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题是中考数学取胜的关键
审题是中考数学取胜的关键一、审题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思...
朱自清的散文生动而鲜明地表露他的审美理想,表露着审美理想内在矛盾的对立、消长、演化与发展。这种审美理想的内在律动,演化其风格,并外化着散文风格的外部特征与艺术技巧。所以,从整体上研究、探讨朱自清的审美理想及其对风格铸成的内在意义,解读其艺术形式所包含的信息内容,可以把朱自清散文的研究引向一个更深广的思维空间。
朱自清的全部散文生动地表现、披露其审美理想的特殊性,正因为如此,他才成其为影响广泛而且深远的散文大家。
作为“五四”时期涌现的现代散文作家,朱自清在中西两种审美观念中,铸造自己的审美理想。一个方面,是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的启蒙主义、人本主义、自由生命意识以及“表现自我”的艺术精神,使朱自清建立起以作家个性为本位的、破坏“文以载道”传统新散文观念及“意在表现自己”的美学原则;另一个方面,是以儒释道三家古典哲学为基础的东方传统的艺术表现体系,其惯性力与范导性又深刻地、超稳定性地左右着朱自清的文化。回归意识。
朱自清钻进了一个文化怪圈:他企图与传统文化决裂,但最终又回归到文化传统。我们认为,他之所以自觉地在文化回归中建构个人的审美理想,除了前面已经提到的因素而外,还有其它不容忽视的原因。
朱自清出身于封建小官僚的家庭,祖父和父亲均为小官僚,跻身于等级森严的仕途,立身处世总是守旧和谨小慎微。他是长子,便倍受家庭宠爱,自小就受到更为严格的家庭封建教育,上私塾,读经籍,“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他在北京大学读的是哲学系,系统学习、披阅中国古代经籍,因此旧学的根底远比同时代的作家要扎实,思想上所受古典哲学的熏陶也要比一般作家深厚得多。可以说,从儿童、少年、青年时代起,朱自清所接受的是“复礼”、“归仁”、“中和”,存孝梯,去恶欲,自省其身,近义远利等一整套的儒家思想,并以此作为思想、行为、伦理和道德的规范,培养起温良恭谦、儒雅翩翩的君子之风。
文格即人格。朱自清之所以选择“诗教”的审美理想,与其审美的理想人格有着极大的关系。
朱自清的悲剧人生,以他自己的话说,“我的颜色永远是灰的”⑧。北伐战争失败后的几个月间,他沿着“五四”退潮的思想轨迹,进行了痛苦的反思与自我调整,完成了从具有一定社会主义倾向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向自由个人主义者的演变,从此更加白觉地以“理想人格”,进行自我再塑。他一生都面!奋着“出世”与“入世”的困惑。在闻一多遇害之前,他始终在寻求着“中和”的路线,奉行着“中和”的哲学,有时不免向“出世”或“入世”倾斜,但大体保持两极的平衡。实际上他处在半“入世”半“出世”的两难境地,退而在“静”处默察社会与人生世界,失却了当初变革社会的理想、热情。他承认自己“在个这大时代里”,“是一张枯叶,一张烂纸”④,甚至还公开承认一度也成了文坛上的言志派:“他们喝酒,喝茶,谈窄而又窄的身边琐事。当时许多人如此,连我也在内”⑤。虽然,他在散文中失却了初期诗的直面社会现实的锋芒与浪漫主义的诗情,通过写身边琐事、旅行游记,还能够抒写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操,因时代投射而隐现的不平之慨:但是他毕竟疏远了政治、时代,疏远了血与火与泪t的现实社会。在《欧游杂记》、《伦敦杂记》中财明确宣示,极力客观,“避免‘我’的出现”⑥。在一场大迁徙式的文学大解体、大转移中,每个人在自我失落中重新寻找自我,在理想的叛逃中都产生了惶惶然的失落感、孤独感和飘泊感。朱自清就一度感到自己是“一叶扁舟”,飘泊于“无边的大海”。面对黑暗的社会与罪恶的反革命势力,他从儒家的“诗教”那里找到最后的停泊地,同时又从儒家的人格理想那里发现了从此落帆的锚锭。于是朱自清重新找到了“自我”。
如果把人格理想与审美理想的互融,视为他的整体美学风格,那么,由朱自清本人作为中介的散文艺术实践,把审美理想与人格理想转化为一种特殊的、有个性的、并趋于稳定的艺术表现格局与形态,转化成哲学意蕴的风格机制,则是朱自清散文艺术风格的精义所在。
中西文化的碰撞,造就扩一批中国现代散文家,同时开创了中国现代散文的历史周作人写了一篇《美文》大力提倡横向移植英式随笔,由此,散文便开始了一场观念一与文体的革命。周作人、冰心、瞿秋白、鲁迅-郑振铎、俞平伯、叶绍钧、许地山等一大批散文家身体力行,使一种名为小品文的新散文体制脱颖而生,从此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文体审美特征。朱自清是这些众多实践美文作家中的一位独树旗帜并产生极大影响的美文家。1924年初,《东方杂志》刊发《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之后,时人称之为“白话美文的模范”⑩;后来还有人指出其美文的作法,“尽了对伯文学示威的任务”⑩。在英式随笔“中国化”的过程中,他执着地把散文引入文学、艺术白侧毅堂,因而建立了他始勺美文的艺术风格。
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朱自清散文对古典诗学和古典艺术传统的认同,是为了客观地实事求是地揭示他的散文与民族文化传统的内在血肉联系。没有这种文化基因与个人继承传统的自觉性,也就没有朱自清独立的美文风格及其独立的价值。在现代散文初创和繁荣时期,在“名士风”、“绅士风”、“隐士风”种种流派和风格漫衍中间,朱自清的风格脱颖而出,独领风骚,其“新鲜”与“纯正朴实”,就在于他在中西文化的撞击互补中建立了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就在于他的散文浸润着五千年的文化艺术精神,创建了属于时代的、崭新的民族风格。
(吴周文,《文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