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古文《管子》原文全文及现代文翻译
七主七臣古文:或以平虚请论七主之过,得六过一是,以还自镜,以知得失。现代文:有的国君以平心静气的态度来评论七类君主的为君之道。归纳为 六过一是 ,以作为自我鉴戒,总结得失。古文:以绳七臣,得六过一是。现代文:又依此衡量七种类型的大臣,也有 六过一是 。古文:呼呜美哉,成事疾。现代文:这种做法真好呵,可说是一件盛事了。古文:申主:任势守数以为常,周听近远以续明。现代文:申主:顺应大势遵循事理以建立常规常法,普遍了解远近情况以加深明察国事。古文:皆要审则法令固,赏罚必则下服度。现代文:国计收支明审。古文:不备待而得和,则民反素也。现代文:法令也随着稳定。赏罚坚决,臣民便遵守法度。不采用戒备手段而以德亲和百姓,人民也就朴实了。古文:故主虞而安,吏肃而严,民朴而亲,官无邪吏,朝无奸臣,下无侵争,世无刑民。现代文:这样君主欢娱而安定。古文:惠主:丰赏厚赐以竭藏,赦奸纵过以伤法。现代文:社会上也没有受刑的罪人。惠主:赏赐过多以致使国库枯竭,赦奸纵过以致损害国法。古文:藏竭则主权衰,法伤则奸门闿。现代文:国库枯竭则君权衰弱。损害国法则奸门大开。古文:故曰:泰则反败矣。现代文:所以说: 凡事做过头了反而归于失败。 古文:侵主:好恶反法以自伤,喜决难知以塞明。现代文:侵主:专好行恶违法以至于自食其果,妄决难知之事以至于闭目塞听。古文:从狙而好小察,事无常而法令申曳。现代文:好从事对人窥伺而暗地观察,行事没有常规而法令疲咨无效。古文:不悟,则国失势。现代文:如不觉悟,则国家权势皆失。古文:芒主:目伸五色,耳常五声,四邻不计,司声不听,则臣下恣行,而国权大倾。现代文:荒主:眼迷恋五色,耳不离五声,不考虑四大辅臣的意见,不听取谏官的诤言,臣下也就恣意妄行而国权旁落。古文:不悟,则所恶及身。现代文:如不觉悟,其恶果及于自身。古文:劳主:不明分职,上下相干,臣主同则。现代文:劳主:职务分工不明,君臣互相干扰,国君与官吏甚至按一样的职务规则行事。古文:刑振以丰,丰振以刻。现代文:用严刑罚的办法加重赋敛,加重了赋敛又更使刑罚严刻起来。古文:去之而乱,临之而殆,则后世何得?现代文:改变现状则将陷于混乱,维持统治也将陷于衰败,后代能得到什么好处呢?古文:振主:喜怒无度,严诛无赦,臣下振怒,不知所错,则人反其故。现代文:振主:喜怒无常,严行诛罚而不讲宽赦,臣下震恐,不知所措,人们就只好回到巧谋虚伪的状态。古文:不悟,则法数日衰而国失固。现代文:如不觉悟。法令政策就将日益无力而国家不稳。古文:芒主:不通人情以质疑,故臣下无信。现代文:亡主:不近人情地怀疑臣下,所以对臣下不敢信任。古文:尽自治其事则事多,多则昏,昏则缓急俱植。现代文:事事部自己处理则事务繁多。事多则昏愦,昏愦则无论事之缓急都置而不行了。古文:不悟,则见所不善,余力自失而罚。现代文:如不觉悟,则余力将全部消耗,见到不善之事,只有滥施刑罚而已。古文:故一人之治乱在其心,一国之存亡在其主。现代文:就个人说,治乱决定于心;就一国来说,存亡决定于君主。古文:天下得失,道一人出。现代文:天下得失,都是从君主起的。古文:主好本则民好垦草莱,主好货则人贾市,主好宫室则工匠巧,主好文采则女工靡。现代文:君主重农业,人民就开垦荒地;君主好财货,人们多去做买卖;君主好宫室,工匠就追求巧妙;君主好装饰,女事就讲求靡丽;楚王爱细腰美人,美。古文:夫楚王好小腰而美人省食,吴王好剑而国士轻死。死与不食者,天下之所共恶也,然而为之者何也?从主之所欲也。现代文:人就减食;吴王好击剑比武、国士就轻死。死命和不吃饭,是天下人所共同厌恶的,为什么人们愿意这样干呢?古文:而况愉乐音声之化乎?现代文:是因为服从君主的爱好。又何况其他音乐娱乐的风气呢?古文:夫男不田,女不缁,工技力于无用,而欲土地之毛,仓库满实,不可得也。现代文:男不耕田,女不织布,工匠技术致力于无用之处,想要土地生长禾苗,仓库堆满粮食,是根本办不到的。古文:土地不毛则人不足,人不足则逆气生,逆气生则令不行。现代文:土地无禾苗则人民穷困,人民穷困则有反抗情绪,有反抗情绪法令就行不通了。古文:然强敌发而起,虽善者不能存。现代文:一旦强敌动兵起事,虽有能干的人也难得保全。古文:何以效其然也?现代文:如何证明这种历史的必然结局呢?古文:曰:昔者桀纣是也。现代文:回答说:从前的约王就是如此。古文:诛贤忠,近谗贼之士而贵妇人,好杀而不勇,好富而忘贫。驰猎无穷,鼓乐无厌,瑶台玉餔不足处,驰车千驷不足乘,材女乐三千人,钟石丝竹之音不绝。现代文:他诛杀忠良,近谗奸而宠女人,好杀而不求真勇,好富而不恤穷人,他无休止地游猎与鼓奏音乐,豪华的楼台庭院不够他住,上千辆游车不够他坐,女乐有三千人。钟石丝竹之声不绝。古文:百姓罢乏,君子无死,卒莫有人,人有反心,遇周武王,遂为周氏之禽。现代文:他那里百姓疲敝,官员不理政事,最终无人拥护,人人都有反心。遇到周武王便成为周朝的俘虏。古文:此营于物而失其情者也,愉于淫乐而忘后患者也。现代文:这是迷惑于物质享受而失去人情,苟图淫乐而忘后患的结果。古文:故设用无度国家踣,举事不时,必受其灾。现代文:所以,耗费无度国家必然覆亡,举事不合时宜,必然受害。古文:夫仓库非虚空也,商宦非虚坏也,法令非虚乱也,国家非虚亡也。现代文:国家仓库并不是无缘无故用空的,商贾官宦并不是无缘无故败坏的,法度政令并不是无缘无故混乱的,国家也不是无缘无故覆亡的。古文:彼时有春秋,岁有败凶,政有急缓。现代文:那是因为时节有春秋,年景有丰歉,政令也有急有缓。古文:政有急缓故物有轻重,岁有败凶故民有义不足,时有春秋故谷有贵贱。现代文:政令有缓急所以物价有高低,年景有丰歉所以人们有余或不足,时节有春秋所以谷价有贵贱。古文:而上不调淫,故游商得以什伯其本也。现代文:而国家不注意调剂贵贱的过分现象,游商就可以得到十、百倍的高利。古文:百姓之不田,贫富之不訾,皆用此作。现代文:百姓的无法务农,贫富的相差悬殊,都是由此而来的。古文:城郭不守,兵士不用,皆道此始。现代文:城郭的不能固守。战士的不肯听命,也是由此开始的。古文:夫亡国踣家者,非无壤土也,其所事者,非其功也。现代文:大凡亡国败家的,并不是没有土地,而是他们所做的事情,对农业并无功效。古文:夫凶岁雷旱,非无雨露也,其燥湿非其时也。现代文:大凡凶年的水旱天灾,并不是没有雨露,而是干旱与降雨不合时节。古文:乱世烦政,非无法令也,其所诛赏者非其人也。现代文:乱世的烦苛政治。并不是没有法令,而是赏功与罚罪不当其人。古文:暴主迷君,非无心腹也,其所取舍非其术也。故明主有六务四禁。现代文:暴主与昏君。并不是没有心腹之臣,而是他对人的取舍,不合其道。所以,明君有 六务 和 四务 。古文:六务者何也?现代文:什么是六务呢?古文:一曰节用,二曰贤佐,三曰法度,四曰必诛,五曰天时,六曰地宜。现代文:一曰节约用财,二曰任用贤佐,三曰重视法度,四曰刑罚坚决,五曰注重天时,六曰注重地利。古文:四禁者何也?现代文:什么是四禁呢?古文:春无杀伐,无割大陵,倮大衍,伐大木,斩大山,行大火,诛大臣,收谷赋。现代文:春天不要杀伐,不开掘大丘陵,不焚烧大沼泽,不伐大树,不开大山,不放大火,不杀大臣。不征收谷赋。古文:夏无遏水达名川,塞大谷,动土功,射鸟兽。现代文:夏天不要拦塞河水入大川,不填塞大山谷。不大兴土木,不射鸟兽。古文:秋毋赦过、释罪、缓刑。现代文:秋天不要赦过、免罪和缓刑。古文:冬无赋爵赏禄,伤伐五谷。现代文:冬天不要封官赐禄,伤害五谷的埋藏。古文:故春政不禁则百长不生,夏政不禁则五谷不成,秋政不禁则奸邪不胜,冬政不禁则地气不藏。现代文:所以春天不行禁政,各种生物就不能生长;夏天不行禁政,五谷就不能成熟;秋天不行禁政,奸邪就不能被制止;冬天不行禁政,地气就不能保藏。古文:四者俱犯,则阴阳不和,风雨不时,大水漂州流邑,大风漂屋折树,火暴焚地燋草;天冬雷,地冬霆,草木夏落而秋荣;蛰虫不藏,宜死者生,宜蛰者鸣;苴多螣蟆,山多虫螟;六畜不蕃,民多夭死;国贫法乱,逆气下生。现代文:四者都违反了,那就阴阳不和,风雨不顺,大水淹没州邑,大风飘屋折树,大火焚地焦草;天上冬天打雷,地上冬天震动,草木夏枯而秋茂;蜇虫不藏在土里,应当死亡的活起来,应当蛰伏的鸣叫起来;草泽多有蛇和蛤蟆,山林多有虫子和蚊子;六畜不繁育,人民多天死,国贫法乱,一派反抗之气从下而起。古文:故曰:台榭相望者,亡国之庑也;驰车充国者,追寇之马也;羽剑珠饰者,斩生之斧也;文采纂组者,燔功之窑也。现代文:所以说;楼台亭榭相望,等于是亡国的廊房;驰马游车充斥,等于是引寇的车马;用宝珠装饰的箭和剑,等于是杀身的兵刃;华丽衣饰与彩色绦带,等于是焚烧功业的灶窑。古文:明王知其然,故远而不近也。现代文:明君懂得这些道理,所以远远离开它们而不愿接近。古文:能去此取彼,则人主道备矣。现代文:能够舍此取彼,人君之道就完备了。