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制令

古文:军中之制,五人为伍,伍相保也;十人为什,什相保也;五十为属,属相保也;百人为闾,闾相保也。
现代文:军队的联保制度,是按五人编为一伍,伍内的人互相联保,十人编为一什,什内的人互相联保;五十人编为一属,属内的人互相联保;百人编为一闾,闾内的人互相联保。

古文:伍有干令犯禁者,揭之,免于罪;知而弗揭,全伍有诛。
现代文:伍内如有触犯禁令的,同伍的人揭发了他,全伍免罪,知道而不揭发,全伍受罚。

古文:什有干令犯禁者,揭之,免于罪;知而弗揭,全什有诛。
现代文:什内有触犯禁令的,同什的人揭发了他,全什免罪,知道而不揭发,全什受罚。

古文:属有干令犯禁者,揭之,免于罪;知而弗揭,全属有诛。
现代文:属内有触犯禁令的,同属的人揭发了他,全属免罪,知道而不揭发,全属受罚。

古文:闾有干令犯禁者,揭之,免于罪;知而弗揭,全闾有诛。
现代文:闾内有触犯禁令的,同间的人揭发了他,全闾免罪,知道而不揭发,全间受罚。

古文:吏自什长以上,至左右将,上下皆相保也。有干令犯禁者,揭之,免于罪;知而弗揭者,皆与同罪。
现代文:将吏从什长以上到左、右将军,上下都互相联保,凡有触犯禁令的,揭发了的都免于治罪,知道而不揭发的,都与他同罪。

古文:夫什伍相结,上下相联,无有不得之奸,无有不揭之罪。
现代文:同伍同什的人都互相具结,上下之间都互相联保,就没有不能破获的阴谋,没有不被揭发的罪恶。

古文:父不得以私其子,兄不得以私其弟,而况国人聚舍同食,乌能以干令相私者哉!
现代文:即使父亲也不能够包庇他的儿子,哥哥也不能够包庇他的弟弟,何况一般的人呢?既然同吃同住在一起,哪还敢有违犯禁令而私相包庇的呢?

兵令上

古文:兵者,凶器也;争者,逆德也。
现代文:兵器,是杀人的工具。战争,是违反道德的行为。

古文:事必有本,故王者伐暴乱,本仁义焉。
现代文:掠夺,是卑鄙的手段。所以王者讨伐暴乱,是为了申张仁义的。

古文:战国则以立威抗敌相图,而不能废兵也。
现代文:战国诸侯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抵抗外敌侵略,互相图霸称雄,因而战争。

古文: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
现代文:战争这个问题,军事是手段,政治是目的。

古文:武为表,文为里。
现代文:军事是现像,政治是本质。

古文:能审此二者,知胜败矣。
现代文:能弄清这二者的关系,就懂得胜败的道理了。

古文:文所以视利害、辨安危;武所以犯强敌、力攻守也。
现代文:政治是用来明察利害,辨别安危的。军事是用来战胜强敌,保卫国家的。

古文:专一则胜,离散则败。
现代文:意志统一就能胜利,离心离德就会失败。

古文:陈以密则固,锋以疏则达。
现代文:布阵队形密集有利于巩固,行列疏散则便于使用兵器。

古文:卒畏将甚于敌者胜,卒畏敌甚于将者败。所以知胜败者,称将于敌也。敌与将,犹权衡焉。
现代文:士卒畏惧将帅超过畏惧敌人的就能胜利,士卒畏惧敌人超过畏惧将帅的就会失败,所以要预知胜败,就可以比较士卒畏敌还是畏将,用这个比较来预见胜败,就像用秤称物一样准确。

古文:安静则治,暴疾则乱。
现代文:将帅沉着,军队就会严整,将帅急躁,军队就会混乱。

古文:出卒陈兵有常令,行伍疏数有常法,先后之次有适宜。
现代文:出兵列阵有一般的法则,队形疏密有一定的标本,先后次序有适当的规定。

古文:常令者,非追北袭邑攸用也。
现代文:这里所说的一般法则,不是用于追击和奔袭城邑的。

古文:前后不次,则失也。
现代文:前后次序紊乱了就会战败,所以对扰乱次序的人要处死。

古文:乱先后,斩之。常陈皆向敌,有内向,有外向,有立陈,有坐陈。
现代文:布阵通常是面向敌人的,但根据情况也有向内的,也有向外的,有立阵,也有坐阵。

古文:夫内向,所以顾中也;外向,所以备外也。立陈,所以行也;坐陈,所以止也。
现代文:向内是为了保卫中军的安全,向外是为了防备敌人的袭击,立阵是准备进攻的,坐阵是用于驻止和防守的。

