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汉东

  作者简介:钱汉东,浙江诸暨籍人。196年元月去安徽省泗县插队。曾任上海市青年教师语文学会会长、上海市中学语文教材编写组成员。现为文新集团《新读写》社长、主编、编审,《文汇报》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钱镠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等。著有散文集《岁月留香》、《人间瓷话》、《寻访中华名窑》、《日照香炉》等。

  不久前读到一则报道:李自成的故乡陕西米脂县举行李自成诞辰400周年纪念活动,这令我想起了《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先生。上月我出差北京,在木樨地姚老的旧居,与其儿子姚海天先生触膝长谈,姚海天给我看了姚老亲手抄录的卡片,使我对姚老晚年生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文革”前,还在读中学的我就开始读姚雪垠的《李自成》,当时对历史小说艺术地再现明末社会生活的真实情景,惊奇不已。1994年,我因要主编《劳动报》新创办的彩色月末刊,到北京约稿。时任上海作协主席的徐中玉先生同姚老关系甚好。我带上了徐先生的问候录音,姚老仔细听了徐先生的问候录音,询问了徐先生的近况。他还让我录了一段问候徐先生讲话录音,带回上海。今天重新听录音,当时的那情景宛如眼前。

  提疑问终成忘年交

  记得那天下午,我如约到姚老家拜访。眼前的姚老满头银发,连眉毛也是雪白的,一双眼睛炯炯有神,闪着睿智。环顾客厅,中央高悬着他亲手书写的斋名“无止境斋”,骨力洞达,韵味无穷,具有极浓的“书卷气”,让吾辈敬佩不已。姚老说,现在一般不外出参加会议,闭门谢客,抓紧时间写完《李自成》第五卷。

  我曾拜读《李自成》一、二卷,对姚老掌握史料之丰富,分析之精辟,十分敬佩。因此我萌发了读《明史》和清人吴伟业的《绥寇纪略》等史料的兴趣。但未找到《李自成》中牛金星的奏疏和李岩等人的诗文。于是我问姚老这些东西是从哪些野史中挖出来的?这个久积于胸中问题,我脱口而出。

  姚老特别高兴,笑道:“你是第二个提出这一问题的人。第一人是大文豪茅盾。这些诗文奏章把茅盾也蒙过去了。一次在文联开会,茅公问我,那些诗文奏章从哪里搞来的,我怎么没见过。其实这些东西大都是我根据当时情景编撰的。”

  听了这番话,我感到荣幸和惊异,荣幸的是我的疑问竟与茅盾相同;惊异的是奏章诗文要求很高,姚老符合明末文人的用语习俗,显示了这位学者作家非凡的国学功底。

  我的提问打开了姚老的话匣子,在与我交谈的三个多小时里,姚老语重心长地说:“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或是写出一部像样的作品,必须克服困难,珍惜时间,坚忍不拔,下苦功夫。我是在1957年被打成‘右派’之后,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开始创作《李自成》这部小说的。不管是身处逆境,还是后来比较顺利,我总是激励自己:抓紧时间,克服困难,写下去!每天凌晨3时左右起床写作,多年来已成为我的习惯。我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个人要耐得寂寞,耐得寂寞的人,就能勤学苦练,从而做出成绩来。”

  不知不觉三个多小时过去了,姚老谈笑自如,我见晚霞映红了书斋,便起身告辞了。

  走出书斋,彩霞映红了宽阔的复兴门大街,清风吹拂着我的头发,我心里热乎乎的,回想姚老的话,感慨千万,从心中蹦出了一句话:读书虽然是没有钱的,但读书是有用的。这次难忘的采访,使我立志成为一名学者型的记者和作家。姚老还惠赠我条幅,上书“经多实践思方壮,勘破浮名意自平”,我已悬挂在寒舍作为警策。

  毛泽东两助姚雪垠

  360多年前的3月19日,李自成率领百万起义军浩浩荡荡占领了北京,崇祯皇帝被迫自缢,明王朝统治宣告结束。但好景不长,进城4l天后由于起义军将领骄傲自满,腐化堕落,加上吴三桂勾结清兵入关,起义军狼狈出逃,李自成变为悲剧人物。

  生活在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成败、得失、荣辱,全都与他们对毛泽东的认识和态度紧密相关。据说姚雪垠是“文革”中经毛泽东保护的中国唯一的作家。

  姚老说:“1957年我是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写《李自成》的,出版后在社会上立刻引起轰动,很快被判为大毒草。”

  那时,抄家焚书在蔓延,随时都可能延及他家。正在这个时候,一道“最高指示”救了姚老和他的《李自成》。

  1966年7月,毛泽东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见王任重列席,将他叫到身边指示道:“姚雪垠的《李自成》分上下两册,上册我已经看了,写得不错。你赶快通知武汉市,对他加以保护,让他把书写完。”

  第二天王任重即打电话向武汉市第一书记宋侃夫传达“最高指示”。

  “这一指示既挽救了《李自成》,也保护了我的生命,使我免遭揪斗游行,只是被抄了一次家,所幸的是稿子、卡片、大量藏书没遭被毁、被烧的厄运。”

  姚老在“文革”中曾经给毛泽东写信,毛泽东对他的信作了批示,当时流传很广。一般说来,那时“四人帮”横行,信搞不好要落到他们的手里。

  我问姚老,当时是通过什么途径将信转到毛泽东手里的,毛泽东究竟作了哪些批示?