古文:夫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现代文:所谓法,是用来提倡立功威慑行暴的;律,是用来明定本分制止争端的;令,是用来命令人们管理事务的。古文: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现代文:法律政令,是治理人们的规矩绳墨。古文:夫矩不正,不可以求方;绳不信,不可以求直。现代文:矩不正,不能求方;绳不伸,不能求直。古文:法令者,君臣之所共立也;权势者,人主之所独守也。故人主失守则危,臣吏失守则乱。现代文:法令是君臣共同建立的,权势才是君主独揽的。君主失其所守则国家危险,官吏失其所守则国家混乱。古文:罪决于吏则治,权断于主则威,民信其法则亲。现代文:刑罚由官吏裁决则国家得治,权势由君主控制则国家威严,法令得人民拥护则人民对国家亲近。因此。古文:是故明王审法慎权,下上有分。现代文:明君总是明于法,慎于权,使上下各有其本分。古文:夫凡私之所起,必生于主。现代文:大凡私弊的兴起,一定从君主开始。古文:夫上好本则端正之士在前,上好利则毁誉之士在侧;上多喜善赏,不随其功,则士不为用;数出重法,而不克其罪,则奸不为止。现代文:君主好道德,品德端正的人就在眼前;君主好私利,诽谤吹捧的人就在左右;君主多宠爱而多行赏,但不看功绩,士人就不肯效力;君主多用苛重刑法,但不审核罪行,恶人就不能制止。古文:明王知其然,故见必然之政,立必胜之罚。现代文:明君懂得这个道理,所以颁布坚定不移的政令,确立坚决镇压的刑罚。古文:故民知所必就,而知所必去,推则往,召则来,如坠重于高,如渎水于地。现代文:因此,人们知道哪些是一定要做的,哪些是一定要避免去做的,推之则去,招之则来,就象在高处下投重物,又象在地上开渠引水一样。古文:故法不烦而吏不劳,民无犯禁,故有百姓无怨于上亦。现代文:所以法令不烦琐,官吏不劳顿,人民没有违犯禁令的,故旧和百姓也都不会抱怨君主了。古文:法臣:法断名决,无诽誉。现代文:法臣:依法度断事,按刑名判案,没有诽谤和夸誉。古文:故君法则主位安,臣法则货赂止而民无奸。现代文:所以君主守法则君位安定,大臣守法则贿赂停止而人民不搞奸邪之事。古文:呜呼美哉,名断言泽。现代文:这样做是太好了!按刑名断案,讼狱也自会消释。古文:饰臣:克亲贵以为名,恬爵禄以为高。现代文:饰臣:利用克制亲贵来猎取虚名,摆出漠视爵禄的姿态来显示清高。古文:好名则无实,为高则不御。现代文:好名则无实,显示清高则不服驾御。古文:《故记》曰: 无实则无势,失辔则马焉制? 现代文:正如《故记》上所说: 大臣好名无实,君主就丧失威势;大臣不服从驾御,有如马失辔头,那还怎么控制呢? 古文:侵臣:事小察以折法令,好佼反而行私请。现代文:侵臣:从事暗地窥察来毁坏国家法令,好结交朋友来发展私人情谊。古文:故私道行则法度侵,刑法繁则奸不禁。现代文:所以私道通行法度受到侵害,刑律再繁坏人也不得制止。古文:主严诛则失民心。现代文:君主由此而严行诛杀则失去民心。古文:谄臣:多造钟鼓、众饰妇女以惛上。现代文:谄臣:多造钟鼓并多饰美女来迷惑君主。古文:故上惛则隟不计,而司声直禄。是以谄臣贵而法臣贱,此之谓微孤。现代文:所以君主受迷惑而不肯听信四大辅臣,谏官也空拿俸禄不肯说话。于是谄臣得志而法臣不受重视,这就是把君主暗中孤立起来了。古文:愚臣:深罪厚罚以为行,重赋敛、多兑道以为上,使身见憎而主受其谤。现代文:愚臣:自以为对百姓重罪厚罚是有成绩的,自以为加重赋税多多聚财都是为了君主,结果是自身见恶于人而君主也受人诽谤。古文:《故记》称之曰: 愚忠谗贼 ,此之谓也。现代文:《故记》上说: 愚忠实际上等于谗贼 ,就是这个意思。古文:奸臣:痛言人情以惊主,开罪党以为雠除。现代文:奸臣:痛切陈述人情来打动君主,妄开罪党之狱来为同党开路。古文:雠则罪不辜,罪不辜则与雠居。现代文:为同党开路就加罪于好人,加罪于好人又可保证与同党安然相处。古文:故善言可恶以自信,而主失亲。现代文:所以,这种人善于对君主言人之恶来发展自身,从而使君主失掉亲近的臣民。古文:乱臣:自为辞功禄,明为下请厚赏。现代文:乱臣:自己虚伪地推辞功禄,却公开为下面请求厚赏。古文:居为非母,动为善栋。现代文:私下是诽议朝政的祸首,表面上是歌功颂德的干将。古文:以非买名,以是伤上,而众人不知。现代文:用诽议猎取声名,用附和错误伤害君主,而众人不能察觉。古文:之谓微攻。现代文:此之谓暗地里对君主进攻。七法古文:言是而不能立,言非而不能废;有功而不能赏,有罪而不能诛,若是而能治民者,未之有也。现代文:正确的主张不能用,错误的主张不能废,有功而不能赏,有罪而不能罚;像这样而能治理好人民的,从来没有过。古文:是必立,非必废,有功必赏,有罪必诛,若是安治矣,未也,是何也?现代文:正确的坚决采用,错误的坚决废止,有功必赏,有罪必罚,这就可以治理好了吗?还不能。古文:曰:形势器械未具,犹之不治也。形势器械具四者备,治矣。现代文:为什么?因为,不具有军事力量和军事器械,仍然不能治理好。古文:不能治其民,而能彊其兵者,未之有也。现代文:有了军事力量和军事器械以后,再具备上述四项,那就可以治理好了。古文:能治其民矣,而不明于为兵之数,犹之不可。现代文:不能治理好人民而能强化其军队的事情,从来没有;但是,能治其民而不懂用兵的策略,仍然不行。古文:不能彊其兵,而能必胜敌国者,未之有也;能彊其兵,而不明于胜敌国之理,犹之不胜也。现代文:不能强化其军队而能必胜敌国的事情,从来没有;但是,能够强化其军队而不明胜敌国之理,仍然不能打胜。古文:兵不必胜敌国,而能正天下者,未之有也。现代文:兵力没有必胜敌国的把握而能够征服天下的事情,从来没有;但是,兵力有了必胜的把握而不明征服天下的纲领,仍然是不行的。古文:兵必胜敌国矣,而不明正天下之分,犹之不可,故曰:治民有器,为兵有数,胜敌国有理。正天下有分:现代文:所以说:治民要有军备,用兵要有策略,战胜敌国要有理,匡正天下要有纲领。古文:则、象、法、化、决塞、心术、计数,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现代文:七法关于规律、形象、规范、教化、决塞、心术和计数:探索天地的元气,寒暑的协调,水土的性质以及人类、鸟兽、草木的生长繁殖;事物虽多,但都有一个共同性,而且是不变的,这就叫做 规律 。古文:义也、名也、时也、似也、类也、比也、状也、谓之象。现代文:事物的外形、名称、年代、相似、类属、依次、状态等等,叫作 形象 。古文: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现代文:尺寸、绳墨、规矩、衡石、斗斜、角量等等,叫做 规范 。古文:七法渐也、顺也、靡也、久也、服也、习也、谓之化。现代文:渐进、驯服、磨炼、熏陶、适应、习惯等等,叫作 教化 。古文:予夺也、险易也、利害也、难易也、开闭也、杀生也、谓之决塞。现代文:予与夺、险与易、利与害、难与易、开与闭、死与生等等,叫作 决塞 。古文:实也、诚也、厚也、施也、度也、恕也、谓之心术。现代文:老实、忠诚、宽厚、 施舍、度量、容让等等,叫做心术。古文: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虚也、远近也、多少也、谓之计数。现代文:刚柔、轻重、大小、虚实、远近、多少等等叫作 计数 。古文:不明于则,而欲出号令,犹立朝夕于鉉均之上,檐竿而欲定其末。现代文:不明白规律,而想要立法定制,就好比把测时的标竿插在转动者的陶轮上,摇动竹竿而妄想稳定它的末端一样。古文:不明于象,而欲论材审用,犹绝长以为短,续短以为长。现代文:不了解形象,而想量才用人,就好比把长材短用,短材长用一样。古文:不明于法,而欲治民一众,犹左书而右息之。现代文:不了解事物的规范,而想治理人民统一群众,就好比用左手写字,而闲着右手一样。古文:不明于化,而欲变俗易教,犹朝揉轮而夕欲乘车。现代文:不明白教化而想移风易俗,就好比早上刚制造车轮,晚上就要乘车一样。古文:不明于决塞,而欲敺众移民,犹使水逆流。现代文:不了解决塞之术而想驱使和调遣人民,就好比使水倒流一样。古文:不明于心术,而欲行令于人,犹倍招而必拘之。现代文:不了解心术而想对人们发号施令,就好比背着靶子射箭而一定希图命中一样。古文:不明于计数,而欲举大事,犹无舟楫而欲经于水险也。现代文:不了解计数而想要举办大事,就好比没有舟辑想渡过水险一样。古文:故曰:错仪画制,不知则不可。论材审用,不知象不可。和民一众,不知法不可。变俗易教,不知化不可。敺众移民,不知决塞不可。布令必行,不知心术不可。举事必成,不知计数不可。现代文:所以说:立法定制,不了解规律不行;量才用人,不了解形象不行;治理人民统一群众,不了解规范不行;移风易俗,不了解教化不行;驱使和调遣人民,不了解决塞不行;发布命令保证必行,不了解心术不行;举办大事保证必成,不了解计数不行。古文:四伤百匿现代文:四伤百匿古文:百匿伤上威。奸吏伤官法。奸民伤俗教。贼盗伤国众。现代文:宫庭的各种坏人伤害君主的权威,奸邪的官吏伤害国家的法制,奸民伤害风俗和教化,贼盗伤害国内的民众。