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自述其美学历程,是一个“从尾随克罗齐到怀疑克罗齐的经过”。而克罗齐的美学,又如他所言: “一般人把克罗齐称为新黑格尔派,其实他的美学思想更接近康德。不但他的直觉说是发挥康德的‘无所为而为的观照’说,而且在存在与意识的关系上,他认为本来‘无形式的物质’借心灵综合作用而得到形式,也还是康德‘先经验的综合’说的变相。所以他的美学思想还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范畴。”这相当于自供其美学的哲学根源,与康德先验唯心论一脉相承——朱光潜要探究“审美意象如何可能”,其主观条件是先验“我思”,即一个作为基础或极点的先验自我,具备了先验的对象构造能力——将先天的知识如先天知性范畴加于被给予的感觉材料之上,使之从杂乱无章变为整齐有序的知识对象,这便是“统觉的先验综合”。在朱光潜那里,这种主观的对象构造能力,其实分为两种,一是康德原初意义上的“直觉”,一是与先验想象力相关的“艺术的直觉”,但不管如何,审美意象就是由这样一个孤独主体所创造出来的,“凡是美都经过心灵的创造”,在艺术和美的领域,所有对象都由先验意识所构造,“所有实在都是我的意识”。这种先验唯心论是一种方法论唯我论,其出发点为一个无历史的、非肉体的、纯形式的先验自我,所有知识的、伦理的、美学的乃至政治的领域,其建构都离不开这个第一人称的先验基础。这种阿佩尔所言的“方法论唯我论”,有一个“至今仍未能克服的假定,即认为,即使从经验上看人类是一种社会存在物,判断构成和意志构成的可能性和有效性却原则上无需一个交往共同体的先验前提就能得到理解,也即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把这种可能性和有效性理解为个体意识的建构性成果”。其特点就是: “这种唯我论相信,人们可以理解他的意识材料,包括把自身理解为一个‘自我’———而在原则上没有假定自身是已经在交往共同体中社会化了的。”作为基础的自足主体若被颠覆,整个先验哲学就将发生彻底改变。随着“怀疑克罗齐”进程加深,朱光潜逐渐试图克服先验哲学的唯我论,他先是在1947 年发表的《克罗齐哲学述评》中批评克罗齐之反对“传达”——“艺术既完全在心中成就,除作者自己以外,就没有旁人能看得见,旁人也就无法批评它的美丑。抹杀传达出来的作品就是抹杀批评的对象。”这就很明确地反对克罗齐把艺术创造当做一个内在的、唯我论意义上的心理过程,而要求一个社会性的维度,即作品作为批评对象,必须被其他心灵所看到和评价。这首先要求作品能在不同心灵间进行传达,传达必须借助于一种主体间有效的语言进行,否则传达与交流就不可能实现。朱光潜把这种语言称为“外显语言”。通过主体间有效的语言或符号,我们才能对作品加以批评,并且,更重要的是,能形成一个关于美的共识作为标准,来评定“美之等差”。可见,朱光潜已经意识到艺术作品的公共性———明确承认他者心灵的存在,艺术作品必须置于由他者心灵所组成的公共空间或共同体之中; 其次,这个解释和评价的共同体,其互动和交流的媒介,必须是一种公共语言; 再次,这个语言共同体在言语交流的基础上达成关于美的标准的共识。思索继续深入,1948 年朱光潜发表了英文论文《思想就是使用语言》,认为不仅传达是使用语言,而且内在思想过程也是使用语言。该文很可能吸收了维特根斯坦日常语言哲学的思想,从意识构造和意识分析转向语言分析,暗含着从语言角度对康德先验主义的自觉克服,显示出对意识哲学的符号学改造趋势。正如朱光潜自己所言,如果“思想就是使用语言”的论点成立的话,“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分支,特别是语言学、语义学和美学,就会面目一新”。下面我们将在阿佩尔和哈贝马斯的“先验语用学”和“交往理论”的参照下,揭示该命题将产生何种后果,使美学“面目一新”。

  (《厦门大学学报》,萧湛)

推荐文章

中考物理题型解析:实验探究题型的技巧

  实验题是最能考查同学们对物理学科的学习能力的一种题...

巧记英语单词:“出租汽车”像“山羊”“跳跃”?

cab 的谐音联很像:开吧→出租汽车。路况不好的时候,...

评论区(暂无评论)

我要评论

昵称
邮箱
网址
0/200
没有评论
可按 ESC 键退出搜索

0 篇文章已搜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