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吾( 1906 - 1982) ,山西运城人,笔名刘西渭,既是作家,又是翻译家,还是批评家。李健吾的文学作品有小说、散文、戏剧等,他以翻译法国作家福楼拜、莫里哀、司汤达尔的作品最为著名,他的文学批评的代表作是出版于1936 年的《咀华集》和出版于1942 年的《咀华二集》。司马长风认为李健吾是30 年代五大批评家之一:“他有周作人的渊博,但更明通;他有朱自清的温柔敦厚,但更为圆融无碍;他有朱光潜的融合中西,但更圆熟; 他有李长之的洒脱豁朗,但更有深度。”刘锋杰在《中国现代六大批评家》中也将其列为重要一家加以评述。李健吾从幼年就开始习读中国的古典文学名著。在他父亲的严厉教诲和名师的熏陶之下,李建吾对中国古典文学有了很深的了解。1925 年夏天,李健吾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虽然两年后他转入了西洋文学系,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学习。国学大师朱自清先生亲自指导他的国文和旧诗词。李健吾自己在《李健吾散文集》的序中写道,在散文方面影响最深的是朱自清。他说: “另一位对我影响深刻的,就是我的中文系老师朱自清先生。当时我在清华大学念书,他总是字斟句酌地帮我修改文章。后来我上了西洋文学系,念了些法国东西、英国东西,可是私下里总要找朱老师请教。我是在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幼年的熏陶和大学的浸染让李健吾在国学方面有了很深的造诣。

  李健吾有着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同时又有着极高的西方文学及文学理论造诣,前者奠定了他对平静、典雅与趣味的价值追求。另外,他一枝笔既写文学作品又写文学批评。因此,中学与西学的融通,传统与现代的对接,李健吾来得更为容易更为得心应手。我们知道,20 世纪30、40 年代中国的批评界,其主导趋势是打破传统而不是利用和发展传统,所以李健吾的文学批评是以学习西方、批判传统的姿态出现的; 具体而言,又是借鉴法国印象派的批评方法及批评文体。李健吾文学批评的印象主义色彩不仅被当时,也被后来的研究者所关注。印象主义批评导源于印象画家,盛行于19 世纪下半叶,印象主义批评是一种拒绝对作品进行理性的科学的批评,它强调批评家的审美过程。在法朗士看来: “批评就是说出文学作品提供的意象所带给他的快感和引起自由联想。”这对李健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十分推崇法朗士所说的“灵魂在杰作之间的奇遇”。李健吾将中国传统以直觉感悟为优势与主导的印象式批评思维和法国印象主义批评融汇起来,形成“中国式”的印象批评。

  温儒敏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中这样评价李健吾的批评文字,“李健吾追随的是一种随笔性批评文字,”“批评只是作为他的渡河之筏捕鱼之筌,”也就是说,李健吾只是把批评做为器具,借助批评文字来“浇胸中块垒,”当然这“块垒”绝不是李健吾心中的郁闷与无聊。李健吾从小就写小说和戏剧,大学毕业后又到法国留学,对法国印象主义散文家蒙田甚是了解,李健吾十分青睐蒙田随笔那种随情而出,随意而就,信手拈来,不拘一格的自由风格。正如蒙田想通过《随笔集》来了解和探索一样,随笔写作的目的不是散文式的抒情或小说式的虚构,而是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获得认识。在随笔文体中包含着一种彻底的求真意志。随笔“将诗和科学”结合起来,给李健吾的印象式批评提供了得心应手的操作手段。“一个批评家应当记住蒙田的警告:‘我知道什么?’”进而“求真”。在李健吾那里,文学批评不仅是“灵魂的探险”,还是一项特殊的“寻美”。“多走进杰作一步,我的心灵多经一次洗炼,我的智慧多经一次启迪: 在一个相似而实异的世界旅行,我多长了一番见识。”在“探险”过程中发掘另一种人格的伟大。

推荐文章

初中英语常用易混词语辨析:by the way/on the way in the way

贤知助手整理了关于初中英语常用易混词汇辨析,希望对考生...

实验室租赁合同

实验室租赁合同出租方: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

评论区(暂无评论)

我要评论

昵称
邮箱
网址
0/200
没有评论
可按 ESC 键退出搜索

0 篇文章已搜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