古文:威伤,则重在下。法伤,则货上流。教伤,则从令者不辑。众伤,则百姓不安其居。现代文:权威被伤害,君权就会往下移;法制被伤害,财货就会通过贿赂往上流;教化被伤害,臣民就不会和睦;民众被伤害,百姓就不得安居。古文:重在下,则令不行。货上流,则官徒毁。从令者不辑,则百事无功。现代文:君权下移,政令便无法推行;财货上流,官德就必然败坏;臣民不和,百事都无功效;百姓不得安居,就会造成为盗者留而务农者离散的局面。古文:百姓不安其居,则轻民处而重民散,轻民处,重民散,则地不辟;地不辟,则六畜不育;六畜不育,则国贫而用不足;国贫而用不足,则兵弱而士不厉;兵弱而士不厉,则战不胜而守不固;战不胜而守不固,则国不安矣。现代文:为盗者留、务农者散的结就是土地不得开辟,土地不开辟则六畜不能繁育,六畜不育则国贫而财不足,国贫而财用不足则兵弱而士气不振,兵弱而士气不振,则战不能胜、守不能固,战不胜而守不固,国家就不会安定了。古文:故曰:常令不审,则百匿胜;官爵不审,则奸吏胜;符籍不审,则奸民胜;刑法不审,则盗贼胜;国之四经败,人君泄见危,人君泄,则言实之士不进;言实之士不进,则国之情伪不竭于上。世主所贵者宝也,所亲者戚也,所爱者民也,所重者爵禄也,亡君则不然,致所贵,非宝也,致所亲,非戚也;致所爱,非民也;致所重,非爵禄也,故不为重宝亏其命,故曰: 令贵于宝 。现代文:当代一般的君主,所重视的是珍宝,所亲一近的是亲戚,所珍爱的是属民,所重惜的是爵禄。古文:不为爱亲危其社稷,故曰: 社稷戚于亲 。不为爱人枉其法,故曰: 法爱于人 。现代文:英明的君主则不是这样。他最重视的不是珍宝,最亲近的不是亲戚,最珍惜的不是属民,最看重的不是爵禄。古文:不为重爵禄分其威,故曰: 威重于爵禄 。不通此四者,则反于无有。现代文:所以,他不会为重宝损害政令,就是说 令贵于宝 ;不会为亲戚危害国家,就是说 社稷重于亲戚 ;不会为爱其属民而违反法律,就是说 爱法高于爱人 ;不会为重惜爵禄而削弱威信,就是说 威信重于爵禄 。君主如不懂得这四条,就会一无所得。古文:故曰:治人如治水潦,养人如养六畜,用人如用草木。现代文:所以说:治人如治水,养人如养六畜,用人如用草木。古文:居身论道行理,则群臣服教,百吏严断,莫敢开私焉。现代文:君主自身能按理办事,群臣就服从政令,百官就断事严明,谁也不敢彻私了。古文:论功计劳,未尝失法律也。现代文:在评计功劳的时候,不能离开法令规定。古文:便辟、左右、大族、尊贵、大臣、不得增其功焉。现代文:宠臣、侍从、大族、权贵和大臣们,不得凭特权加功。古文:疏远、卑贱、隐不知之人、不忘其劳,故有罪者不怨上,爱赏者无贪心,则列陈之士,皆轻其死而安难,以要上事,本兵之极也。现代文:关系远的、地位低的、不知名的,有功也不得埋没。古文:为兵之数现代文:为兵之数古文:为兵之数,存乎聚财,而财无敌。存乎论工,而工无敌。存乎制器,而器无敌。存乎选士,而士无敌。存乎政教,而政教无敌。存乎服习,而服习无敌。存乎遍知天下,而遍知天下无敌。存乎明于机数,而明于机数无敌。现代文:用兵的方法,一在于积聚财富,而要使财富无敌;二在于考究军事工艺,而要使工艺无敌;三在于制造兵器,而要使兵器无敌;四在于选择战士,而要使战士无敌;五在于管理教育,而要使管教工作无敌;六在于军事训练,而要使训练工作无敌;七在于调查各国情况,而要使调查工作无敌;八在于明察战机和策略,而要使明察战机和策略无敌。古文:故兵未出境,而无敌者八;是以欲正天下,财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财盖天下,而工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工盖天下,而器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器盖天下,而士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士盖天下,而教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教盖天下,而习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习盖天下,而不遍知天下,不能正天下;遍知天下,而不明于机数,不能正天下;故明于机数者,用兵之势也。现代文:这就是说,军队没有调出国境,就已经保证八个方面无可匹敌了。因此,要征服天下,财力不压倒天下,不能征服;财力压倒天下,而工艺不压倒天下,不能征服;工艺压倒天下,而兵器不压倒天下,不能征服;兵器压倒天下,而战士不压倒天下,不能征服;战士压倒天下,而管理教育工作不压倒天下,不能征服;管教工作压倒天下,而军事训练不压倒天下,不能征服;训练压倒天下,而不普遍了解天下的情况,不能征服;普遍了解天下情况,而不明察战机和策略,还是不能征服天下的。所以,明察战机和策略是用兵的关键。古文:是故器成卒选,则士知胜矣。现代文:首要的是掌握作战时机,其次是作战计划。所以,兵器制成,士兵选定,勇士就有了取胜的信心。古文:遍知天下,审御机数,则独行而无敌矣。现代文:普遍了解天下的情况,精心掌握战机与策略,那就可以所向无敌了。古文:所爱之国,而独利之;所恶之国,而独害之;则令行禁止,是以圣王贵之。现代文:对于友好的国家,要给予特殊扶持;对于敌对国家,要给予特殊惩罚。这样就发令能行,言禁能止。因此,英明的君主很重视这种作法。古文:胜一而服百,则天下畏之矣。立少而观多,则天下怀之矣。罚有罪,赏有功,则天下从之矣。现代文:战胜一国而威服百国,天下都会畏惧;持植少数而影响多数,天下都会怀德;惩罚有罪,赏赐有功,天下也都跟着服从了。古文:故聚天下之精财,论百工之锐器,春秋角试,以练精锐为右;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现代文:因此,要聚集天下最好的物材,研究各种工匠的兵器;春秋两季进行比试,精锐的列为上等。制成的武器,不经检查不使用,不试验合格不入库。古文:收天下之豪杰,有天下之骏雄;故举之如飞鸟,动之如雷电,发之如风雨,莫当其前,莫害其后,独出独入,莫敢禁圉。成功立事,必顺于礼义,故不礼不胜天下,不义不胜人;故贤知之君,必立于胜地,故正天下而莫之敢御也。选阵现代文:贤明智慧的君主,总是站在必胜的立场,所以能征服天下而无人敢于抗拒。选阵古文:若夫曲制时举,不失天时,毋圹地利。现代文:关于部队作战的时机,应该不失天时,不废地利。古文:其数多少,其要必出于计数。现代文:军事上数字的多少,其主要项目一定要根据计划。古文:故凡攻伐之为道也,计必先定于内,然后兵出乎境;计未定于内,而兵出乎境,是则战之自胜,攻之自毁也。现代文:所以,凡是攻战的原则,都要求计划必须先定于国内,然后再举兵出境。计划没有事前确定于国内而竟举兵出境,这是战之自败,攻之自毁的。古文:是故张军而不能战。围邑而不能攻。得地而不能实,三者见一焉。则可破毁也。现代文:因此,摆开阵势还没有确定打仗,包围城邑还不能确定攻取,得了土地还不能确定据守,三种情况有一种,就是要被毁灭的。古文:故不明于敌人之政,不能加也,不明于敌人之情,不可约也。不明于敌人之将,不先军也。不明于敌人之士,不先陈也。现代文:所以,事前不明了敌人的政治,不能进行战争;不明了敌人的军情,不能约定战争;不明了敌人的将领,不先采取军事行动;不明了敌人的士兵,不先摆列阵势。古文:是故以众击寡,以治击乱,以富击贫,以能击不能,以教卒练士击敺众白徒。故十战十胜,百战百胜。现代文:只有保证以众击寡,以治击乱,以富击贫,以能用兵的将帅击不能用兵的将帅,以经过教练的士卒打击临时征集的乌合之众,才可以十战十胜,百战百胜。古文:故事无备,兵无主,则不蚤知。野不辟,地无吏,则无蓄积。官无常,下怨上,而器械不功。朝无政,则赏罚不明。现代文:所以,战事没有准备,部队又没有主事的统帅,那就不可能预先掌握敌情;荒地没有开发,农业又没有专管的官吏,那就不可能积蓄粮草;官府没有常规,工匠抱怨上级;武器就不会精良;朝廷没有政令,赏罚很不分明,民众就侥幸偷生。古文:赏罚不明,则民幸生。故蚤知敌人如独行,有蓄积,则久而不匮。器械功,则伐而不费。赏罚明,则人不幸。人不幸,则勇士劝之。现代文:因此,先知敌情,才能够所向无敌;积蓄粮草,才能够久战而不贫困;武器精良,打起仗来才能顺利;赏罚严明,人们才不会侥幸偷生;而人们都不侥幸偷生,勇士也就努力了。古文:日量蓄积,齐勇士,遍知天下,审御机数,兵主之事也。现代文:所以,用兵这件事情,一定要详审地理情况,掌握天时,计算军需贮备,教练勇士,普遍掌握天下的情况,认真抓好战机和运用策略。而这些也正是统帅的本职。古文:故有风雨之行,故能不远道里矣。有飞鸟之举,故能不险山河矣。有雷电之战,故能独行而无敌矣。有水旱之功,故能攻国救邑。有金城之守,故能定宗庙,育男女矣。有一体之治,故能出号令,明宪法矣。