古文:立坐之陈,相参进止,将在其中。
现代文:采取立阵还是坐阵,应该根据军队的进止来决定,将帅总是居中指挥。

古文:坐之兵剑斧,立之兵戟弩,将亦居中。
现代文:坐阵的兵器主要使用剑斧。立阵的兵器主要使用戟弩,将帅也是居中指挥。

古文:善御敌者,正兵先合,而后扼之,此必胜之术也。
现代文:善于抵御敌人的,通常先以正面兵力与敌作战,然始以机动兵力乘机打击它,这是必胜的方法。

古文:陈之斧钺,饰之旗章,有功必赏,犯令必死。
现代文:战斗时还要陈列斧钺,设置旗章,有功必赏,犯令必杀。

古文:存亡死生,在桴之端。
现代文:国家的存亡,官兵的生死,全都系于将帅的指挥。

古文:虽天下有善兵者,莫能御此矣。
现代文:纵然天下有善于用兵的人,也是不能抗拒他的。

古文:矢射未交,长刃未接,前噪者谓之虚,后噪者谓之实,不噪者谓之秘。
现代文:在敌我双方还没有交锋的时候,如果敌人前军呼噪是它兵力虚弱的表现,后军呼噪是它兵力充实的表现,前后都不呼噪的是有秘密的企图。

古文:虚、实、者,兵之体也。
现代文:虚、实、秘三者都是作战的形态。

兵令下

古文:诸去大军为前御之备者,边县列候,相去三、五里。
现代文:在主力前方担任警戒的,是边境上的地方部队,他们在彼此相距三至五里的地方,一听到主力出动,就立即做好戒备措施。

古文:闻大军为前御之备,战则皆禁行,所以安内也。
现代文:战时,边境一律要禁止通行,这是为了保障国家安全的缘故。

古文:内卒出戍,令将吏授旗鼓戈甲。
现代文:内地士兵去守卫边疆时,应使将吏发给旗鼓戈甲。

古文:发日,后将吏及出县封界者,以坐后戍法。
现代文:到了出发的日罪,如有士兵在将吏之后离开县界的,应以后期出境论罪。

古文:兵戍边一岁,遂亡不候代者,法比亡军。父母妻子知之,与同罪;弗知,赦之。
现代文:士兵守卫边疆一年,而不等到接替的人到来就擅自离开的,应同逃兵一样治罪,父母妻子知道情况的,与犯人同罪,不知道情况的,免罪。

古文:卒后将吏而至大将所一日,父母妻子尽同罪。
现代文:士兵在将吏之后一日至大将处所报到的,父母妻子都与他同罪。

古文:卒逃归至家一日,父母妻子弗捕执及不言,亦同罪。
现代文:士兵逃亡到家已过一日,父母妻子既不拘捕又不报告的,也与他同罪。

古文:诸战而亡其将吏者,及将吏弃卒独北者,尽斩之。
现代文:凡是在战斗中,士兵擅自脱离将吏的,以及将吏抛弃所属部队自逃跑的,都应处死。

古文:前吏弃其卒而北,后吏能斩之而夺其卒者,赏。
现代文:前方的将吏抛弃他所属部队逃跑的,后方的将吏能杀掉他,并把他的部队收容在一起的有赏。

古文:军无功者,戍三岁。
现代文:在战斗中没有立功的,罚戊守边疆三年。

古文:三军大战,若大将死,而从吏五百人以上不能死敌者斩,大将左右近卒在陈中者皆斩,余士卒有军功者夺一级,无军功者戍三岁。
现代文:三军大战,如果大将战死,其部下凡是带领五百人以上的将吏,没有与敌死战的都处死,大将左右的亲兵凡当时在阵中的,都一律死,其余士兵有军功的降一级,没有军功的罚戍边三年。

