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文数量减少“部编版”语文教材课文数量和原来人教版作比较,总体来说是有所减少的。初中原来七上和七下都是30篇课文,现在每一册减为24篇。数量减少,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而是几个板块的内容方式在调整,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增加了课外阅读、名著导读和写作的分量。要深刻理解新教材课文相对减少,但其他几个教学板块又有所加强的用意。2.传统文化篇目增加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古诗文132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初中古诗文选篇占所有选篇的51.7%,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这次新教材的更换回到“守正”的立场,大家会发现,很多经典课文这次又回来了,而尚未沉淀的“时文”则相对减少。3.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较大的比重。小学选了40篇,初中29篇。鲁迅的作品也选有《故乡》《阿长与山海经》等9篇。变化预示着什么1.更注重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部编版教材的结构是,每个单元都有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这是重头。另外,每学期有三次综合性学习,两个名著导读,还有两个课外古诗词诵读。2.更加注重体现语文知识体系和能力点在此之前,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是比较清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点、知识点,也都比较成体系。但在教学中出现的普遍现象,是考什么,就学什么、训练什么,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实际上已被应试教育的题海战术和反复操练所绑架。这套新教材的编写一开始就注意这个问题,按照“课标”的学段目标要求来细化那些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训练,落实到各个单元。有些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则配合课文教学,以补白形式出现。努力做到“一课一得”。3.更加注重激发兴趣和拓展阅读部编版教材的“名著导读”一改以前那种介绍作家作品的“赏析体”写法,改为“一课一得”,以示范读书方法为主,每次重点学习一种读书方法。4.传统文化越来越受重视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部编版教材均有收录。这在侧面上反应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新初一、甚至新初三的考生都应该要注意到这样的一部个变化趋势,加强文言文、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从而形成语感,触类旁通!新教材对学习和中考备考的启示1.学好古诗词怎样学好古诗文?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不用有过多的阐释,也不要太多活动,宁可多读几遍、多读几篇。2.增加古文修养考试考的就是积累,这句话用在中考中会越来越贴切。中考试题既有对文言字、词、句意的考查,还涉及句式表达及内容理解和文本体现的思想理解,层层深入地考查了考生文言文学习情况,注重展现考生学习、思考、归纳、整合的过程及迁移、运用能力,也考查考生借助文本把握古代人文思想的能力。3.读优秀作家的作品这是显而易见的,但却是立竿见影的方法。如果你不读更多的好作品,你就不知道如何写出更好的作品。优秀的作家都是从阅读别人的佳作开始,接着开始模仿,最后超越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尽可能多读名家名作,在看内容的时候,留意文章的问题和写作的技巧。4.尽可能多写,随时记录自己的灵感每天都写,如果可能话,每天写几次,写得多了,也就写得好了。只有通过全情投入的写,不断练习,写作水平提升才越快。这里的写,并不是要长篇大论,可以随身带一本小笔记本,当构思文章有什么灵感的时候,马上记下来。当听到别人谈话的只言片语所有顿悟时,看到一段散文诗或是一句歌词很感动时,都可以马上记下来。灵感总是转瞬即逝的,及时记录下来,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