现代文:军队有像风雨一般的行进,就不怕路途遥远;有像飞鸟一般的举动,就不怕山河险阻;有像雷电一般的进攻,就所向无敌; 有像水旱一般的摧毁效果就能够攻人之国,救人之城;有像金城一般的设防固守,就能够安定宗庙,繁育人口;再有浑为一体的统一政治,就能够发布号令,明定法制了。古文:风雨之行者,速也。飞鸟之举者,轻也。雷电之战者,士不齐也。水旱之功者,野不收,耕不获也。金城之守者,用货财,设耳目也。一体之治者。去奇说。现代文:这是因为:风雨一般的行进,就是要作到快速;飞鸟一般的举动,就是要作到轻捷;雷电一般的进攻,就是使敌兵不及布阵;水旱一般的摧毁效果,就是使敌方土地无收、耕种无获;金城一般的据守,就是要收买敌人,派出间谍;浑为一体的政治,就是要禁止邪说和奢侈风俗。古文:禁雕俗也。不远道里,故能威绝域之民,不险山河,故能服恃固之国。现代文:而军队不怕路途遥远,就能够威慑远地的臣民。不怕山河之阻,就能够征服依险固守的敌国。古文:独行无敌,故令行而禁止。现代文:所向无故,就必然令行禁止。古文:故攻国救邑,不恃权与之国,故所指必听。现代文:攻人之国,救人之邑,又不依靠盟国,就必然是军队指向哪里,哪里就得听从。古文:定宗庙,育男女,天下莫之能伤,然后可以有国。现代文:安定宗庙,繁育儿女,无人敢于伤害,然后就可以巩固政权。古文:制仪法,出号令,莫不向应,然后可以治民一众矣。现代文:立法定制,发号施令,无人不来响应,然后就可以治理人民和统一百姓行动了。乘马古文:立国现代文:立国古文: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现代文:凡是营建都城,不把它建立在大山之下,也必须建在大河的附近。高不可近于干旱,以保证水用的充足;低不可近于水潦,以节省沟堤的修筑。要依靠天然资源,要凭借地势之利。所以,城郭的构筑,不必拘泥于合乎方圆的规矩;道路的铺设,也不必拘泥于平直的准绳。古文:大数现代文:大数古文:五者其理可知也,为之有道。现代文:能做到 无为而治 的,就可以成就帝业。古文:地者政之本也,是故地可以正政也,地不平均和调,则政不可正也;政不正,则事不可理也。现代文:为政而不为政务所累,显得无可操劳的,就可以成就王业。为政而谦虚不自贵的,就可以成就霸业。不自以为贵是作君主的准则,贵而不超越应守的规范,是做臣子的准则。古文:阴阳现代文:阴阳古文:春秋冬夏,阴阳之推移也。时之短长,阴阳之利用也;日夜之易,阴阳之化也;然则阴阳正矣,虽不正,有余不可损,不足不可益也。现代文:土地是政事的根本,朝廷是仪法的体现,市场是商品供求的状况的标志,黄金是计量财用的工具,一个诸侯国拥有兵车千辆,是军备的制度。这五个方面,其道理诗可以理解的,实行起来也是有一定规律的。古文:天地莫之能损益也。现代文:土地是政事的根本。古文:然则可以正政者地也。现代文:所以,土地可以调整政事。古文:故不可不正也,正地者,其实必正,长亦正,短亦正;小亦正,大亦正;长短大小尽正。现代文:整顿土地,其实际可耕的数字,一定要进行核正。长的要核正,短的要核正,大的要核正,小的要核正,长短大小都要核正准确。古文:正不正,则官不理;官不理,则事不治;事不治,则货不多;是故何以知货之多也?现代文:土地不核正准确,官府就无法治理;官府无法治理,农事就办不好;农事办不好物资就不会丰富。所以,怎样知道物资丰富呢?古文:曰:事治。现代文:回答是,农事搞得好。古文:何以知事之治也?现代文:怎样看出农事搞得好呢?古文:曰:货多。现代文:回答是物资丰富。古文:货多事治,则所求于天下者寡矣,为之有道。现代文:一旦物资丰富,农事搞好,就可以少求助于他人了。掌握起来,也是有规律的。古文:爵位现代文:爵位古文:朝者,义之理也。现代文:朝廷是仪法的体现。古文:是故爵位正而民不怨;民不怨,则不乱,然后义可理。现代文:所以,朝廷爵位安排正确,人民才不会怨恨;人民没有怨恨,就不会作乱;然后,仪法才可以体现。古文:理不正,则不可以治;而不可不理也,故一国之人,不可以皆贵;皆贵,则事不成而国不利也。现代文:如果安排不公正,就不可能体现。看来,一国之人不可能都尊贵,都尊贵了,事情不好办,对国家也不利。古文:使无贵者,则民不能自理也,是故辨于爵列之尊卑,则知先后之序,贵贱之义矣,为之有道。现代文:正因为事情不好办对国家不利,若没有少数人尊贵,人们是无法管理自己的。所以,分清爵位排列的高低,人们才知道先后的次序和贵贱的仪法。管理起来也是有规可循的。古文:务市事现代文:务市事古文:市者,货之准也。是故百货贱,则百利不得。百利不得,则百事治。现代文:这就是说,事情总是产生于谋虑,成功于努力,失败于骄傲轻心。古文:百事治,则百用节矣;是故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不虑则不生,不务则不成,不傲则不失,故曰:市者可以知治乱,可以知多寡,而不能为多寡,为之有道。现代文:不谋虑则不能产生,不努力则不能成功,不骄傲轻心则不致失败;所以说通过市场,可以通晓社会的治乱,可以通晓物资的多寡,只是不能通过它创造物资的多寡而已。掌握起来,也是有规律的。古文:黄金现代文:黄金古文:黄金者,用之量也。现代文:黄金是计量财用的工具。古文:辨于黄金之理,则知侈俭。现代文:懂得黄金的道理,就懂得什么是奢侈和俭省。古文:知侈俭,则百用节矣,故俭则伤事,侈则伤货;俭则金贱,金贱则事不成,故伤事。现代文:懂得奢侈与俭省,各项用度都能得到适度的满足。国家用度过少,对举办事业不利;过多,对商品资源不利。因为,国用过少,则金价低了,金价低则各项事业不好办,故对事业不利。古文:侈则金贵,金贵则货贱,故伤货。现代文:国用过多则金价高,金价高则商品太贱,所以对资源不利。古文:货尽而后知不足,是不知量也,事已,而后知货之有余,是不知节也,不知量,不知节不可,为之有道。现代文:等到商品消耗光,才知道不足,这是不懂得适量的原故;等到事业完成后,才发觉商品过剩,这是不懂得合度的原故。不懂得适量,不知道适度都不行。而要懂得它们,也是有规律的。古文:诸侯之地千乘之国现代文:诸侯之地千乘之国古文:诸侯之地,千乘之国者,器之制也。现代文:天下各地,驾驭牛马,其负担轻重,都有一定的限度。古文:是知诸侯之地千乘之国者,所以知地之小大也,所以知任之轻重也;重而后损之,是不知任也;轻而后益之,是不知器也。现代文:有一宿的实际行程,可行的里程远近,也就心中有数了。因此,知道一个诸候国可以出兵车千辆这个标准,就可以算出军备规模的大小,也可以算出负担的轻重。征收重了以后再来削减,那是不了解负担能力;征收轻了以后再来增加,那是不了解军备规模。古文:不知任不知器不可,为之有道。现代文:不了解负担能力和军备规模都不行。而要掌握它们,也是有规律的。古文:士农工商现代文:士农工商古文:地之不可食者,山之无木者,百而当一。涸泽,百而当一。现代文:对于不生五谷的土地和没有树木的荒山,百亩折合成一亩可耕地。干枯的沼泽,也是百而当一。古文:地之无草木者,百而当一。现代文:不生草木的土地,百而当一。古文:樊棘杂处,民不得入焉,百而当一。现代文:荆棘丛杂无法进去人的土地,也是百而当一。古文:薮,镰缠得入焉,九而当一。现代文:芦荡草泽,但可以带上镰绳进去采伐的,九亩折合一亩。古文:蔓山,其木可以为材,可以为轴,斤斧得入焉,九而当一。现代文:丘陵,其树木可以当材料,可以做车轴,而且人们带上刀斧可以进去采伐的,也是九而当一。古文:汎山,其木可以为棺,可以为车,斤斧得入焉,十而当一。现代文:高山,其树木可以做棺,可以做车,而且人们带上刀斧可以进得去的,十亩折成一亩。古文:流水,网罟得入焉,五而当一。现代文:水流,可以下网捕鱼的,五亩折成一亩。古文:林,其木可以为棺,可以为车,斤斧得入焉,五而当一。现代文:森林,其树木可以做棺,可以做车,而且刀斧能进得去的,也是五而当一。古文:泽,网罟得入焉,五而当一。现代文:湖泽,可以下网捕鱼的,也是五亩折成一亩。古文:命之曰地均,以实数。现代文:以上就叫作:以可耕面积的实数对土地进行折算。古文:方六里,命之曰暴。五暴命之曰部。五部命之曰聚。现代文:六里见方的区域命名为暴,五暴命名为部,五部命名为聚。古文:聚者有市,无市则民乏。现代文:聚要有集市,没有集市则人们缺乏日用品。古文:五聚命之曰某乡,四乡命之曰方,官制也。现代文:五聚叫作某乡,四乡叫作方。这是行政组织制度。古文:官成而立邑。现代文:行政组织一经建立,就来建立地方居民组织。古文:五家而伍,十家而连,五连而暴。五暴而长,命之曰某乡。现代文:把五家编成一伍,十家编成一连,五连编成一暴,五暴编成一长,称它作某乡。古文:四乡命之曰都,邑制也,邑成而制事。现代文:四乡命名为都。这是居民组织制度。居民组织一经建立,就来组织生产。古文:四聚为一离,五离为一制,五制为一田,二田为一夫,三夫为一家,事制也。现代文:四聚算作一离,五离算作一制,五制算作一田,二田算作一夫,三夫算作一家。古文:事成而制器,方六里,为一乘之地也。现代文:这是生产组织的制度。生产组织一经建立。