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梳理——年龄称呼
初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梳理——年龄称呼 【襁褓(qiǎnɡ bǎo)】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两至三岁的儿童。 【垂髫】三四岁至七八岁的儿童,泛指幼年。如《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泛指童年。 【豆蔻】女子十三四岁。 【及笄(jī)】女子十五岁。 【束发】男子十五岁,泛指青少年。 【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如《送东阳马生序》中的“既加冠”。 【而立】三十岁。如《〈论语〉十二章》中的“三十而立”。 【不惑】四十岁。如《〈论语〉十二章》中的“四十而不惑”。 【知命】五十岁。如《〈论语〉十二章》中的“五十而知天命”。 【花甲、耳顺】六十岁。如《〈论语〉十二章》中的“六十而耳顺”。 【古稀】七十岁。 【耄耋(màodié)】八九十岁,指高寿,老年。 【期颐(qīyí)】一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