古文:战亡伍人,及伍人战死不得其尸,同伍尽夺其功,得其尸,罪皆赦。
现代文:战斗时伍内有逃亡的人,以及伍内有人战死而不能夺回他的尸体的,同伍的人都要剥夺军功,能够收回死者尸体的,都赦免其罪。

古文:军之利害,在国之名实。
现代文:军队的利害得失,在于国家的编制名额与实际人数是否相符。

古文:今名在官,而实在家,官不得其实,家不得其名。
现代文:现在不少士兵的名字列在军队,而本人却在家中,军队没有实际的兵员,家中没有本人的名字。

古文:聚卒为军,有空名而无实,外不足以御敌,内不足以守国,此军之所以不给,将之所以夺威也。
现代文:国家调集士兵编成军队时,只有空的名额而无实际的兵员,对外不足以抵抗敌人,对内不足以守卫国家,这就是军队之所以战力不强,将帅之所以丧失威望的缘故。

古文:臣以谓卒逃归者,同舍伍人及吏罚入粮为饶,名为军实,是有一军之名,而有二实之出。国内空虚,自竭民岁,曷以免奔北之祸乎?
现代文:我认为现在士兵逃亡回家的,就对原籍同伍的五家人和主管官吏,罚以粮食,充实仓库,作为军需物资,这样一来,名义上是一支军队,而民众却有两倍的负担,弄得国内空虚,民不聊生,怎能避免失败的灾难呢?

古文:今以法止逃归、禁亡军,是兵之一胜也。
现代文:现在以法令禁止士兵逃亡,能禁止士兵逃亡,这是战争取得胜利的第一个因素。

古文:什伍相联,及战斗,则卒吏相救,是兵之二胜也。
现代文:平时什伍之内能互相联保,战时官兵就能互相救援,这是战争取得胜利的第二个因素。

古文:将能立威,卒能节制,号令明信,攻守皆得,是兵之三胜也。
现代文:将帅能够树立威信,士兵能够听从指挥,号令明确坚定,攻守运用得当,是战争取得胜利的第三个因素。

古文:臣闻古之善用兵者,能杀士卒之半,其次杀其十三,其下杀其十一。
现代文:我听说古代善于用兵的人,能使半数士卒甘愿战死,其次能使十分之三的士卒甘愿战死,其下能使十分之一的士卒甘愿战死。

古文:能杀其半者,威加海内;杀其十三者,力加诸侯;杀其十一者,令行士卒。
现代文:能使半数士卒甘愿战死的,威势可以驾凌天下。能使十分之三的士卒甘愿战死的,武力可以驾凌诸侯。能使十分之一的士卒甘愿战死的,号令可使士卒贯彻执行。

古文:故曰:百万之众不用命,不如万人之斗也;万人之斗,不如百人之奋也。
现代文:所以说,百万之众如不贯彻执行命令,还抵不上一万人齐心协力去战斗。用万人进行战斗,如果不贯彻执行命令,还抵不上百人齐心战斗。

古文:赏如日月,信如四时,令如斧钺,如干将,士卒不用命者,未之有也。
现代文:因此,奖赏要象日月当空那样光明,守信要象四时交替那样准确,号令要象斧钺那样威严,决断要象干将那样锐利。这样,士兵不服从命令的,就不会有了。

兵教上

古文:兵之教令,分营居陈,有非令而进退者,加犯教之罪。
现代文:军队的教令规定,在分设营垒或布列阵势中,凡有不按照教令进退的,都给以违犯教令的处分。

古文:前行者,前行教之;后行者,后行教之;左行者,左行教之;右行者,右行教之。
现代文:由后行的伍长教练。左行的士兵,由左行的伍长教练。右行的士兵,由右行的伍长教练。

古文:教举五人,其甲首有赏。
现代文:教练好五个人,那个伍长应当受到奖励。

古文:弗教,如犯教之罪。
现代文:教练不好,就应受到违犯教令的惩罚。

古文:罗地者,自揭其伍。伍内互揭之,免其罪。
现代文:因伤病不能参加教练的,自己先向伍内报告,伍内士兵为他作证,可以免受处罚。

古文:凡伍临陈,若一人有不进死于敌,则教者如犯法者之罪。
现代文:凡是同伍的人临阵交锋,如有一人不向前与敌死战,则负责教练的伍长,应和犯法的人同罪。

古文:凡什保什,若亡一人,而九人不尽死于敌,则教者如犯法者之罪。
现代文:什内的人互相联保,如有一人死亡,其余九人不尽力与敌死战,则负责教练的什长,应和犯法的人同罪。

