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重点阅读题精选(附答案)
1.本文选自《欧阳修全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朝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2.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宴酣之乐、乐人之乐(与民同乐)。3. 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相同点: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他们这种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而“与民同乐”思想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心系于民,关注民生,为民造福,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4. 第二段中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绘了琅琊山的美丽景色?围绕“时间顺序”或“早晚、四季的变化”回答即可。5.作者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滁人”跟随太守出游的欢乐场景。请分析他们“从太守游而乐”的原因。围绕“滁州百姓爱戴太守,愿意跟随太守出游;太守治政有方,百姓安居乐业。”回答即可。6.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游且“乐其乐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从中得到哪些人生启示。围绕“面对困难和挫折能够豁达乐观、恬然自适、积极向上、有所作为”回答即可。7. 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这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一是“山水之乐”,二是“宴酣之乐”,三是“乐人之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8.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岳》文着眼于“忧”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文则寄情山水,将“醉与乐”统一起来,抒发自己的情怀。9. 依据图示,完成以下任务。(1)“环滁皆山也”中的“环”和“皆”写出滁州地域环境怎样的特点?(1分)滁州周围群山环抱;环绕滁州的都是山;滁州四围多山;亦可答“滁州处于盆地中”或“滁州处于山地中央”。(2)远望琅琊山,特点鲜明,请概括成四字短语填写在方格中。蔚然深秀10.阅读本文,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概括,这是一座怎样的亭子?例:从“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可见,这是一座“友情(谊)之亭”。示例:①从“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可见,这是一座“造型奇巧之亭”;②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两句,可见这是一座“山水情趣之亭”;③从“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可见,这是一座“太守之亭”;④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可见,这是一座“醉翁之亭”;⑤从“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可见,这是一座“环境优美之亭”;⑥从“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奔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可见,这是一座“宴饮之亭”(或“欢乐之亭”);⑦从“醉能同其乐'可见,这是一座“与民同乐之亭”。11.文中写景、写滁人与写太守有什么关系?写滁州风景优美,是为写太守与百姓出游作铺垫,写滁州百姓出游是为写太守作铺垫,说明此地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和乐,这是太守励精图治、治理有方的结果,表达太守与民同乐的情怀。12.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13. 范仲淹“此乐何极”,欧阳修“乐亦无穷”,请分析两者“乐”的不同之处。①主体不同:前者是迁客骚人之乐,后者是太守之乐(或百姓之乐);②客体不同:前者是春季美景之乐,后者是四时山水之乐 ;③原因不同:前者是因宠辱偕忘而乐,后者是因百姓乐而乐;④本质不同:前者是个人之乐,后者是与民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