就来组织军备。六里见方的土地出兵车一乘。古文:一乘者,四马也。一马其甲七,其蔽五。现代文:一乘四马,一马配备甲士七人,盾手五人。古文:四乘,其甲二十有八,其蔽二十。现代文:一乘则共有甲士二十八,盾手二十。古文:白徒三十人奉车两,器制也。现代文:还配备民夫三十人,负责兵车的后勤。古文:方六里,一乘之地也。方一里,九夫之田也。现代文:这就是军备的制度。六里见方的土地出一辆兵车,每一平方里是九个农夫的田地。古文:黄金一镒,百乘一宿之尽也,无金则用其绢。季绢三十三制当一镒,无绢则用其布。现代文:一锐黄金是供应百辆兵车一宿的费用。没有黄金可以用丝绢代替,细绢三十三制折为黄金一镒。古文:经暴布百两当一镒,一镒之金,食百乘之一宿,则所市之地,六灸一斗,命之曰中,岁有市无市,则民不乏矣。现代文:没有绢可以用布,一百匹细白布折为黄金一镒,一镒的黄金即供百乘兵车食用一宿的费用。这样,征收布匹的地方,合六步土地征粮一斗,这是中等年成的税率。要有集市,没有集市则民用缺乏。古文:方六里,名之曰社,有邑焉,名之曰央,亦关市之赋。现代文:六里见方的地域,称之为 社 ;有居民的邑,名之为 央 。也要征收关税和市场税。古文:黄金百镒为一箧,其货一谷笼为十箧。其商茍在市者三十人。其正月十二月,黄金一镒,命之曰正。现代文:按黄金百镒为一筐来算,货物一谷笼算作十筐;集市的商人如果达到三十人,从正月到十二月年收黄金一镒,这就叫作征税了。古文:分春曰书比,立夏曰月程,秋曰大稽。与民数得亡。现代文:每年的春分公布税率;立夏则按月核实,秋天则统计总的征税情况;还要统计商民人数的增减。古文:三岁修封,五岁修界。十岁更制,经正也。现代文:三年修整一次田埂,五年修整一次田界,十年进行一次重新划定。古文:十仞见水不大潦,五尺见水不大旱,十一仞见水轻征,十分去二三,二则去三四,四则去四,五则去半,比之于山。现代文:这些都应成为常例。一般一切深见水的土地,不会发生大潦;五尺深见水的土地,不会发生大旱。一仍见水的土地,要减轻租税十分之一,二仞则减收十分之二,三仍减十分之三,四仍减十分之四,五仍则减半,相当于山地。古文:五尺见水,十分去一,四则去三,三则去二,二则去一,三尺而见水,比之于泽。现代文:至于五尺见水的土地,也减税十分之一;四尺的减十分之二,三尺的减十分之三,二尺的减十分之四;而一尺见水的土地,就相当于沼泽了。古文:距国门以外,穷四竟之内,丈夫二犁,童五尺一犁,以为三日之功。现代文:从都城城门以外,到全国所有地区,成年男子按两犁的定数,未成年男子按一犁定数,都要为君主服役三天。古文:正月,令农始作,服于公田农耕,及雪释,耕始焉,芸卒焉。现代文:正月就命令农民开始耕作,到公田服役;从雪化春耕时起,直到夏锄为止。古文:士闻见博,学意察,而不为君臣者,与功而不与分焉。现代文:对于见识广、学问博、断事精明的 士 ,凡是没有成为君主臣吏的,也要服役而不分配收益。古文:贾知贾之贵贱,日至于市,而不为官贾者,与功而不与分焉。现代文:对于熟悉物价贵贱,并在集市上交易的商人,凡不是官商的,也要服劳役而不分配收益。古文:工治容貌功能,日至于市,而不为官工者,与功而不与分焉。现代文:对于讲求器物样式功能,参加集市交易的手工业者,凡不是官家工匠的,也要服劳役而不分配收益。古文:不可使而为工,则视货离之实而出夫粟。现代文:至于不能使其直接出工的人们,就看他们所差的实际数字,交纳补偿力役的粮食。古文:是故智者知之,愚者不知,不可以教民。现代文:只有智者明白而愚人不明白的事,不可以要求一般人民。古文:巧者能之,拙者不能,不可以教民。现代文:只有巧者能做到而笨人做不到的事,也不可要求一般人民。古文:非一令而民服之也,不可以为大善。现代文:若不是命令一下,人人都能实行,就不能达到大治;若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就不能建立大功。古文:非夫人能之也,不可以为大功;是故非诚贾不得食于贾,非诚工不得食于工,非诚农不得食于农,非信士不得立于朝。现代文:因此,非真正的商人,不得经商;非真正的工匠,不得为工;非真正的农夫,不得务农;不是名符其实的士人,不许在朝中做官。古文:是故官虚而莫敢为之请,君有珍车珍甲而莫之敢有。君举事,臣不敢诬其所不能。现代文:这样,即使官位有缺,也无人敢于冒请;即使君主有珍车、珍甲的待遇,也无人敢于妄求享有;国家举办大事,臣下也就不敢谎报他们所做不到的事情。古文:君知臣,臣亦知君知己也;故臣莫敢不竭力俱操其诚以来。现代文:君主了解臣下,臣下也知道君主了解自己。所以,臣下就不敢不尽心竭力、老老实实地为君主服务了。古文:道曰,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民乃知时日之蚤晏,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是故夜寝蚤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现代文:事理告诉我们: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人民自身抓紧农时。他们会关注季节的早晚、光阴的紧迫和饥寒的威胁。这洋,他们就能够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劳动,不知疲倦并且不辞辛苦地经营。古文:故不均之为恶也:地利不可竭,民力不可殚。现代文:而不把土地分配下去的害处,就是地利不能充分利用,人力不能充分发挥。古文:不告之以时,而民不知;不道之以事,而民不为。现代文:不告知农时,人民就是不抓紧;不教以农事,人民就是不干活。古文:与之分货,则民知得正矣,审其分,则民尽力矣,是故不使而父子兄弟不忘其功。现代文:实行了与民分货的制度,人民就切实看到有得有征了;再明确征收的标准,人民就会尽力了。于是,不必督促,父子兄弟都会来关心生产的。古文:圣人现代文:圣人古文: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善分民也。现代文: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就是因为他善于分利于民。古文:圣人不能分民,则犹百姓也,于己不足,安得名圣。现代文:圣人不擅长分利于民,就同普通百姓一样了。自己总是贪而不足,怎么能算是圣人呢?古文:是故有事则用,无事则归之于民,唯圣人为善讬业于民。现代文:所以,国家有事就取用于民,无事就藏富于民,只有圣人才善于把产业寄托于人民。古文:民之生也,辟则愚,闭则类,上为一。下为二。现代文:人的本性,越是开导就越是通情达理,越是堵塞就越是悖逆。上面提供一个,下面就会回敬两个。古文:失时现代文:失时古文:时之处事精矣,不可藏而舍也。现代文:农时对于农事来说是非常宝贵的,不能把它收藏起来使之停止不前。古文:故曰,今日不为,明日忘货。现代文:所以说,今天不进行生产,明天就没有财物。古文:昔之日已往而不来矣。现代文:过去的时光,一经消逝就不再回来了。古文:地里现代文:地里古文:上地方八十里,万室之国一,千室之都四;中地方百里,万室之国一,千室之都四。现代文:八十里见方的上等土地,可以负担一座上万户人口的城市和四座上千户人口的城镇。百里见方的中等土地,可以负担一座上万户人口的城市和四座上千户人口的城镇。古文:下地方百二十里,万室之国一,千室之都四。现代文:一百二十里见方的下等土地,可以负担一座上万户人口的城市和四座上千户人口的城镇。古文:以上地方八十里,与下地方百二十里,通于中地方百里。现代文:因此,八十里见方的上等土地与一百二十里见方的下等土地,都相当于一百里见方的中等土地。乘马数古文:桓公问管子曰: 有虞策乘马已行矣,吾欲立策乘马,为之奈何?现代文:桓公问管仲说: 古代虞国是早已实行经济的计算筹划了,我也想实行它,该怎么办? 古文:管子对曰: 战国修其城池之功,故其国常失其地用。现代文:管仲回答说: 从事战争的国家致力于城池的修建,所以,这类国家常常耽误它们的农业生产。古文:王国则以时行也。 现代文:成王业的国家则按照因时制宜的原则行事。 古文:桓公曰: 何谓以时行? 现代文:桓公说: 何谓按因时制宜的原则行事? 古文:管子对曰: 出准之令,守地用人策,故开阖皆在上,无求于民。 现代文:管仲回答说: 发布平准的号令,既及时掌握农业生产,又及时掌握物价政策,因而经济上开放收闭的主动权全在国家,不直接求索于百姓就是了。 古文: 霸国守分,上分下游于分之间而用足。现代文: 成霸业的国家只能掌握财富的一半,君主与民间总是游动在半数之间来保持国用充足。古文:人君之守高下,岁藏三分,十年则必有五年之余。若岁凶旱水泆,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者为庸。