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表现手法——烘托
初中语文表现手法——烘托 烘托:烘托是用别的事物,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而不是相似或相反的事物来突出,它其实是一种侧面描写。如《诗经·秦风·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次章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该标签下共有 6 篇文章
初中语文表现手法——烘托 烘托:烘托是用别的事物,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而不是相似或相反的事物来突出,它其实是一种侧面描写。如《诗经·秦风·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次章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文学常识本文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是清朝张潮编选的笔记体小说。本文作者是林嗣环,清朝人。?词语积累(一) 一般词语会(适逢,正赶上)宾客大宴 施(设置,安放)八尺屏障 但(只)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便有妇人惊觉(醒)欠伸(打呵欠,伸懒腰) 其夫呓语(说梦话) 妇抚(抚摸,安慰 )儿乳 宾客意(心情)少(稍微)舒(伸展,松弛) 众妙毕(全,都)备 夫鼻句(打鼾)声起 盆器倾侧(翻倒倾斜) 曳(拉)屋许许声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一头;一种) 奋(扬起,举起)袖出臂(二) 词类活用宾客大宴(举行宴会) 京中有善(擅长)口技者 不能名(说出)其一处也妇拍儿呜(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之(三)一词多义①妇抚儿乳(喂奶) 儿含乳(乳头)啼②以为妙绝(极点) 群响毕绝(没有,消失)(四)古今异义【中间】古义:其中夹杂着;今义:事物两端之间或两个事物之间的位置;里面;中心 【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走】古义:跑:今义:步行(五)通假字坐通座,座位(六)时间词语少顷 既而 是时 未几 俄而 一时 忽然 忽表突然发生:忽、忽然;表同时发生:一时;表相继发生:既而;表在特定某时间内发生:是时;表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少顷、俄而、未几。少顷、俄而:一会儿 既而:不久 是时:这时 未几:不多久?整体把握1.基本内容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一位口技人的高超技艺,让人深切感受到口技这义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2.结构安排1) 交代表演者和表演时间、地点、设施、道具(简单),以及开场前的气氛。2) 写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听众反应。a.一家四口深夜被犬吠声惊醒。b.一家人由醒复睡,以及宾客变化。c.火灾突至,以及宾客以假为真的神态、动作。3)表演结束,再次突出道具简单。?问题探究1)“善”字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概括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统领全篇。2)首尾为什么交代“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相互照应,突出道具简单,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3)“抚尺一下”,形成了怎样的气氛?“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即肃静而紧张的气氛。4)“满坐寂然,无敢哗者”有什么作用?表现宾客对口技表演者的向往,表明他令人叹服的艺术魅力,衬托口技表演的高超;为即将开始的演出创造静谧的氛围,是下文表演的烘托和伏笔。5)口技表演为什么以“犬吠”声开场?表明故事发生在人们入睡后,交代一家人惊醒的缘由,展开对各种声音的描摹。6)“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写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写的是听众的神态、心理。“伸颈、侧目”表表明听得入神,惟恐有遗漏;“微笑”表明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表明被折服,又不便拍案叫绝。烘托了口技表演者的技艺高超。7)三个“大呼”,五个“百千”表现了什么?火势迅速蔓延;声音大起杂乱;人们紧张慌乱。8)总写失火时声音复杂、逼真的句子是什么?“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9)作者议论的句子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作用:盛赞口技表演者的技艺高超。10)“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说明了什么?听众以假当真,想急于逃出火海。反衬了口技表演者的技艺高超。11)表现宾客情绪由紧张到松弛的渐变过程的语句是什么?“稍稍正坐。”12)摘录文中语句回答。A.表现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过程:a.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小到大,由分而合:遥闻……毕备。b 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闻余声:夫鼻句声……咳嗽。B.表现从失火到救火的情况:a.响声大作,由少而多:忽一人……犬吠。b.百千齐作,应有尽有:中间力拉……无所不有。?参考译文京城里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大摆酒席请客,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围幕,这位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中,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围坐在一起。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只听到远远的深巷里一阵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哈欠,伸着懒腰,她丈夫说着梦话。一会儿小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被吵醒。妇人拍着孩子,给他喂奶,孩子口里含着乳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呜呜地哼唱着哄他睡觉。