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考试知识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及联系
单质: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氮气、铁、铜等。...
电视连续剧《姚雪垠》,在中国百年历史的大背景下,以翔实的资料、感人的细节为支撑,真实再现了一代文学大师姚雪垠先生坎坷、传奇、追求、奋斗、最终取得卓著成就的一生。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该剧记述了姚雪垠生逢乱世,家中不断受仇家挑衅,母亲姚张氏因不堪重负,在姚雪垠刚一出生时,差点儿把他填入尿罐溺死。他从小聪明过人、反应敏捷、与众不同。但姚家适逢乱世,家道败落。姚雪垠亲眼目睹了家庭被盗和敌对势力的猖狂。
他不堪忍受家中氛围,便决定到洛阳当兵,大哥姚冠杰坚决反对,劝其读书。后因军阀混战,姚雪垠所在的信义中学被枪声搅乱,学校被迫解散。但在回家的途中,姚雪垠、老王及其他几个同学被大土匪头子李水沫部下绑票。土匪们叫老王回去给各家送信,要求十日内交赎金赎人。在被绑票的一百多天中,姚雪垠被土匪小头目王三少逼为义子。在王三少被驱出这支杆子后,另一个土匪头目薛正礼,同情姚雪垠兄弟的遭遇,也把姚雪垠收为义子,姚雪垠获得相对的自由。和土匪们近距离的接触,让姚雪垠看到了赵狮子报仇雪恨的自私,刘老义逼人为妻的情意,李二红割掉张明才耳朵的残忍……也对他之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素材。与此同时,老王联合红枪会密谋解救票子事宜。年三十晚上,战斗激烈,红枪会把李水沫杆子彻底打垮,肉票被救。
姚雪垠回到邓县,先就读于樊城鸿文书院,后因父母担心,就近在南门私塾念书,在孙老师的指引下到军营冒险捡来许多书,不分昼夜地读。这期间他试图当兵,却受到种种阻碍,当兵不成。后来接受樊钟秀的“四为”建议,去开封求学。姚雪垠到达开封后,决定与邓县同学邓文生一起报考河大。在复习功课的同时,忍饥挨饿,尝尽辛苦,如愿以偿。
姚雪垠利用考试后的空闲,开始创作,他的小说和诗歌在《河南日报》陆续有发表。开学后,姚雪垠在河大与女同学梁多开始交往。但姚雪垠不忍心让这份高洁的情感落俗套为婚姻,始终没有把窗户纸捅破。
姚雪垠刻苦读书,接触了马列论著,他拥护共产党,积极参加散发传单、贴大标语、演讲等活动。因此姚雪垠被警方逮捕。梁多通过关系向王庚先求助。在王庚先的帮助下,他被释放出来。
姚雪垠面谢王庚先,被王庚先相中,决定选姚雪垠做女婿。王梅彩却不无担忧,认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同年姚雪垠和王梅彩举办了婚礼。梁多把无限愁绪付诸黄河……
1931年夏天,姚雪垠被告知学校迫于白色恐怖,其被开除了,国民党也对其实施逮捕。在彭乔龄和梁多支持下,姚雪垠当即坐火车逃往北平。他在北平图书馆苦读,饥寒交迫,困苦无比,结识了朋友小丁。他于1932年元月回到开封,在王庚先支持下开一家书店。因经销进步书籍,被国民党查封。王庚先也在南阳工作期间被暗杀。
后来,姚雪垠因《沧桑曲》、《畜生》等诗文激怒国民党,又遭追杀,姚雪垠一家在彭乔龄等人的掩护下逃回邓县。也依然逃不出敌人的仇恨。邓县民团司令命杀手李三灭了姚雪垠,不料娼妓寇妞冒死透信儿,姚雪垠得以出逃,恼羞成怒的李三将寇妞杀害。
姚雪垠逃至北平,又住进沙滩公寓,不断低烧、咳血,被医生诊断为中期肺结核。他自以为死之将临,读写不辍,贫病交加。图书馆的管理员和读书的朋友小丁,给了姚雪垠很大的帮助。期间,姚雪垠的多篇文章在上海一些杂志上发表,扬名国内。
在病得厉害时,姚雪垠回到河南杞县王毅斋办的大同中学休养,来此教书的梁多给姚雪垠熬药送茶,关怀备至。“西安事变”后,他认为安全有了保障,决定回家收集南阳语汇。在家乡处处被盯梢,时时受到威胁。无奈,姚雪垠夫妇只好离家再次北上。
姚雪垠在北平不顾炎热,赶写以大同学校为原型的《五月的鲜花》,不料卢沟桥事变爆发。他只好让王梅彩会南阳,自己留下抗日。他亲历了北平沦陷,写文章讨伐日寇罪行,日军要逮捕姚雪垠,共产党地下组织通知他速离北平。
他逃回开封后,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按照共产党河南省委的要求,创办《风雨》周刊。从发行量上不去到供不应求,他付出了巨大心血,但因“极左”影响,他不得不离开开封,受邀到第五战区文化工作委员会工作。他把《差半车麦秸》寄给了香港《文艺阵地》的主编茅盾。茅盾充分赞扬推崇,亲自配编者按发表,这是姚雪垠的成名作。
