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英语词汇antonym英汉双语综合解析
antonym[ˈæntənim]n.反义词复数:an...
中国现代文学馆藏有周作人手制诗笺一纸,常风捐赠。
常风(1910-2002),山西榆次人。“京派”重要作家之一。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50年代落户太原,长期担任山西大学外语系教授。在清华读书期间,常风有诗作发表于《新月》而开始其文学生涯。走出校门后,其笔触逐渐伸向散文、文艺评论、比较文学研究以及文学翻译诸多领域。1934年7月11日,他第一次在京派的重要阵地——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作品《无题》,其后不久又发表他的第一篇书评《论老舍的〈离婚〉》。该刊编者沈从文对此书评十分青睞,在按语中称其“批评态度与见解皆可注意”。常风颇受鼓舞,再接再励,随之把鲁迅、叶圣陶、茅盾、朱自清、巴金、王统照、李健吾、吴组缃、萧军、金克木等人的著作都纳入了自己的眼中笔下,以清新活泼的文笔融鉴赏与评论于一体而自成一家。除了执笔写,他还动手编——1937年和1947年,常风曾两度协助朱光潜编辑“京派”另一重要刊物《文学杂志》。与周作人等文坛大腕的友谊,大概就是由此间生发而来。
周作人的诗笺,介质是一张印有“北京澄心堂制”字样三寸见方的宣纸——与南唐后主李煜赞为“纸中之王”的“澄心堂纸”是何关系不敢推定,但此纸的坚洁轻滑细薄光润的确不同一般。周氏用红、黑两色线条在纸上先画出精致的多边形几何图案加花型装饰做边框,再把文字作竖行长短不等列于框内。诗曰:“粥饭钟鱼非本色,砍柴挑担亦随缘。有时掷钵飞空去,东郭门头看月圆。”诗后并有小注:“古有游仙诗,今日偶作此。岂非游僧诗耶?廿七年十二月十六日写示常风兄以博一笑 知堂”。诗笺小巧精致,尽显苦雨斋主人的有钱有闲。
游仙诗,多以咏怀抒臆,借遗世之志发泄对现实不满为主要内容,屈原、嵇康、阮籍等此类作品莫不如是。周作人此诗以“游僧”自嘲,正可见出他的空虚和苦闷。当是时也,北平已沦陷,北大已南迁,同游已散尽,惟其以所谓“留平教授”名义而投敌附逆为虎作伥。此“游僧诗”出笼之数月前,“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曾有茅盾、郁达夫、老舍、丁玲等18位著名作家联名致其公开信一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希望“决心在平死守”的周作人能“作个文坛的苏武,境逆而节贞”。但凡还有一点羞耻之心在,周作人读信之后恐怕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真如老僧入定无动于衷吧?一首“游僧诗”故作超拔洒脱,却掩盖不了内心的煎熬与挣扎。朱光潜曾评曹植游仙诗曰“没有真正的生命,既无深情,也无逸致”,周作人此诗也不过如此。
为捐赠周氏诗笺事,常风特意修书一封,致时任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准:
李准馆长赐鉴:
寒斋所藏周作人氏自书诗笺一纸,久拟捐献公家。今年七月,萧乾馆长(萧乾,时任中央文史馆馆长)游并过诗,建议捐赠贵馆为妥。兹将诗笺一件挂号寄赠贵馆,以便永远珍藏,供世人鉴赏。专此,敬请大安
常风敬上
九三年十月五日
常风此信用的是标准的“八行书”信笺,毛笔书写,不用标点符号,抬头、落款均循特别格式。整体精美雅致,古色古香,自身本就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文物。信中出现的三个名字——周作人、萧乾、常风,皆为“京派”大腕作家。他们能穿越时空聚集一纸,也堪称前世有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