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朝”
朝 “朝”是会意字,金文左边像日在草中,右边像水流,合起来指潮水按时涨落。“潮”的本字。后引申为表示早晨。 cháo ①接受朝见,使……朝见。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过秦论》) ②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皇帝的一代。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④对,向。坐北朝南。 zhāo 早晨。朝避猛虎,夕避长蛇。(《蜀道难》)
根据该关键词共搜索到 64 篇文章
朝 “朝”是会意字,金文左边像日在草中,右边像水流,合起来指潮水按时涨落。“潮”的本字。后引申为表示早晨。 cháo ①接受朝见,使……朝见。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过秦论》) ②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皇帝的一代。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④对,向。坐北朝南。 zhāo 早晨。朝避猛虎,夕避长蛇。(《蜀道难》)
及jí “及”是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人”字,下边是“又”字,象人手。合起来指手从后面抓住人。表示赶上。 ①追赶上。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屈原列传》) 赶得上,比得上。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到。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 ③推及,涉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梁惠王上》) ④和,以及。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劝学》)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5.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7.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8.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9.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10.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1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12.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 13.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1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15.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 16.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17.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18.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19.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20.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1.《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孔孟”并称,人们尊称“亚圣”,主张施行仁政,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现存7篇。 2.《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活动的国别体史书,其涉及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相传系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西汉时,经刘向整理。《战国策》还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它的文章说理透彻,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善于借助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 3.墨子名翟,相传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战国时期的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现存53篇,所学课文《公输》。 4.《庄子》,庄周及其弟子所作,道家学派著作。《庖丁解牛》
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4.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 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6.今其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9.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10.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触龙说赵太后》) 1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1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1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18.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19.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 20.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2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22.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2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王羲之《兰亭集序》) 24.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惘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潜《归去来兮辞》) 25.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陶潜《归去来兮辞》) 26.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陶潜《归去来兮辞》) 27.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陶潜《归去来兮辞》) 28.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陶潜《归去来兮辞》) 29.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潜《归去来兮辞》) 30.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比喻和反问的手法描写楼阁之间通道壮丽之美的句子是:“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2.屈原在《离骚》中用“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有未悔”两句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坚持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悔的心志。 3.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写沙漠奇寒、彤云密布的景象,并由此过渡到“送别”。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两句描写宫殿、楼阁随地形而建,彼此环抱呼应,宫殿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整。 5.李白的《蜀道难》中,“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句描写了飞流直下,瀑布喧嚣,水石激荡的动人场景。 6.李白的《蜀道难》中用“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两句写出了蜀道的山之高,水之曲。 7.《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成对比,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登高》中寄寓了作者飘零之感和伤逝之情的诗句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9.《过故人庄》中体现老友热情好客准备食物的诗句是:“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10.《离骚》中可以佐证“既因为屈原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他,又因为采集白芷而给加上罪名”的诗句是:“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11.《锦瑟》一诗的颈联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 12.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的物是人非的情景。《虞美人》中,也有写出了这样物是人非之感的句子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13.《送东阳马生序》中表达作者求学的经历中“苦中有乐”的句子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4.哲学上讲,运动是绝对的。在《赤壁赋》中,苏轼认为,从事物运动和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万物存在的名句是:“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典故,表达对老友的怀念隐含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的句子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16.《出师表》中写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身为一介布衣时所持的处世态度的两句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7.月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意蕴丰富,以月烘托情思是常用笔法。《琵琶行》中,白居易与友人告别时吟唱:“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借月抒发别离之情。 18.《阿房宫赋》一文中,运用比喻的修辞,以质问的语气,强烈抨击秦统治者残民以自肥的两句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19.《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作者遥望古都长安看到的悲凉场景的句子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20.杜甫在《望岳》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1.《师说》中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2.李白《蜀道难》中用神话传说表现蜀道开辟之难和来历之神奇的两句诗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3.