这特别表现在意象、意境及语言等方面。
一、情深而形显的意象艺术
在诗歌创作中,意象是至关重要的。20世纪初,西方意象派诗人休姆认为:“有生命的意象是诗歌的灵魂。” 同样,庞德也认为:“完成诗歌意象,就是登上了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 ”弗罗斯特也说得好:“一首好诗,必须是你的信念
(idea),找到准确的意象(imege),又找到合适的音调(tone)。”“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
“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各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物色说的也正是意与象(即情与形)和谐结合的过程。穆旦诗歌的意象来自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他似乎随处都能发现和创造鲜明的意象。《赞美》、这首诗就集中代表了诗人的这种艺术创作风格。诗中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是作为抒情主体的诗人“自我”,一是“粗糙的身躯移动在田野中”的农夫。抒情主体在荒凉的土地上,在野草的茫茫中,在忧郁的森林中,对着在天际爬行的“不移的灰色行列”,诉说自己的“沉默的爱情”,“要以荒凉的沙漠”、“坎坷的小路”、“阴雨的天气”,“要以带雪的手”和“佝偻的人民拥抱”,这是一个有着强烈爱国之情的形象。而农夫,这“许多孩子的父亲”,“多少朝代在他身边升起而又降落”,“希望和失望压在他身上”,“路是无限的悠长”,而他却放下了“永远无言地跟在犁后旋转”的古代的锄头,坚定地“看着自己”融进了死亡。一个劳动者守望着自己的贫穷、劳苦,然后抛开妻儿老母,抛开一切,一去不回头。这两组意象,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农夫与我猝然相遇在诗中各自理解着自己的使命,当芸芸众生昏昏地处于自我意识丧失时,我和农夫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表达着清醒,传达出一种与昏聩的世界格格不入、为寻找光明而粉身碎骨的精神。在这一荒凉而饥饿的画面里,农夫形象的精神之光开始活跃起来,浮动起来,扩展起来,从而传达出农夫的个性品格——在自身充满动乱、矛盾、苦难和愚昧时,毫不犹豫地抛弃自己、牺牲自己、改造自己,寻求走向光明的出路,也正因此,
二、悠远而深邃的意境艺术
穆旦的诗可谓有意境(“有境界”),不仅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景物,而且饱含着浓郁的思想感情,达到了如前人对王维诗歌的评价“诗中有画”,有着令人叫绝的诗情画意。但是,意因世变,境随情迁。不同的处境,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感受
也形成穆旦诗歌前后期不同的意境。大致说来,穆旦前期诗歌的意境追求精确性,生动、逼真,意境宏大、悠远、寥廓,颇似有着浓浓诗情的油画。穆旦后期的诗歌则重视写意性,蕴藉而传神。意境明快、淡雅、深邃,更像中国的水墨画,带着深藏于内心的忧愁和哀痛,与前期形成鲜明的对照。
总之,穆旦的诗歌在意境上是颇具匠心和画意的。这使他的诗歌同时具有中国传统诗歌丰厚的底蕴。特别是后期诗歌更讲究神似,也更有精炼老成。
( 《论穆旦诗歌的意象艺术》,2010年11月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戴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