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阅读训练(2014四川广元中考试题)[答案]
2014年广元市中考语文阅读题: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乌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B.野芳发而幽香 芳:花的香味C.非丝非竹 竹:管乐器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从:跟随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欲信大义于天下B. 而年又最高 而其主不能守C. 名之者谁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D.醒能述以文者 不以物喜3.第1卷文言文中太守在为官为政方面,除了“与民同乐”之外,还有哪些值得称赞的地方?(答题时用自己的语言与摘录原句相结合)(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4.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山行六七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3分)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3分)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答题。(5分)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这首小令就是一幅绝妙的图画,这幅图画最显著的表现手法是:(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2014年广元市中考语文阅读题《醉翁亭记》参考答案:1.B.芳:香花。 .2.A.(A,皆介词,表地点,译为“在”;B.连词,表递进,译为“而且”/连词,表转折,译为“但是”; C.代词,代醉翁亭,译为“它”/结构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D.介词,表示工具、方式,译为“用”/介词,表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译为“因、因为”)3.(3分)为官不奢靡。表现在:临溪而渔、酿泉为酒、山肴野蔌、非丝非竹。为政民和乐。表现在:负者歌于途;前呼后应,扶老携幼,游山的人络绎不绝。温饱问题解决后,才有如此游兴。可见治理有方。(不奢靡、民和乐,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并在文中找出依据,即可得3分)4.(6分)(1)沿着山路走六七里,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沿着山路”“从”各1分,译出判断句式1分,共3分)(2)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欣赏”“领会在”“寄托在”各1分,共3分)5.(5分)(1)映衬,以景衬人(背景与主体相映衬)。或:寓情于景,以悲景写悲情。(2分)(2)在外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或:在外游子的客愁与乡思。(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