现代文:成王业的国家,由于掌握财富产生的开始,使国家财用缺一补一,缺二补二,缺三补三,缺四补四,缺五补五,缺六补六,缺七补七,缺八补八,缺九补九,缺十补十。国君控制物价的高低,可以做到每年贮备粮食十分之三,十年必有三年的积蓄。如果遇上大旱大水的灾年,百姓无法务农,则修建宫室台树,雇用那些养不起猪狗的穷人以做工为生。古文: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策也。现代文:所以,修建宫室台榭,不是为观赏之乐,而是实行国家的经济政策。古文:今至于其亡策乘马之君,春秋冬夏,不知时终始,作功起众,立宫室台榭。现代文:至于那种不懂得运用计算筹划的国君,春秋冬夏,不分年始年终,兴工动众;建筑宫室台榭。古文:民失其本事,君不知其失诸春策,又失诸夏秋之策数也。现代文:百姓不能经营农事,君主还不知道他已失去了春天的理财时机,又丢掉了夏天、秋天的理财时机。古文:民无卖子数矣。现代文:人民饥饿而卖儿卖女的多起来了。古文:猛毅之人淫暴,贫病之民乞请,君行律度焉,则民被刑僇而不从于主上。现代文:强悍的人发生严重暴乱,贫病之民乞讨求食,国君若动用法律制裁,人民则宁受刑杀也不肯服从君主。古文:此策乘马之数亡也。 现代文:这都是没有运用计算筹划理财方法的结果。 古文: 乘马之准,与天下齐准。现代文: 经过计算筹划的物价标准,应当同各诸侯国的标准保持一致。古文:彼物轻则见泄,重则见射。现代文:各类商品,价格偏低则泄散外流,偏高则别国倾销取利。古文:此斗国相泄,轻重之家相夺也。现代文:这便是对立国家互相倾销商品,理财家互相争利的由来。古文:至于王国,则持流而止矣。 现代文:至于成王业的统一国家,控制住国内市场流通就可以了。 古文:桓公曰: 何谓持流? 现代文:桓公说: 何谓控制流通? 古文:管子对曰: 有一人耕而五人食者,有一人耕而四人食者,有一人耕而三人食者,有一人耕而二人食者。现代文:管仲回答说: 有一人种田而粮食可供五人食用的,有一人种田而粮食可供四人食用的,有一人种田而粮食可供三人食用的,有一人种田而粮食只够两人食用的。古文:此齐力而功地。现代文:他们都是花费同样劳力种地的。古文:田策相圆,此国策之时守也。现代文:掌握他们的农业生产与掌握国家的物价政策相辅而行,这就是国家理财政策在按时进行控制了。古文:君不守以策,则民且守于下,此国策流已。 现代文:如果君上不用政策去控制流通,富民商人就会在下面控制,这样,国家的理财政策就落空了 古文:桓公曰: 乘马之数尽于此平? 现代文:桓公说: 计算筹划的理财方法,就到此为止了么? 古文:管子对曰: 布织财物,皆立其赀。现代文:管仲回答说: 对布帛和各种物资,也都要规定价格。古文:财物之货与币高下,谷独贵独贱。 桓公曰: 何谓独贵独贱? 现代文:各种物资的价格,要与所值的货币多少相当。粮食则单独定其贵贱。 桓公说; 单独定其贵贱是什么意思? 古文:管子对曰: 谷重而万物轻,谷轻而万物重。 现代文:管仲回答说: 粮价高则百物贱,粮价贱则百物贵。 古文:公曰: 贱策乘马之数奈何? 现代文:桓公说: 经常运用计算筹划的理财方法还要怎么办? 古文:管子对曰: 郡县上臾之壤守之若干,间壤守之若干,下壤守之若干。现代文:管种回答说: 对郡县上等土地,掌握它相当数量的粮食。中等土地掌握它相当数量的粮食。古文:故相壤定籍而民不移,振贫补不足,下乐上。现代文:下等土地掌握它相当数量的粮食。由此,按土地好坏确定征收,则百姓安定;贩济贫困而补助不足,百姓也对君主满意。古文:故以上壤之满补下壤之众,章四时,守诸开阖,民之不移也,如废方于地。现代文:所以,国家用上等土地提供的盈余,补下等土地的空虚,控制四时的物价变化,掌握市场的收放大权,则百姓的安定,就象把方形的东西放在平地上一样、这就叫作运用计算筹划的理财方法。九变古文:凡民之所以守战至死而不德其上者,有数以至焉。现代文:凡人民之所以守战至死而不对君主自居有德,这是有必然原因的。古文:曰:大者亲戚坟墓之所在也,田宅富厚足居也。现代文:可以说,最大的一条是因为父母的坟墓在这个地方,而且土地房屋富裕可以使人们安居乐业。古文:不然,则州县乡党与宗族足怀乐也。现代文:若不是这个原因,就是由于州县乡里与宗族的情谊可令人感怀亲慕。古文:不然,则上之教训、习俗,慈爱之于民也厚,无所往而得之。现代文:若不是这个原因,就是君主在教训、习俗方面,爱民深厚,无处可寻。古文:不然,则山林泽谷之利足生也。现代文:若不是这个原因、就是山林泽谷的财源可使人维持生计。古文:不然,则地形险阻,易守而难攻也。现代文:若不是这个原因,就是本国地形险阻,易守难攻。古文:不然,则罚严而可畏也。现代文:若不是这个原因,就是刑罚严厉而令人畏惧。古文:不然,则赏明而足劝也。现代文:若不是这个原因,就是赏赐明正而令人鼓舞。古文:不然,则有深怨于敌人也。现代文:若不是这个原因,就是对敌人有深仇大恨。古文:不然,则有厚功干上也。现代文:若不是这个原因,就是对君主有重大功劳。古文:此民之所以守战至死而不德其上者也。现代文:这就是人民为什么能守战至死而不对君主自居有德的缘故。古文:今恃不信之人,而求以智;用不守之民,而欲以固;将不战之卒,而幸以胜,此兵之三暗也。现代文:现今,依靠不可信的人,而要求了解敌情;使用不能守的人,而想要巩固防地;指挥不能战的军队,而想要侥幸取胜。这是用兵上三种昏庸的表现。九守古文:主位现代文:主位古文:安徐而静,柔节先定,虚心平意以待须。现代文:安定沉着而保持静默,和柔克制而率先保持镇定,虚心平意地准备着和等待着。古文:主明现代文:主明古文: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现代文:目贵在明,耳贵在聪,心贵在智。古文: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现代文:利用天下人的眼睛看,没有看不到的事物;利用天下人的耳朵听,没有听不到的消息;利用天下人的心思考虑,就没有理解不了的问题。古文:辐凑并进,则明不塞矣。现代文:集中大家的力量共同行事,聪明就不会被蒙蔽了。古文:主听现代文:主听古文:听之术,曰:勿望而距,勿望而许。现代文:听取情况的方法是:不要一下子就拒绝,也不要一下子就肯定。古文:许之则失守,距之则闭塞。现代文:肯定则可能失误,拒绝则可能闭塞。古文:高山,仰之不可极也;深渊,度之不可测也。现代文:要象高山一样,仰视看不到顶;象深渊一样,计量摸不到底。古文:神明之德,正静其极也。现代文:象神明的德性一样,端正、冷静到极点。古文:主赏现代文:主赏古文:用赏者贵诚,用刑者贵必。现代文:行赏贵在信实。处刑贵在坚决。古文:刑赏信必于耳目之所见,则其所不见,莫不暗化矣。诚,畅乎天地,通于神明,见奸伪也?现代文:刑赏信实坚决,对于亲身耳闻目见的人兑现了,那么,没有亲身见到的,也无不潜移默化了。 信实 这一点,有着畅行天地、通于神明的力量,何况对于奸邪的人们呢?古文:主问现代文:主问古文: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上下,左右前后,荧惑其处安在?现代文:一是天上的,二是地上的,三是人间的。四方上下,左有前后。不清楚之处都在哪里呢?古文:主因现代文:主因古文:心不为九窍,九窍治;君不为五官,五官治。现代文:心不包办九窍的事,九窍会治理得好;君主不包办大臣的事,大臣会治理得好。古文:为善者,君予之赏;为非者,君予之罚。现代文:做好了的,君主给予赏赐;犯错误的,君主给予刑罚。古文:君因其所以来,因而予之,则不劳矣。现代文:君主只需利用人们提供的成果,因而给予赏罚就不至政务烦劳了。古文:圣人因之,故能掌之。现代文:圣人就是能做到 因势利导 ,所以就能管理。古文:因之修理,故能长久。现代文:因势利导能够合理,所以国运长久。古文:主周现代文:主周古文: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则群臣下乱。现代文:人君不可不注意保密,不保密则群臣在下面会发生混乱。古文:寂乎其无端也。外内不通,安知所怨?现代文:静默地不露出任何倾向,使内外不串通消息,人们怎么能产生不满呢?古文:关闬不开,善否无原。现代文:传话的门户不开,好坏的传闻也就没有发源地了。古文:主参现代文:主参古文: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现代文:第一是看得远,第二是听得远,第三是做到明察。古文: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曰动奸。现代文:明察到了解千里之外和隐微之中的情况,便可以洞察奸恶。古文:奸动则变更矣。现代文:奸恶被洞察,变乱就被阻止了。古文:督名现代文:督名古文:修名而督实,按实而定名。现代文:依照名称考察实际,根据实际确定名称。古文:名实相生,反相为情。现代文:名、实互相促进,反过来又互为说明。古文:名实当则治,不当则乱。现代文:名实相当则治,不相当则乱。