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经典:《中庸》原文
《中庸》为《礼记》所涵盖的篇章,南宋之前未曾独自发行。这本书源于战国期间孔子的孙子子思。宋代的朱熹将其与《大学》、《论语》、《孟子》一并誉为“四书”。《中庸》的核心观念强调对事情的处理持中,反对过度,这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书主要讨论性情与封建道德的修炼,认为“中庸”为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至诚无息”,将“诚”作为世界的本质,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与认知的路径。 在现代人的观念里,"中庸之道"的形象通常被认为是保守、缺乏创新、不勇于尝试的标志,但如果你深入研读《中庸》,你将会发现这种观点有些偏颇。在全篇中,《中庸》始终教导我们要真诚的面对自己的感情,真实地表达自己,在合适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在不恰当的时机停下脚步,并且不厌其烦地用生动的例子,情感丰富的语言描述“圣人之道”。其中,"上不怨天,下不尤人","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等表述已经成为了大家熟知的成语,这都证明了本书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中庸》的诸多版本中,有影响力的包括程颢的《中庸义》、程颐的《中庸解义》、朱熹的《中庸章句》,以及李塨的《中庸传注》、戴震的《中庸补注》。此外,近代康有为、马其昶和胡怀琛也都有他们各自的《中庸》注释。清代阮元的《十三经注疏》校刻本,则被视为通行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