又一个大孩子也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中呜呜哼唱的声音,小孩子含着乳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没隔多久,丈夫的鼾声响起来了,妇人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地拍一会儿停一会儿。隐隐地听到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盆碗等器物打翻的声音,妇人在梦中咳嗽的声音。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突然有一个人大声喊道:“失火啦!”丈夫起身大叫,妻子也起身大叫,两个孩子一齐哭了起来。刹时间,成百上千的人大喊起来,成百上千的小孩儿哭了起来,成百上千的狗叫了起来。中间夹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而发出的爆烈声,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还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声,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子时一齐用力发出的呼喊声,在火中抢夺物件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直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都消失。撤掉围幕一看里面,仍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一、课文导读(一)文题诠释口技是我国民间传统技艺。《清稗类钞》中说:一个人能同时从口中做出各种音响,或数人声口,或鸟兽鸣叫,以供听众欣赏者叫做口技。本文题目就揭示了文章所写的内容及艺术形式。(二)谋篇立意全文以时间先后为序,由施屏障始,写口技表演者模拟夜深人静时一家四口被“深巷中犬吠”之声惊醒,复而入睡及深夜“火起”几个场景,间以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等反映,到撤屏障止,通过正面和侧面的描写,高度赞扬了口技艺人高超的表演技艺。(三)层次划分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表演前的准备和全场的情况。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听众的反应。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写表演结束时的情景。(四)写作特点与写作借鉴写作特点:1、精彩的场面描写。本文的场面描写十分生动、形象、细腻。文章的第一段就描写了表演的场面,对表演的典型环境、人物、道具、表演的效果都作了细腻的描绘。从文章的第2至第4段,作者按口技表演内容一词描写了三个场面:深夜人静一家四口被“犬吠”惊醒后的喧闹场面;一家人复睡入梦,闹而复醒的场面;深夜失火、救火的场面。这几个场面描写使文章情节波澜迭起,摇曳多姿。总之,文章这些精彩的场面描写,对显示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烘托人物,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本文描写口技表演,抓住了表演者和听众两个方面:一方面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直接表现其高超技艺,这是正面描写;另一方面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以听众的反应烘托其高超技艺,这是侧面描写。在描写表演过程的三段中,都是先写口技艺人的表演,后写听众的反应,从而使表演和效果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听众的反应为烘托,从侧面表现口技表演之“善”。此外,课文首尾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表明口技不是靠其他器物发声,而仅仅是靠一张嘴发声,突出其技艺在“口”,也是从侧面表现表演者口技不凡。本文运用侧面描写表现这场口技表演的魅力,烘托表演者的高超技艺,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3.文章的语言准确生动、逼真传神。口技表演的情景有静有动,有舒有紧,有简有繁……但无论何种情景,作者却能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描摹。如“遥闻深巷中犬吠”,表演从模拟远处“深巷”里传来的狗叫声开始,用“遥闻”二字恰切地表现了深夜远方回响的隐约可闻之声,顿时把人们引入夜阑人静的境界中。用“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来写听众的反应,就使得听众的激动神情跃然纸上。这一传神之笔,有力地反衬与赞美了艺人之技“善”。再如“妇拍儿亦渐拍渐止”中的两个“渐”字,细致而酷肖地表现了“拍儿”动作由大到小,从有到无的过程,更衬托出静的境界。借鉴:首尾呼应的写法。文章开头段交代了口技表演所用道具,用四个“一”字极力渲染其简单,以衬托后面艺人技艺的高超。结尾再次交代表演者和所用道具,与第一段相呼应,突出口技表演者的真正本领全靠一张嘴,再次衬托口技者的技艺高超。我们在写作时要学习这种首尾呼应的写法,使文章结构完整,中心突出。二、课文重点难点疑点导学(一)重难点句子导学1.京中有善口技者。导学:这个句子介绍了口技表演者。这个全文的开篇句,是本文的一句总说,即全文意在说明这位“善口技者”的技艺之“善”。“善”字是全文内容的总纲。2.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导学:这个句子交代口技表演者所用的道具。“而已”语气助词极力渲染道具简单,别无它物,以示口技人的表演主要凭他的“口”,衬托口技艺人技艺的高超。3.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导学:抚尺也叫“醒木”,民间艺人在表演开始或结束时,都要拍一下抚尺,以示开始或结束。“寂然”“无敢”点染表演即将开始时全场肃穆紧张的气氛,为下文的精彩表演张本。4.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导学:作者借写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来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说明口技表演者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使听众仿佛置身火场,不禁以假为真,完全进人口技表演所营造的情境之中而不能自持。5.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导学:与开头的句子呼应,重现道具,强调其表演工具的简单,突出其技艺在“口”,点明题旨。