古文:自什己上至于裨将,有不若法者,则教者如犯法者之罪。
现代文:自什长以上直到裨将,有不按教令行动的,则负责教练的各级官吏,应和犯法的人同罪。

古文:凡明刑罚,正劝赏,必在乎兵教之法。
现代文:凡是想做到刑罚严明,奖赏公平,必须在军队平时教练中贯彻实施。

古文:将异其旗,卒异其章。
现代文:将吏使用不同的旗帜,士兵佩戴不同的徽章。

古文:左军章左肩,右军章右肩,中军章胸前,书其章曰: 某甲某士 。
现代文:左军的徽章佩在左肩,右军的徽章佩在右肩,中军的徽章佩在胸前,并在微章上写明部别姓名。

古文:前后章各五行,尊章置首上,其次差降之。
现代文:此外,军队按照前后五行的顺序,佩戴五种不同颜色的微章,第一行把徽章戴在头上,其余各行依次降低佩戴的位置。

古文:伍长教其四人,以板为鼓,以瓦为金,以竿为旗。
现代文:伍长教练伍内四人,用木板代鼓,用瓦器代金,用竹竿代旗。

古文:击鼓而进,低旗则趋,击金而退。麾而左之,麾而右之,金鼓俱击而坐。
现代文:击鼓就前进,把旗放低就快跑,鸣金就后退,指挥向左就向左,指挥向右就向右,金鼓齐鸣就坐下。

古文:伍长教成,合之什长。
现代文:伍长教练好了,由什长集合教练。

古文:什长教成,合之卒长。
现代文:什长教练好了,由卒长集合教练。

古文:卒长教成,合之伯长。
现代文:卒长教练好了,由伯长集合教练。

古文:伯长教成,合之兵尉。
现代文:伯长教练好了,由兵尉集合教练。

古文:兵尉教成,合之裨将。
现代文:兵尉教练好了,由碑将集合教练。

古文:裨将教成,合之大将。
现代文:裨将教练好了,由大将集合教练。

古文:大将教之,陈于中野,置大表三,百步而一。
现代文:大将教练他们,在野外排成阵势,进行演习。

古文:既陈,去表百步而决,百步而趋,百步而鹜。
现代文:演习时树立三个大标竿,每隔百步树立一个。

古文:习战以成其节,乃为之赏法。自尉吏而下,尽有旗。
现代文:军队列阵完毕,在距第一个标竿百步时演习决斗,在距第二个标竿百步时演习快步前进,在距第三个标竿百步时演习跑步急进。

古文:战胜得旗者,各视其所得之爵,以明赏劝之心。
现代文:反复演练使军队完全掌握各种要领,然后根据演练好坏进行赏罚。

古文:战胜在乎立威,立威在乎戮力,戮力在乎正罚。正罚者,所以明赏也。
现代文:敌军尉吏以下军官都有指挥旗,凡是战胜敌人获得敌人指挥旗的,应按旗帜所代表的官爵,给予相应的奖赏,以表明有功必赏的决心。战胜敌人在于能树立军威,树立军威在于使人同心协力,使人同心协力在于刑罚公正。

古文:令民背国门之限,决生死之分,教之死而不疑者,有以也。
现代文:刑罚公正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奖赏的作用。要使士兵出国作战,在生死关头毫不犹豫地牺牲生命,靠的就是赏罚严明。

古文:令守者必固,战者必斗;奸谋不作,奸民不语;令行无变,兵行无猜;轻者若霆,奋敌若惊。
现代文:要使防御的必能固守,进攻的必能备战,奸谋不会发生,奸人不敢造谣,命令贯彻不会走样,部队行动没有疑虑,轻装急进象雷电似的迅速,奋勇杀敌象惊马似的奔驰。