古文:名生于实,实生于德,德生于理,理生于智,智生于当。现代文:名产生于实,实产生于德,德产生于理,理产生于智,智则产生于 当 。事语古文:桓公问管子曰: 事之至数可闻乎?现代文:桓公问管仲说: 治理国事的最佳办法,可以说给我听听么? 古文:管子对曰: 何谓至数? 现代文:管仲回答说: 什么叫最佳办法? 古文:桓公曰: 秦奢教我曰: 帷盖不修,衣服不众,则女事不泰。现代文:桓公说: 秦奢教我说: 不修饰车帷车盖,不大量添置衣服,女工的事业就不能发展。古文:俎豆之礼不致牲,诸侯太牢,大夫少牢,不若此,则六畜不育。现代文:祭祀之礼不用牲,比如诸侯依礼用牛,大夫依礼用羊,不如此,六畜就不能繁育。古文:非高其台榭,美其宫室,则群材不散。 现代文:不能高建楼台亭榭,美修华丽宫室,各种木材就没有出路。 古文:此言何如? 管子曰: 非数也。 现代文:这种说法对不对? 管仲说: 这是错误办法。 古文:桓公曰: 何谓非数? 现代文:桓公说: 为什么说是个错误办法? 古文:管子对曰: 此定壤之数也。现代文:管仲回答说: 这是定地管理的方法。古文:彼天子之制,壤方千里,齐诸侯方百里,负海子七十里,男五十里,若胸臂之相使也。现代文:那里天子的管辖,方圆干里土地,列国诸侯方圆百里,滨海的子国七十里,男国五十里,象身体上的胸臂一样互相为用。古文:故准徐疾、赢不足,虽在下也,不为君忧。现代文:所以调节缓急余缺,即使粮财散在民间,也不致成为统一国家君主的忧虑。古文:彼壤狭而欲举与大国争者,农夫寒耕暑耘,力归于上,女勤于缉绩徽织,功归于府者,非怨民心伤民意也,非有积蓄不可以用人,非有积财无以劝下。现代文:但是,领土狭小而还要起来与大国争强的国家,必须使农夫努力耕耘,成果归于君主,使妇女勤于纺织,成果归于官府,这并不是想要伤害民心与民意,而是因为国无积蓄就不能用人,国无余财就不能鼓励臣下。古文:泰奢之数,不可用于危隘之国。 桓公曰: 善。 现代文:过分奢侈的办法,不可用在领土狭小的国家。 桓公说: 好。 古文:桓公又问管子曰: 佚田谓寡人曰: 善者用非其有,使非其人,何不因诸侯权以制夭下?现代文:桓公又问管仲说: 佚田对我说: 善于治国的人,能够运用不归他所有的资财,使用不归他所有的人力,为什么不利用各诸侯盟国的外援来控制天下呢? 古文:管子对曰: 佚田之言非也,彼善为国者,壤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现代文:管仲回答说: 佚田的话不对。那种善于治国的人,总是使国内荒地开发,人民就安心留住;仓廪粮食充裕,人民就懂得礼节。古文:且无委致围,城脆致冲。现代文:而且国无积蓄将受敌国围困,城防不固将受敌国冲击。古文:夫不定内,不可以持天下。现代文:内部不安定,就无法掌握天下。古文:佚田之言非也。 现代文:佚田的话是不对的。 古文:管子曰: 岁藏一,十年而十也。现代文:管仲接着说: 每年贮备粮食一成,十年就是十成。古文:岁藏二,五年而十也。现代文:每年贮备二成,五年就是十成。古文:谷十而守五,绨素满之,五在上。现代文:十成粮食由国家掌握五成,注意用蔬菜补助民食,就可以保住这五成常在政府手里。古文:故视岁而藏,县时积岁,国有十年之蓄,富胜贫,勇胜怯,智胜愚,微胜不微,有义胜无义,练士胜驱众。现代文:这样,看农业年景加强贮备,积年累月,国家若有十年的积蓄,就可以做到以富胜贫,以勇胜怯,以智胜愚,以用兵精妙胜不精妙,以有义胜不义,以有训练的士卒战胜无训练的乌合之众,这全部制胜的因素都具备了。古文:凡十胜者尽有之,故发如风雨,动如雷霆,独出独入,莫之能禁止,不待权舆。现代文:于是发兵如风雨,动作如雷霆,独出独入,无人阻止,根本不需要外国的帮助。古文:故佚田之言非也。 桓公曰: 善。 现代文:所以佚田的话是不对的。 桓公说: 好。五行古文:一者本也,二者器也,三者充也,治者四也,教者五也,守者六也,立者七也,前者八也,终者九也,十者然后具五官于六府也,五声于六律也。现代文:第一是农事,第二是器用,第三是人力与生产相称,治理则属于第四,教化为第五,管理为第六,建立事业为第七,进行修剪整治为第八,终止结束为第九。到了九,然后就可以配备五官于六府之中,就象配五声于六律之中一样。古文:六月日至,是故人有六多,六多所以街天地也。现代文:每年经六个月为冬、夏至,因此,人的卦象有六爻,六爻是可以通乎天地的。古文:天道以九制,地理以八制,人道以六制。现代文:天道以九数为制,地道以八数为制,人道以六数为制。古文: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以开乎万物,以总一统。现代文:天子以天为父,以地为母,借此以开发万物,总于一统。古文:通乎九制、六府、三充,而为明天子。现代文:能通晓九功、六府、三事者,就可以成为明哲的天子。古文:修槩水上,以待乎天堇;反五藏,以视不亲;治祀之下,以观地位;货曋神庐,合于精气。现代文:要修平水土,以防备凶年饥谨;平价发放粮食,以救济不赈之民。治祭袍于土地,以观察土地财利;修养内心,以合于精气要求。古文:已合而有常,有常而有经。现代文:已经符合精气要求就应当经常保持,经常保持也就有了规范。古文:审合其声,修十二钟,以律人情。现代文:要审合音声,研究十二钟的音律,使之反映人情。古文:人情已得,万物有极,然后有德。现代文:人情已经悟透,万物已经尽知,然后就可以称为有德之君了。古文:故通乎阳气,所以事天也,经纬日月,用之于民。通乎阴气,所以事地也,经纬星历,以视其离。现代文:所以,通晓阳气,是为从事于天,即掌握日月运行规律,以用于人民;通晓阴气,是为了从事于地,即掌握星历节气,以明确其运行次序。古文:通若道然后有行,然则神筮不灵,神龟不卜,黄帝泽参,治之至也。现代文:通晓这些学问然后付诸实践,那么,就是神筑不显灵,神龟不卜卦,也是可以治理得最好的。古文: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得大常而察于地利,得奢龙而辩于东方,得祝融而辩于南方,得大封而辩于西方,得后土而辩于北方。现代文:从前,黄帝得蚩尤为相而明察天道,得大常为相而明察地利,得苍龙为相而明察东方,得祝融为相而明察南方,得大封为相而明察西方,得后土为相而明察北方。古文: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现代文:黄帝得六相而天地得治,可以说神明到极点了。古文:蚩尤明乎天道,故使为当时;大常察乎地利,故使为廪者:奢龙辩乎东方,故使为土师,祝融辩乎南方,故使为司徒;大封辩于西方,故使为司马;后土辩乎北方,故使为李。现代文:蚩尤通晓天道,所以黄帝用他当 掌时 的官;大常通晓地利,所以黄帝用他当 凛者 的官;苍龙明察于东方,所以黄帝用他当 下师 的官;祝融明察于南方,所以黄帝用他 司徒 的官;大封明察西方,所以黄帝用他当 司马 的官;后土明察北方,所以黄帝用他当 李 官。古文:是故春者土师也,夏者司徒也,秋者司马也,冬者李也。现代文:因此,春是工师,夏是司徒,秋是司马,冬天的性质则相当于理狱的官职。古文:昔黄帝以其缓急作五声,以政五钟。现代文:从前,黄帝根据缓急差别开始制定五声,用五声来规正五钟的音调。古文:令其五钟,一曰青钟大音,二曰赤钟重心,三曰黄钟洒光,四曰景钟昧其明,五曰黑钟隐其常。现代文:命定这五钟音调的名称,第一叫作青钟大音,第二叫作赤钟重心,第三叫作黄钟洒光,第四叫作景钟昧其明,第五叫作黑钟隐其常。古文:五声既调,然后作立五行以正天时,五官以正人位。现代文:五声调整好了,然后开始确定五行来规正天时季节,开始确定五官来规正人们地位。古文: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现代文:人事与天道协调了,天地的美好事物也就产生出来了。古文:日至,睹甲子木行御。现代文:冬至后从遇到甲子日开始,要按照木的德性应时治事。古文:天子出令,命左右士师内御。现代文:天子发出命令,命左右士师内侍治事。古文:总别列爵,论贤不肖士吏。现代文:统一分别各级官爵,评定贤与不肖的官吏;发放秘藏之物,赏赐于全国各地。古文:赋秘,赐赏于四境之内,发故粟以田数。出国,衡顺山林,禁民斩木,所以爱草木也。现代文:按农家种田之数,把国家的陈粮发放给他们。走出城市,让国家官吏巡视山林,禁止砍伐树木,这是为爱护草木而要求的。古文:然则冰解而冻释,草木区萌,赎蛰虫卵菱。春辟勿时,苗足本。不疠雏鷇,不夭麑□,毋傅速。现代文:接着是水解冻化,草木萌生。要消灭土中蛰虫,要促进菱的生长,春耕不可拖延,春苗的根部要培土充足,不杀雏鸟,不害幼糜幼鹿。古文:亡伤襁褓。现代文:不可束包太紧,免伤襁褓的婴儿。古文:时则不调。现代文:按时这样做则草木繁茂而不雕。古文:七十二日而毕。现代文:这些措施持续七十二日而毕。古文:睹丙子火行御。现代文:从遇到丙子之日开始,要按照火的德性应时治事。古文:天子出令,命行人内御。现代文:天子发出命令。