1、《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思想内容】这首诗既写了作者客旅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名句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①新生事物总是在旧事物还未消亡之时涌现(任何事物不是尽善尽美)。②时序交替,时光匆匆不可待。③黑暗、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2、《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思想内容】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的郁闷。似乎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名句赏析】后两句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3、《浣溪沙—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思想内容】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表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下阕:诗人是真的认为:人可以返老还童吗?不是,是指人的精神心理方面可以老当益壮。诗人虽被贬谪黄州,却仍旷达乐观,不服老,不叹老,自强不息,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勇敢地面对生活,这样就能保持青春活力。4、《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思想内容】词人画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优美动人,夜色那么清幽,气氛那么恬静,充满了村野成趣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艺术手法】①采用了侧面烘托和动静相映的表现手法。明月、清风、稻花、星雨、茅店、溪桥、惊鹊、鸣蝉、青蛙,原都是无情物,但对这些客观景物的描写,却烘托出作者的欢快情绪。②采用白描的手法,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如实地描写出来,清新活泼,摇曳多姿,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使人读来感到异常亲切自然。5、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思想内容】表现对友人深深的同情和关切。【名句赏析】后两句,面对朋友被贬往荒凉僻远的地方,自己远隔千里,无法相送,诗人只好委托明月把一颗愁心带到朋友的身边,伴随朋友前往贬谪之地,分担他的痛苦。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6、《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思想内容】《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这首诗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也流露出颇为浓厚的禅隐倾向。【名句赏析】①“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实写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一套弯弯曲曲的小径通向远方,远处花木扶疏,一座禅房在花木丛中若隐若现。②“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描写出大自然万物和谐的景象,一个“悦”字,“使……欢悦”,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空”消除。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 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潭影空人心”更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在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③“万籁此俱寂,但余钟馨音”以动显静,以钟馨音响轻轻回荡,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而耳中只有钟磬音,也表现了一心向往佛门清静的心情。
【诗歌的分类】一、从体裁上分:即从诗歌的格律(形式)上来分。从广义概念而言,古诗词可分为诗、词、曲三类。古诗分为:古体诗(古风、古诗)、近体诗(今体诗、格律诗)今体诗可分为律诗(五律、七律)和绝句(五绝、七绝)(律诗可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分:1、看朝代:近体诗出现在唐代之后,唐代之前的必为古体诗。2、看字数和句数:近体诗基本为五言和七言,句数基本为四句或八句。3、看押韵:古体诗押韵自由;而律诗押韵位置固定,即二、四、六、八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五律第一句不押韵的居多,七律第一句押韵的居多。4、看对仗:若前面条件都符合,且是八句,那么分析三四句和五六句,看是否对仗,律诗一定是对仗的。)二、常见的诗歌从题材上分为:即从诗歌所写的生活领域(内容)来分。1、写景(抒情)诗2、即事(咏怀)诗(叙事咏怀诗)(包括送别诗、羁旅诗、闺怨诗、感时诗)3、咏物(言志)诗4、怀古(咏史)诗5、田园(山水)诗6、边塞(征战)诗7、哲理诗等。【诗歌鉴赏题型解答指要】思乡怀人诗的特点与鉴赏示例一般与三类人相关:飘泊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离妇。抒写的主要情感包括:久戍边关宦游不归之人的思念、离愁、哀怨,战乱频仍厌恶战争、渴望团聚。羁旅愁思:张继《枫桥夜泊》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抒写情感的方式或手法: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如何表达: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望月、大雁、羌笛、柳、关山、客居、佳节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木兰诗》阅读训练及答案】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木兰当户织( ) (2)寒光照铁衣( )2.翻译下面的句子。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译文:3.下面对“不闻爷娘唤女声,……胡骑鸣啾啾”这句话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用景物的变化,巧妙地暗示征程的变化。B.用景物烘托木兰思乡的心情。C.用景物表现女性细腻的感情。D.用景物揭示生活骤变对木兰性格的消极影响。4.写木兰的征途和战地生活分别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这跟表现木兰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关系?答:答案:2.给(木兰)记了许多次功,赏赐了很多的财物。3.D4.写征途,渲染悲凉的气氛,借以烘托木兰思念亲人的感情;写战地生活,渲染紧张森严的气氛,借以烘托木兰的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