古文:举功别德,明如白黑,令民从上令,如四肢应心也。
现代文:提拔有功的人,表扬有德的人,功过是非黑白分明,这就能使士兵按照上级的命令行动。如象四肢听从头脑的指挥一样灵活了。

古文:前军绝行乱陈,破坚如溃者,有以也。
现代文:前锋部队,能够打乱敌人行列,突破敌人坚阵,就象大水决堤似的不可抵御,绝不是偶然的,这是军队训练有素的结果。

古文:此之谓兵教,所以开封疆,守社稷,除患害,成武德也。
现代文:训练这样一支军队,目的是为了开拓疆土,保卫国家,消除祸患,成就 武德 。

兵教下

古文:臣闻人君有必胜之道,故能并兼广大,以一其制度,则威加天下。
现代文:我听说人君掌握了必胜的方法,就能兼并广大的土地,实行统一的制度,从而威震天下。

古文:有十二焉:一曰连刑,谓同罪保伍也;二曰地禁,谓禁止行道,以网外奸也;三曰全军,谓甲首相附,三五相同,以结其联也;四曰开塞,谓分地以限,各死其职而坚守也;五曰分限,谓左右相禁,前后相待,垣车为固,以逆以止也;六曰号别,谓前列务进,以别其后者,不得争先登不次也;七曰五章,谓彰明行列,始卒不乱也;八曰全曲,谓曲折相从,皆有分部也;九曰金鼓,谓兴有功,致有德也;十曰陈车,谓接连前矛,马冒其目也;十一曰死士,谓众军之中有材力者,乘于战车,前后纵横,出奇制敌也;十二曰力卒,谓经旗全曲,不麾不动也。
现代文:其方法有十二条:一是 连刑 ,即一个犯罪,全伍连坐;二是 地禁 ,即是管制交通,以防止奸细;三是 全车 ,就是说战车上的甲士和随车步卒都要在车长统一指挥下,协调一致地行动;四是 开塞 ,即划分防区,各自尽忠职责以行坚守;五是 分限 ,即营阵左右相互警卫,前后相互照顾,环列战车,形成坚固营垒,用以抗拒敌人和保障宿营安全;六是 号别 ,即前列部队进战时,与后列界限分明,后列不得抢先突进,以免次序紊乱;七是 五章 ,即用五种颜色的标记以区别行列;保持部队始终不乱;八是 全曲 ,即各部队在行动中互相连系,保持自己在战斗队形中的关系位置;九是 金鼓 ,即激励将士杀敌主功,为国牺牲;十是 阵车 ,即驻止时用战车前后连结成阵,遮蔽马的双目以免惊驰;寸一是 死士 ,即从各军中选拔有才而能勇敢的人,乘着战车,忽左忽右、忽前忽后地出奇制胜;十二是 力卒 ,即选用才力超群的人掌管军旗,指挥部队,没有命令不得擅自行动。

古文:此十二者教成,犯令不舍。
现代文:按照以上十二条进行教育后,有效逼犯教令的决不宽容。

古文:兵弱能强之,主卑能尊之,令弊能起之,民流能亲之,人众能治之,地大能守之。国车不出于阃,组甲不出于橐,而威服天下矣。
现代文:这样,军队战斗力弱的可以增强,君主威望不高的可以提高,法令废弛的可以整顿,人民流散的可以归附,人口众多而庞杂的也可以治理好,土地广大的可以守得住,不必出兵打仗,也能威服天下。

古文:兵有五致:为将忘家,逾垠忘亲,指敌忘身,必死则生,急胜为下。
现代文:对军队有五条要求:受命为将要忘掉家庭,出国作战要忘掉父母,临阵杀敌要忘掉自己,只有抱必死的决心,才可以求得生存,急于求胜,是不好的。

古文:百人被刃,陷行乱陈;千人被刃,擒敌杀将;万人被刃,横行天下。
现代文:百人死战,就可以摧破敌阵。

古文:武王问太公望曰: 吾欲少间而极用人之要。
现代文:千人死战,就可以擒敌杀将。万人死战,犹可以横行天下。周武王问太公望说: 我想用点时间来研究一下用人的要领。