他在第五战区给学员们讲课、给军训团军人讲课,深入浅出,极受欢迎。现实生活使他萌发了写作《春暖花开的时候》,并答应胡绳在《战地通讯》上连载。为使《春暖花开的时候》连载不间断,他在敌机的轰炸下,忍受着天花病的高烧,继续写作,直至昏死过去,被推进停尸间。后来又奇迹般醒来。
之后,姚雪垠到第五战区政治部主编国民党的一个刊物《中原文化》,与地方势力毫不妥协地进行斗争,因拒绝加入国民党而离开第五战区,前往重庆。
他到重庆后,与郭沫若、茅盾、臧克家、胡绳等作家一起受到周恩来的接见,周恩来高度称赞姚雪垠的《差半车麦秸》。同年,姚雪垠的母亲姚张氏去世,他回家奔丧,得知重庆郭沫若、李公朴被反动势力打伤,愤而写下《我抗议——一个无党派人士的愤怒》发表在《华西晚报》,招来又一次逮捕,被小丁所救。在卢镕轩陪同下逃至开封火车站后,决定去上海。
到达上海后,他住在怀正出版社,一方面修改稿子,一方面在高行农校教书,组织进步学生传播共产党的主张,维护学生利益,迎接上海解放。同时发动工人,成立工会组织。
后来,姚雪垠到大夏大学任文学院院长。在大夏大学几所高校合并之时,他接到河南文联邀请他去办《翻身文艺》的信件,由此姚雪垠心中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决定回河南,重返创作战线,发挥自己的长处,向文学殿堂进军,实现自己宿愿。他不顾妻妹王西玲的劝阻、大夏大学的挽留和南京大学的邀请,告别丰厚的待遇和流泪的学生,毅然决然地坐上了回河南的列车,憧憬着三年内写完农村三部曲。
姚雪垠回到了开封后,他的创作遭到粗暴干涉,创作计划遭到指责,读书问题也受到了批评,同时工资待遇也定得很低。极度痛苦之时,中南局在武汉成立“五省二市”作家协会,抽调姚雪垠驻会,董文也去武汉继续当领导。他到了武汉,组织上规定了题材提出了约束。还是极度痛苦。
后在无锡疗养期间,姚雪垠写了散文《惠泉吃茶记》,引起了毛泽东的关注。接着到北京修改领导们规定的写作任务——长篇小说《捕虎记》。不料“反右”开始,他被错划为“极右派”,剥夺其写作权利。
多年的积累在胸中鼓荡,张横渠的“四为”在耳边回响,他决心在被剥夺写作权利的情形下,偷着创作《李自成》。这些稿子无处藏匿,姚雪垠便把它们贴进墙上的报纸下面,10个月内写下30余万字。
十年国庆之际,所在单位搪墙,撬开姚雪垠藏书稿的门。后来姚雪垠打开焕然一新的住室不见手稿踪影,昏了!董文知道事态严重,立即带着门卫、姚雪垠去寻找搪墙的人。在废品仓库翻了一夜,得知手稿被一位少年拿走阅读,才放下心来。
之后,他在武汉市委和武汉市文联的支持下,整理出《李自成》第一卷40万字的初稿。周恩来总理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给《李自成》的面世以机缘。《李自成》第一卷终于在1963年出版了,好评如潮。但是随即而到的“文艺整风”,使该书受到批判。他顾不得观望等待,决心抓紧创作第二卷。
文革开始了,《李自成》被定为大毒草,和他的剧本《王昭君》同时受到批判。他的家被抄,手稿、资料、书籍全被红卫兵拉走。红卫兵正要点火,被通知原物归还,人们不知道是毛泽东帮了姚雪垠的忙。再苦再难,他决不放弃《李自成》的创作。
与此同时,梁多在杞县大同学校也受到冲击,伤了一条腿,还继续收集姚雪垠发表的作品,每月给姚雪垠写一封信,但从不发出去,每一封都编上号锁进箱子里。
姚雪垠夫妇进京后,开始了《李自成》二卷的写作。他坚持要尊重历史,原则性问题不能随意变动。粉碎四人帮后,《李自成》二卷付梓印刷,第一印30万套,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不仅被改编成连环画、戏剧、电影,还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播。大家为《李自成》而狂热。
与此同时,在张平化安排下,举家乔迁木樨地,户口办至北京。姚雪垠的右派问题也被彻底平反,同年,王梅彩中风住院,他深感悲凉。
姚雪垠有感于茅盾的逝世及周边众多好友的相继辞世,想到自己年事已高,决定把自己的藏书和创作手稿等无偿贡献给南阳档案馆。
同时,梁多写好第529封信,躺下休息,毛主席像掉到蜡烛上引起大火,把所有信件和藏书以及梁多自身都全部烧毁。
改革开放后,姚雪垠经常率作家代表团都到世界各国进行访问和交流。为中国文学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剧作通这些情节的写真,客观准确地描述了世事沧桑,反映了姚雪垠追求“四为”的思想境界,反映了他爱党爱国、忠贞不二、坚持真理、上下求索、不屈不饶、光明磊落的精神实质,刻画了姚雪垠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艺术形象。(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