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知识掌握1. 本文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2. 《出师表》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曾任蜀相。3. 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属于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自己的请求和愿望。“陈情”(把内心真情道出)是它的主要特点。本文以议为主,辅之叙事,都有抒情色彩。4. 这篇表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也表达了作者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文言词语积累【疲弊】人物力消耗,疲乏、凋弊。【崩殂(cú)】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诚】的确,确实。【秋】这里是“时”的意思。【殊遇】优待,厚遇。殊,特殊,出众。【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开张,开放、不闭塞。【光】发扬光大。【恢弘】发扬光大。恢,发扬。弘,扩充、光大。【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妄,胡乱。菲薄,轻视、小看。【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陟(zhì)】提拔。【臧】善。【否(pǐ)】恶。【作奸犯科】做奸邪的事情,犯科条法令。【刑】罚。【昭】显示。【志虑】志向和心思。【忠纯】忠诚纯正。【简拔】选拔。【遗(wèi)】给予。【咨】询问。【阙】缺点。【淑】善。【均】平。【晓畅】通晓。【是以】因此。【举】推荐。【悉】都。【行阵】队伍。【倾颓】倾覆衰败。【痛恨】痛心遗憾。【死节】守节义而死。(即以死报国)【布衣】平民。【躬】亲自。【苟全】苟且保全。【闻达】有声望,显达。【猥(wěi)】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枉屈】屈就(降低身份)。枉,屈就。【顾】拜访。【感激】感动奋发。【许】答应。【驱驰】奔走效劳。【倾覆】失败。【尔来】那时以来。【有】通“又”。【寄】托付。【夙(sù)】早。【效】实现。【毛】苗。【庶(shù)】希望。【驽(nú)钝】比喻才能平庸。驽,劣马,走得不快的马。钝,刀刃不锋利。【攘(rǎng)除】排除,铲除。【奸凶】奸邪凶顽的敌人。【职分】职责本分。【损益】损,除去。益,兴办,增加。【慢】怠慢,疏忽。【彰】表明、显扬。【谋】计议、谋划。【咎(jiù)】过失。【咨诹(zōu)】询问。诹,询问。【雅言】正言。【不胜】不尽。【临】面对。【涕零】流泪。【裨补】弥补。· 阅读理解运用1. 文中开篇含有痛惜先帝大业未竟之情,目的是:内含创业维艰的意思,意在引起刘禅深思。2. 作者提出不利的客观条件的句子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3. 提出不利的客观条件的目的是:使刘禅认识到决定存亡的危急形势,希望刘禅思危。4. 作者提出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5. 提出有利的主观条件,并特意说这是由“先帝之殊遇”造成的,目的是:使刘禅认识到客观形势固然堪忧,但希望犹存。6. 作者为什么要先分析当前形势?使刘禅认识到形势危急但希望犹存,进而启发他采取有利于兴复汉室的政策,为提出建议做准备。7. 作者提出了哪三项建议?三条建议的核心是什么?广开言路;k严明赏罚;l亲贤远佞。其中“亲贤远佞”是建议的核心。因为做不到这一点,一、二条建议就无法落实。文中“荐贤”等皆在于此。8. 第一段忠包含的一个成语是:【妄自菲薄】,它的含义是:过分地看轻自己。9.“妄自菲薄”的后果是:以塞忠谏之路也。10.第三段中的一个成语是:【作奸犯科】,意思是:做奸邪的事情,犯科条法令。11.作者为什么要强调“依法办事”?国君跟宫中亲近,与府中疏远,如果有偏私,则内外异法而法治不行,政局必乱。12.从第二段来看,作者深忧的是什么?“偏私”,“内外异法”。13.第三、四段作者都先“荐贤”,再分别针对宫中、府中做内政、军政上的安排,第四段也补充“荐贤”。作者为什么要多次“荐贤”?刘禅昏庸无能,不懂治理政事,如果受坏人蛊惑,必将导致国内政局不稳,对出师也将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作者多次举荐贤人管理宫中、府中之事,使其“亲贤远佞”,以消除伐魏的后顾之忧。14.作者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中反复陈说的是:亲贤臣,远小人。15.作者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两汉历史,并引先帝故事,意在说明什么?总结两汉历史兴衰的经验教训,说明“亲小人”必将导致亡国。16.表明作者身份及淡泊生活的句子是: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表明作者志趣过人、品格高远、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17.《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时,见诸葛亮草庐中有一幅对联,表明了诸葛亮的志趣,这幅对联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18.表明先帝知遇之恩和宽宏的气度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19.表明先帝不耻下问美德的句子是:咨臣以当世之事。20.追叙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创业艰难;并表明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1.第六段中的一个成语是:三顾茅庐。现在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22.“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大事”指“白帝城托孤”。23.表明为“北定中原”作准备的句子是: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表明出师北伐时机成熟的句子是:南方已定,兵甲已足。表明出师战略目标(作者鞠躬尽瘁)的句子是: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24.从第七段选出六个字,概括诸葛亮在本文中的感情。报先帝,忠陛下。25.第八段作者归纳了各方责任。表明严于律己的句子是:不效则治臣之罪。严格要求诸臣的句子是: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向君主提出的希望是: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26.诸葛亮写本文表达了对后主刘禅怎样的希望和感情?希望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表达了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27.写出有关评价《出师表》的诗句。并指出作者、出处。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28.写出杜甫评价诸葛亮的诗句,指出出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29.刘备在给刘禅的遗诏中写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请联系现实,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这是先主教导后主的话。告诫后主多做善事;也启示人们:无论善恶,都不要忽视小事,量的积累将导致质的变化。30.诸葛亮才智过人,从《三国演义》中举出相关情节。空城计、草船借箭、三气周瑜、七擒孟获、造木牛流马、借东风、巧布八阵图。31.谈谈亲贤远佞在当今的现实意义。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只有亲近贤人,才能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也只有疏远小人,才能避免他们的不良影响。“孟母择邻”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亲贤远佞无论对于领导干部还是平民百姓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译文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然而朝中官员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侍中侍郎敦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以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和他商量,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优秀、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便为时不远了。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挫折,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接受命令以来,早晚忧虑叹息,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而有损于先帝的明察,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该勉励三军,率领他们北上平定中原。我希望能够奉献平庸的才能,去铲除那些奸邪凶恶的敌人,振兴汉朝,迁回旧都洛阳。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至于考虑朝中政事是否可行,毫无保留地向陛下提出忠诚的劝谏,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如果不能实现,就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职,指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我接受您的恩泽,心中非常激动。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下泪水,也不知说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