古文:望对曰: 赏如山,罚如溪。
现代文:太公望说: 奖励好人好事,要像高山那样的坚定不秽,惩罚坏人坏事,要像溪水那样的通行无阻。

古文:太上无过,其次补过。使人无得私语,诸罚而请不罚者死,诸赏而请不赏者死。
现代文:执行赏罚最重要的是不发生差错,其次是有了差错及时纠正,这就不合使人背后议论了。凡是有罪当罚而请求不罚的处死,有功当贫而请求木常的处死。

古文:伐国必因其变。
现代文:讨伐别的国家,必须利用它国内的变乱。

古文:示之财以观其穷,示之弊以观其病,上乖者下离,若此之类,是伐之因也。
现代文:观察它的财政情况,看它是否穷困,观察它国内的弊端,看它有何危机,看它上层是否专横暴戾,下层是否离心离德,有了这些情况就是有了可以讨我伐的因素。

古文:凡兴师,必审内外之权,以计其去。
现代文:兴兵作战,必须详细研究敌我形势的变化,以计划军队的行动。

古文:兵有备阙,粮食有余不足,校所出入之路,然后兴师伐乱,必能入之。
现代文:敌我战备的程度,粮食的多少,比较双方进出道路的远近险易,然后出兵进攻,必能顺利攻入敌境。

古文:地大而城小者,必先收其地;城大而地窄者,必先攻其城;地广而人寡者,则绝其阨;地狭而人众者,则筑大堙以临之。
现代文:敌人地大而城小,必先占领广阔的土地。城大而地窄,必先攻占它的城市。土地广阔而人口少的,就要控制它的枢纽要害,城市狭小而人口稠密的,就构筑土山攻城。

古文:无丧其利,无夺其时,宽其政,夷其业,救其弊,则足施天下。
现代文:对敌国不要损害其民众的利益,不要耽误民众的耕种,废除苛刻的法令,安定人民的生活,拯救民众的疾苦,这就是施恩于天下了。

古文:今战国相攻,大伐有德。
现代文:现今各国互相攻伐,往往仗恃强大,攻击施行德政的国家。

古文:自伍而两,自两而师,不一其令。
现代文:军队从 伍 到 两 ,从 两 到 师 ,命令不统一,军心不安定。

古文:率俾民心不定,徒尚骄侈,谋患辨讼,吏究其事,累且败也。日暮路远,还有挫气;师老将贪,争掠易败。
现代文:崇尚骄奢,惹事生非,官吏忙于处理这些事情,徒劳精力,招致战败。成功无望,还师罢军,挫伤士气,久战疲惫,将帅贪功,士卒劫掠,这就很容易被战败了。

古文:凡将轻、垒卑、众动,可攻也。
现代文:凡是敌人将帅轻浮、营垒低矮、军心动摇的,就可以进攻它。

古文:将重、垒高、众惧,可围也。
现代文:将帅稳重、营垒高大、军心恐惧的,可以围困它。

古文:凡围,必开其小利,使渐夷弱,则节吝有不食者矣。
现代文:围困敌人,必须给它展示一线希望,使它斗志逐渐削弱,时间一久,即使敌人节约粮食,也会陷于饥饿了。

古文:众夜击者,惊也;众避事者,离也;待人之救,期战而蹙,皆心失而伤气也。
现代文:敌方士兵夜间自相攻击,是军队惊恐不安的表现。士兵不听指挥,是上下离心离德的表现。等待别国救援,会战前局促不安的,是信心丧失,士气沮丧的表现。

古文:伤气败军,曲谋败国。
现代文:士气沮丧,军队就会失败;谋略错误,国家就会败亡。

兵谈

古文:量土地肥墝而立邑建城。
现代文:要衡量土地的肥瘠来确定建立城邑。

古文:称地,以称人,以人称粟。三相称,则内可以固守,外可以战胜。
现代文:城邑的兴建要和土地面积的大小相适应,城邑的大小要和人口的多少相适应,人口的多少要和粮食的供应相适应。三者互相适应,对内就可以进行固守,对外就可以战胜敌人。

古文:战胜于外,于内,胜相应,犹合符节,无异故也。
现代文:能够战胜敌人于国外,主要在于国内有充分的准备,胜利和准备的一致性,就象符节的相吻合一样,这是两者之间没有差异的原故。

