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知识(一)文学常识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欧阳文忠公文集》。本文选自《欧阳修全集》。(二)文言词语1.一词多义【秀】(1)秀丽;(2)茂盛。[谓](1)称作,叫作;(2)为,是。2.词类活用【名】起名字,命名。3.古今异义【提携】古义:牵扶,文中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今义:多指提拔。1. 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别有用心。【水落石出】水位落下,石头显露出来。形容真相大白。【觥(gōng)筹交错】觥,酒杯。筹,酒筹。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5.常规词语[环]环绕。[尤]尤其。[蔚然]茂盛的样子。[深秀]幽深秀丽。[回]曲折、回环。[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居高面下。[开]这里指消散。[辄(zhé)]就。[意]意趣,情趣。[寓]寄托。[霏(fēi)]雾气。[归]聚拢。[暝(míng)][晦]昏暗。[芳]花。[发]生长、开放。 [秀]茂盛。 [时]季节。[负]背。[伛(yǔ)偻(lǚ)]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洌]清。[肴(yáo)]荤菜。[蔌(sù)]菜蔬。[杂然]纷纷地。[陈]陈列,摆开。[丝竹]指音乐。丝,弦乐器。竹,管乐器。[弈]下棋。[酣]尽兴地喝酒。[颓然]倒下的样子。[已而]不久。[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荫。翳,遮盖。[述]记。?阅读探究1.作者写醉翁亭是怎样落笔,一步步自然入题的?从山落笔,由山写到泉,由泉写到亭,自然入题。2.第一段的写景顺序是什么?由远到近,由大到小,由山及泉及亭。3.第一段文字中包含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常用意思是什么?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别有用心。4.“太守自谓也”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引出下文。5. 第一段写了哪两个主要内容?(1)醉翁亭的自然环境;(2)命名缘由。6.表明“醉翁”雅号由来的句子是什么?“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7.“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微露主旨,为全文奠定抒情基调。8. 表明全文线索的句子是什么?“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9. 写山和泉有什么作用?由山引出泉,再由泉引出亭,既介绍了环境,又为写亭作了自然的铺垫。10. 说太守而不称名,为什么?为文末设伏。11. 本文写景的作用是什么?以景美寄托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12. 以简短的话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写山间朝暮、四时的不同景色。13. 写朝暮之景的句子和四时之景的句子分别是什么?朝暮之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四时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14. 第二段在描绘景色时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写的?抓住了不同时令景物的各自特点。15. 第二段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分——总。先写山间之景,再写景中之乐,强调了“乐亦无穷”。16. 第二段把山水之乐具体化(总收之笔)的句子是什么?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抒发了作者被美景陶醉时的欢乐心情。17. 第三段写了什么内容?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18. 第三段分几层?分别用三字概括层意。哪一层是核心?四层:(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太守醉是核心。19. “伛偻提携”指什么?是什么修辞方法?老人和儿童。借代。20. 滁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的原因是什么?生活安定富足,怡然自乐。21. 太守与宾客出游,不事铺张、不讲排场,表现这一特点的句子是什么?临溪而渔;酿泉为酒;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22.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呼应前文什么话?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23. 太守真正的醉因是什么?太守励精图治,滁人生活安定、富足、欢乐,自己也能与民同乐。24. 太守宴中饮食之物的共同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山间野味,取之于当地。揭示宴酣之乐采自山水之乐。25. 醉和乐有什么关系?醉乐统一。因乐而醉,醉又增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26. 第四段写了什么主要内容?太守与宾客日暮醉归,归结全文主旨。27. “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照应上文什么内容?暮而归。28. 作者怎样使用陪衬手法的?以禽鸟乐衬托人之乐,再以人之乐衬托太守乐,层层加高,突出了太守之乐。29. 太守所醉、所乐的是什么?太守被贬,但仍励精图治,政绩卓越,使得滁州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因此太守“醉”于其中,也乐在其中。30. 全文的主旨句(将“醉”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什么?醉能同其乐。31. 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励精图治,心系百姓,以百姓的平安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即与民同乐。32. “太守之乐其乐”中“乐”的含义有哪些?(1)寄情山水之乐;(2)政绩卓著之乐;(3)与民同乐之乐。33.本文写景之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悠然自得的心情和与民同乐的旷达胸襟。?拓展延伸34.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来看,两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两人有都被贬的政治遭遇,但“不以己悲”,都具有“忧民”及“与民同乐”的思想,具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35.“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民的为官原则,请联系本文,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我党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应时刻谨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宗旨,像欧阳修那样,把百姓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这样才能赢得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巩固我党作为无产阶级先进政党的执政地位。郑培民同志就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他身居领导岗位,心系人民群众,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廉洁从政,艰苦奋斗,鞠躬尽瘁,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崇高品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衷心赞誉,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典范。36.联系本文谈谈为官者怎样才能做到“与民同乐”。为官者要树立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像欧阳那样,抛弃个人荣辱,胸襟阔达,时刻以人民疾苦为念,“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把百姓是否同意、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自己业绩的标准,以高尚的人格和行为解决人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人民谋福利,创造出人民满意的业绩。?参考译文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阴,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本资料根据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重新校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