白居易《琵琶行》中,在琵琶声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一阵雄壮铿锵、激越昂扬的强音,将全曲推向高潮的句子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24.在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弟子可以为师,师也可以为弟子,所以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不过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缘故。 25.《道德经》里提及的“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与《论语》中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26.《荀子·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两句表达了君子本性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的观点。 27.《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通过描写邹忌的身高和容貌来表现邹忌美男子特征的两句是“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日失丽。” 28.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暂歇后,“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两句表明乐音又变得激越、雄壮。 29.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两句表明自己在同学中虽然穿着破旧,但并不羡慕他们。 30.《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 31.李煌《虞美人》词中将愁思形象化的两句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用“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联,描摹了潮平江阔、风浪潜踪的江景,表现了诗人壮观、豪迈的气概。 33.李白在《蜀道难》中,用比喻、比拟等手法强化了蜀地政治形势的险恶,向友人表明属地不可久留,用“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规劝有人早离是非之地。 34.《赤壁赋》中“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两句,借助具体形象,运用夸张、想象的手法,把凄凉婉转、悲凉幽怨的笑声表现的形象真切,使人如闻其声,凄然下泪。 35.《离骚》中,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世俗皆“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诗人却选择“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36.《荀子·劝学》中用对比的手法说明“学”与“思”关系的名句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7.苏轼在《赤壁赋》提出与“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相对的观点是“(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38.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9.习近平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演讲时引用庄子《逍遥游》中的两句话“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强调,我们要让中墨两国人民友情汇聚成浩瀚的大海,让中墨友好合作的大船不断乘风破浪前进。 40.《卫风·氓》中“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两句比兴手法,指出任何事物皆有边界,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自己对男子的忍耐以已达限度。 4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不畏艰难,一往无前,对理想和真理执着追求的句子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荀子在《劝学》中则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43.杜甫《望岳》中点化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4.诸葛亮《出师表》中,表明作者无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5.李商隐在《锦瑟》中,写美好的愿望终如蓝天之烟云,可望而不可即的一句是“蓝田日暖玉生烟”。 46.苏轼在《赤壁赋》中,以“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两句形容箫声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给人以美的享受。 47.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以“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点明时令后,慨叹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险,表达对友人牵挂不舍之情。 48.《离骚》中屈原以美女自比,用“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两句表现自己遭人嫉妒、受人攻击的处境。 49.《赤壁赋》中“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两句,借助具体形象,运用夸张、想象的手法,把凄凉婉转、悲凉幽怨的箫声表现得形象真切,使人如闻其声,凄然下泪。 50.《送东阳马生序》中表达作者求学的经历中“苦中有乐”的句子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1.在《诗经?氓》中,女主人公遭到了氓在心愿满足之后粗暴无礼的对待,自己的家人不仅不同情,反而还讥笑她,她却只能“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52.在《离骚》中,屈原在投机取巧、违背准绳的世俗面前,内心烦闷失意、走投无路,却表示“宁溘死以流亡兮”,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这种丑态。 53.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老师发怒,宋濂依然“色愈恭,礼愈至”,甚至不敢说一个字反驳。 54.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55.《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56.请写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友人已去而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7.白居易《琵琶行》中“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写琵琶女梦到少年事的伤感。 58.在《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了走廊像腰、屋檐像鸟嘴的句子是“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59.《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60.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主语的省略 主语省略就是把主语省略掉。常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承前省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柳宗元《捕蛇者说》) ⑵蒙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 ⑶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柳宗元《愚溪诗自序》) ⑷对话省 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王)曰:'不若与人。'" 2、谓语省略 谓语省略,就是把谓语省略掉。 例如: 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 例如: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修饰语的省略](《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不为也。[中心词的省略](《荀子》) 4、宾语与兼语的省略 文言文不但常省略动词宾语,也常省略兼语结构中的兼语。 例如: ①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左传.肴之战》) ②郑穆公使(人)视客馆。(《左传.肴之战》) ③屠惧,投(之)以骨。(蒲松龄《狼》) 5、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 例如: ①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战国策.千金市马) ②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司马迁《鸿门宴》) ③试与他虫斗,(他)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臣言。(蒲松龄《促织》) ④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⑤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坐谈。(《邹忌讽齐王讷谏》) 6、分句的省略 例如: ①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②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至远),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讨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⑴用"者……也"表判断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⑵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⑶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柳宗元《小石潭记》) ⑷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司马光《赤壁之战》)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北朝民歌《木兰诗》) 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用"为"表判断,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⑸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且相如素贱人。(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陶渊明《桃花源记》) ⑹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秋水》) ②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⑺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例如: ①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察今》) "是吾剑之所从坠"同样是判断句。主语由"是"充当,翻译为"这";谓语是名词短语,由所字结构(所……的地方)充当的。全句翻译为:这(就是)我的宝剑所掉下去的地方啊。 注意点: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