命 行人 之官内侍治事。古文:令掘沟浍,津旧涂。发藏,任君赐赏。现代文:下令挖掘田间排水的沟渠,修筑津梁于旧道之上,发放国家积藏,作为国君赏赐之用。古文:君子修游驰,以发地气。现代文:贵者游乐驰马,以发泄地气。古文:出皮币,命行人修春秋之礼于天下诸侯,通天下遇者兼和。现代文:拿出皮币,命使臣奉行春秋之礼于天下诸侯,通好于各国,让所接触的国家都能和睦。古文:然则天无疾风,草木发奋,郁气息,民不疾而荣华蕃。现代文:这样,天无暴风,草木生长奋发,郁蒸之气停息,人无疾病而富贵多子。古文:七十二日而毕。现代文:上述措施持续七十二日而毕。古文:睹戊子土行御。现代文:从遇到戊子之日开始,要按照土的德性应时治事。古文:天子出令,命左右司徒内御。现代文:天子发出命令,命左右司徒内侍治事。古文:不诛不贞,农事为敬。现代文:此时节不诛不赏,敬慎于农事。古文:大扬惠言,宽刑死,缓罪人。现代文:大讲仁惠的言论,宽判刑死,缓处罪人。古文:出国,司徒令,命顺民之功力,以养五谷。现代文:走出城外,由司徒下令巡视农民种田用工、出力的情况,以蓄育五谷。古文:君子之静居,而农夫修其功力极。现代文:贵者宜于静居,而农民则需极力讲求农业的用工与出力。古文:然则天为粤宛,草木养长,五谷蕃实秀大,六畜牺牲具,民足财,国富,上下亲,诸侯和。现代文:这样,天好象成为深遽的园林,草木蕃育生长。五谷蕃实秀大,六畜牺牲之物也都齐备,百姓足财,国家富有,君臣上下相亲,各国诸侯也都和睦。古文:七十二日而毕。现代文:上述措施持续七十二日而毕。古文:睹庚子金行御。现代文:从遇到庚子之日开始,要按照金的德性应时治事。古文:天子出令,命祝宗选禽兽之禁、五谷之先熟者,而荐之祖庙与五祀,鬼神享其气焉,君子食其味焉。现代文:天子发出命令,要求司祝之官选择圈养中合用的禽兽和秋日里先熟的五谷,敬献于祖庙及五祀之神,让鬼神享用它的气,让君子宴食它的味。古文:然则凉风至,白露下,天子出令,命左右司马组甲厉兵,合什为伍,以修于四境之内,谀然告民有事,所以待天地之杀敛也。现代文:这时,凉风已至,白露已下,天子还要出令,命左右司马筹措销甲兵器,组织军人队伍,在全国各地加强备战,非常警惕地如临战争,这乃是为了准备天地秋时所行的杀戮。古文:然则昼炙阳,夕下露,地竞环,五谷邻熟,草木茂实,岁农丰年大茂。现代文:这时,白天太阳甚热,夜间凉露已降,大地环绕,五谷逐次成熟,草木丰实,不仅农业增产,各业都同庆丰年。古文:七十二日而毕。现代文:上述措施持续七十二日而毕。古文:睹王子水行御。现代文:从遇到壬子之日开始,要按照水的德性应时治事。古文:天子出令,命左右使人内御。现代文:天子发出命令,命左右 李官 内侍治事。古文:御其气足,则发而止;其气不足,则发撊渎盗贼。现代文:此时冬寒之气若足,则发奸捕盗之事可以停止;冬寒之气不足,则发捕贪污分子与盗贼。古文:数劋竹箭,伐檀柘,令民出猎,禽兽不释巨少而杀之,所以贵天地之所闭藏也。现代文:还要多多砍削竹类以制造箭支,伐取檀朽之木以制弓,令百姓出猎野生禽兽,不放过任何大小一律捕杀,这正是贵在适应天地闭藏的要求。古文:然则羽卵者不段,毛胎者不贕,孕妇不销弃,草木根本美。现代文:这样,卵生的鸟类没有孵化不成的,胎生的兽类没有中途流产的,怀孕的妇女没有胎儿夭死的,草木的根本也都是闭藏完好的。古文:七十二日而毕。现代文:上述措施持续七十二日而毕。古文:睹甲子木行御。天子不赋不赐赏,而大斩伐伤,君危,不杀太子危;家人夫人死,不然则长子死。现代文:从遇到甲子之日开始,须按照木的德性应时治事,天子若无所赋与,不行赏赐,而进行大斩伐伤,国君就会危险,不然,则太子危险,或者是家人、夫人死亡,不然,则长子死亡。古文:七十二日而毕。现代文:这种灾祸将延长七十二日而毕。古文:睹丙子火行御。天子敬行急政,旱札,苗死,民厉。现代文:从遇到丙子之日开始,须按照火的德性应时行事,天子若屡行急政,则有 旱札 之灾,禾苗枯死,人遭瘟疫。古文:七十二日而毕。现代文:这种灾祸将延长七十二日而毕。古文:睹戊子土行御。天子修宫室,筑台榭,君危;外筑城郭,臣死。现代文:从遇到戊子之日开始,须按照土的德性应时治事,天子如修筑宫室台榭,国君危险;如在外修筑城郭,大臣死亡。古文:七十二日而毕。现代文:此灾祸将延续七十二日而毕。古文:睹庚子金行御。天子攻山击石,有兵作战而败,士死,丧执政。现代文:从遇到庚子之日开始,须按照金的德性应时治事,天子如果开山动石,则战争失败,战士死,而执政者丧亡。古文:七十二日而毕。现代文:此灾祸将延续七十二日而毕。古文:睹壬子水行御。天子决塞,动大水,王后夫人薨,不然则羽卵者段,毛胎者贕,孕妇销弃,草木根本不美。现代文:从遇到壬子之日开始,须按照水的德性应时治事,天子无论是决开或堵塞大河,动了大的治水工程,王后夫人就会死亡,不然,则国中卵生的鸟类孵化不成,胎生的兽类中途流产,怀孕的妇女胎儿天死,草木的根本也不完好。古文:七十二日而毕。现代文:这种灾祸也将延续七十二日而毕。五辅古文:古之圣王,所以取明名广誉,厚功大业,显于天下,不忘于后世,非得人者,未之尝闻。现代文:古代圣明的君王,之所以能够获得盛名美誉,建立丰功伟业,显赫于天下,为后世所不忘,不是得到民心而受到人们拥护,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古文:暴王之所以失国家,危社稷,覆宗庙,灭于天下,非失人者,未之尝闻。现代文:暴君之所以丧失国家,危及社稷,宗庙颠覆,湮没无闻,不是由于失掉人们拥护的,也从来没有听说过。古文:今有士之君,皆处欲安,动欲威,战欲胜,守欲固,大者欲王天下,小者欲霸诸侯。而不务得人,是以小者兵挫而地削,大者身死而国亡,故曰:人不可不务也。此天下之极也。现代文:现今拥有国土的君主,都希望生活安定,办事有威信,战争胜利,防务巩固,大的想统一天下,小的要称霸诸侯,却不重视争取人,所以,弄得小则兵败而地削,大则身死而国灭。所以说: 人 是不可不非常注重的,这是天下顶重要的问题。古文:曰:然则得人之道,莫如利之。现代文:说:争取民心的方法,莫过于让百姓获得利益;而让民众获得利益的方法,莫过于教导民众。古文:利之之道,莫如教之以政,故善为政者,田畴垦而国邑实,朝廷闲而官府治,公法行而私曲止,仓廪实而囹圄空,贤人进而奸民退,其君子上中正而下谄谀。现代文:所以,善于为政的,总是使得田野得到开垦而且城邑殷实,朝廷安闲而官府清治,国家公法通行而徇私袒护的行径被禁止,粮仓充实而监狱空虚,贤士得到进用而奸邪遭到排斥。古文:其士民贵武勇而贱得利。其庶人好耕农而恶饮食。于是财用足,而饮食薪菜饶。现代文:国中有德有权的君子人物崇尚公平正直而鄙视谄媚阿谀行为;国中上上下下重视勇毅英武之义举而鄙视贪财逐利之气;国中百姓热爱耕种而痛恨大吃大喝,因而财源用度富足而食用物品如柴粮蔬果等充足。古文:是故上必宽裕,而有解舍。下必听从,而不疾怨。上下和同,而有礼义,故处安而动威,战胜而守固,是以一战而正诸侯。现代文:所以,君主要宽厚而有所减免,人民要从而无所怨恨,上下协调而有礼仪,这才会活安定而办事有威信,战争胜利而防务巩固,而一战而征服诸侯。古文:不能为政者,田畴荒而国邑虚,朝廷兇而官府乱。现代文:不善于为政的,总是田荒芜而城邑空虚,朝廷惊扰而官府混乱,公废弃而邪道风行,仓库空虚而监狱人满,贤罢退而奸臣得用。古文:公法废而私曲行,仓廪虚而囹圄实,贤人退而奸民进,其君子上谄谀而下中正,其士民贵得利而贱武勇,其庶人好饮食而恶耕农,于是财用匮而食饮薪菜乏,上弥残茍,而无解舍,下愈覆鸷而不听从,上下交引而不和同,故处不安而动不威,战不胜而守不固,是以小者兵挫而地削,大者身死而国亡,故以此观之,则政不可不慎也。德有六兴,义有七体,礼有八经,法有五务,权有三度,所谓六兴者何?现代文:上层人士,总是阿谀成风鄙视公正;士民,总是重视财利而轻视勇武;民,总是喜好吃喝而厌恶耕作,于是财用缺而日常生活困难。君主非常残暴苛刻而无减免,人民特别固执凶顽而不肯服从,上下互相争利而不协调,所以生活不安定而办事无威信,战争不胜而防守不固,于是小则兵败而地削,大则身死而国灭。由此看来,为政就不可不谨慎对待这些问题了。德有 六兴 ,义有 七体 ,礼有 八经 ,法有 五务 ,权有 三度 。什么叫六兴呢?古文:曰:辟田畴,利坛宅。修树艺,劝士民,勉稼穑,修墙屋,此谓厚其生。现代文:回答是:开辟田野,建造住宅,讲求种植,劝勉士民,鼓励耕作,修缮房屋,这叫作改善人们生活。古文:发伏利,输墆积修道途,便关市,慎将宿,此谓输之以财。现代文:开发潜在的财源,疏通积滞的物产,修筑道路,便利贸易,注意送往迎来,这叫给人们输送财货。古文:导水潦,利陂沟,决潘渚,溃泥滞,通郁闭,慎津梁,此谓遗之以利,薄征敛,轻征赋,弛刑罚,赦罪戾,宥小过,此谓宽其政。现代文:疏浚积水,修通水沟,挖通回流浅滩,清除泥沙淤滞,打通河道堵塞,注意渡口桥梁,这叫作给人们提供便利。薄收租税,轻征捐赋,宽减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