  姚老说:“我当时在武汉日子很不好过,极左分子背着市委领导,天天来干扰我,使我无法坐下来继续写《李自成》。有一位朋友建议我给毛泽东写信,但有很大风险。自己是30年代的作家,又是摘帽右派,万一我的信落到别人手里,就惹大祸了。我给原武汉市委文教书记,时任哲学社会科学部领导成员之一的宋一平写信,问他有没有办法将我的信直接转到毛泽东的手里,他同胡乔木等商量后,说有办法的,并说毛泽东患了眼病,嘱我用毛笔写信,字要大一点。1975年10月19日,我将信从武汉寄给宋一平同志,胡乔木很快把信转到了毛泽东的手中。”

  毛泽东看了姚老的信后,立即用铅笔在胡乔木转信的报告上批道:“印发政治局各同志。我同意他写李自成小说二卷、三卷至五卷。毛泽东十一月二日”。

  姚老拿出毛泽东批示的复印件给我看,继续说:“多年来流传毛泽东1963年对我信所作批示,全是误传。我给毛泽东的信写成于10月19日,寄到北京宋一平手中应是21日或22日,经他转交胡乔木,经过商量,由胡乔木写报告,转呈我的信。胡的报告所署日期是10月23日,经过转呈到病中的毛泽东手中,大概在10月底了。毛泽东用粗铅笔写了潦草批示,日期是11月2日。”

  “毛泽东适时地指示保护我,特别是要我将《李自成》一书写完,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件很小的事,但在我的一生中却是一件大事,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也是一件大事。我在1975年12月从武汉来到北京,从事《李自成》创作。”

  邓小平关注《李自成》

  《李自成》是一幅明清之际阶级斗争和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的历史画卷。这部书问世后受到文坛大师茅盾、叶圣陶和臧克家等给予的充分肯定。听说邓小平曾关心《李自成》的创作。

  姚老点点头微笑道:邓小平刚回中央工作不久,就派张平化来看我。平化同志说:“邓副主席委托我来看望你。你为党和人民做出了重要贡献,有什么困难请你提出来,由中央替你解决。”我诚心诚意地对他说:请你告诉邓副主席,我非常感谢他的关怀,我一点困难也没有,请他放心。过了一两天,从报纸上看到张平化是新任命的中宣部部长。

  当时姚老其实很困难,户口不在北京,粮票和一切票证都没有。因为住处太小,参考书籍和卡片也只好留在武汉。

  “那为何不向中央讲实情呢?”我插问。

  姚老脸上流露出无奈的神情,他说:“我当时对张平化讲生活上毫无困难,是我当时的真情实感。1951年我离开教坛,返回创作队伍,由于极左思潮泛滥成灾。《李自成》第一卷出版后,丝毫没有改变我的处境,相反遭到有些人的嫉恨。当邓小平委托张平化来看我时,我唯一的希望是有一张写字台。过了半年,国内出现了拨乱反正的新局面,我根据实际情况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提了一些要求,邓小平立即批示中宣部和文化部,及时解决了我的困难。”

  有一位朋友向他转达了邓小平对《李自成》评价的话。邓小平的大意是:《李自成》第一卷十分精彩,可以说无懈可击;第二卷虽然不如第一卷,但能够写到目前的这样水平也十分难得。

  创作《李自成》的缘由

  我问姚老,创作《李自成》这样的历史小说是否与自己生长在河南、从小听到有关李自成的传说有联系。

  姚老说:“不少学者也提过类似问题,我幼年时听到的李闯王的故事都是诬蔑李自成的。大顺朝迅速灭亡,统治阶级把他当‘流贼’看待,在野史和戏曲中充满颠倒黑白的侮辱之词。我要还历史的本来面貌。”

  姚老23岁时失业住在开封,经常到河南省图书馆去看书,一天,他偶然发现记载李自成三次攻打开封的书,这是姚老接触明末农民战争史料之始。抗战时期,他又接触到一些明末史料,开始动念写明末农民战争的长篇小说。解放战争时期,他在上海的大学里教书,着手研究明代以东厂和锦衣卫为镇压工具的“特务政治”,开始研究崇祯及其家族的政治生活,这一切为他后来在小说中描写崇祯皇帝的生活、性格和必然亡国的历史命运,奠定了基础。

  我过去认为亡国之君都是昏聩无能、荒淫无度之辈,看了《李自成》,我改变了对崇祯皇帝的看法,给人的印象是“宵衣旰食”、“刚毅有为”、力图振作,与历代亡国之君迥然不同,崇祯皇帝实在是一个悲剧人物。

  姚老说,你讲得有道理。朱由检不同于一般的亡国之君,他竭力挣扎奋斗,才使明王朝维持16年之久。我把朱由检写成一个生活着的人,有血有肉的人,他不是一般的亡国之君。我努力把《李自成》写成如胡绳所评价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姚老谢世后,国家设立了“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在他的家乡还建立了“姚雪垠文学馆”。

  这次在京和中国作协党组书记金炳华谈起姚老,金炳华盛赞道:“姚雪垠先生的精神世界就像那广阔无垠的白雪一样,具有冰清玉洁的美好品质。”

推荐文章

初中化学知识点:生活中的酸碱性物质

贤知助手整理了年初中化学知识点:生活中的酸碱性物质,希...

语文文言文翻译——《爱莲说》

语文文言文翻译——《爱莲说》 ...

评论区(暂无评论)

我要评论

昵称
邮箱
网址
0/200
没有评论
可按 ESC 键退出搜索

0 篇文章已搜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