古文:治兵者,若秘于地,若邃于天,生于无。
现代文:善于治兵的人,就象大地那样深藏不露,就象天空那样深邃莫测,表面无形无影却蕴藏着巨大的力量。

古文:故之,大不窕;小不恢。
现代文:作战时,大规模用兵不会感到兵力不足,小规模用兵也不会感到兵力过多。

古文:明乎禁舍开塞,民流者亲之,地不任者任之。
现代文:平时必须明确各种应兴应革的事项,对于流散的人民,应安托他们,对于没有利用的土地,应该充分利用起来。

古文:夫土广而任则国富,民众而则国治。
现代文:土地广大而又能充分利用,国家就富足;人民众多而又有良好的组织,国家就安定。

古文:富治者,不发轫,不出,而威制天下。
现代文:富足而安定的国家,不必出动军队,凭借声威就可以使天下顺服。

古文:故曰: 兵胜于朝廷。
现代文:所以说,军事的胜利,取决于朝廷的政治措施。

古文:不暴甲而胜者,主胜也。陈而胜者,将胜也。
现代文:不使用武力就取得的胜利,是君主在政治上的胜利;经过战争而取得的胜利,是将帅在指挥上的胜利。

古文:兵起,非可以忿也。
现代文:进行战争,是不能意气用事的。

古文:见胜则兴,不见胜则止。
现代文:预计有胜利的把握就采取行动;预计没有胜利的把握就坚决停止。

古文:患在百里之内,不起一日之师;患在千里之内,不起一月之师;患在四海之内,不起一岁之师。
现代文:祸乱发生在百里之内,不要只作一天的战斗准备;祸乱发生在千里之内,不要只作一月的战斗准备;祸乱发生在四海之内,不要只作一半的战斗准备。

古文:将者,上不制于天,下不制于地,中不制于人。
现代文:做将帅的人,必须上不受天时的限制,下不受地形的限制,中不受人为的限制。

古文:宽不可激而怒,清不可事以财。
现代文:要气量宽宏,不可因刺激而发怒;要清正廉洁,不可被金钱所诱惑。

古文:夫心狂、目盲、耳聋,以三悖率人者,难矣。
现代文:如果任用态度轻狂,目光短浅,信息不灵的人来统帅军队,那就难于成功了。

古文:兵之所及,羊肠亦胜,锯齿亦胜,缘山亦胜,入谷亦胜,方亦胜,圆亦胜。
现代文:训练有素的军队,在羊肠小道也能取胜,在高岩峻岭也能取胜,攀登高山也能取胜,深入谷地也能取胜。方阵也能取胜,园阵也能取胜。

古文:重者如山如林,如江如河;轻者如炮如燔。
现代文:行动稳重时,要象山林那样沉着镇静,象江河那样一往无前;行助急骤时,要象火烧那样急剧猛烈,象墙倒那样有压顶之势,象云层履盖那样无可逃避。

古文:如垣压之,如云覆之,令之聚不得以散,散不得以聚,左不得以右,右不得以左。
现代文:使集中的敌人来不及分散,分散的敌人来不及集中,左边的敌人来不及救援右边,右边的敌人来不及救援左边。

古文:兵如总木,弩如羊角。人人无不腾陵张胆,绝乎疑虑,堂堂决而去。
现代文:军队刀枪剑戟如林立,万努齐发如旋风,人人斗志昂扬,英勇果敢,一往无前地去决战决胜。

分塞令

古文:中军、左、右、前、后军,皆有,方之以行垣,而无通其交往。
现代文:中军和左、右、前、后各军,都有分配的营地,营地四周围以矮墙,不能互相来往。

古文:将有分地,帅有分地,伯有分地,皆营其沟域,而明其塞令。使非百人无得通。
现代文:将有营地,帅有营地,伯也有营地,各个营地周围都挖有界沟,并明确颁布营地的禁令,规定各 伯 驻地,不是同 伯 的人不得进入。

古文:非其百人而入者,伯诛之;伯不诛,与之同罪。
现代文:如有不同 伯 的人擅自进入,伯长应惩罚他们。伯长不惩罚他们,就和他门同罪。

古文:军中纵横之道,百有二十步而立一府柱,量人与地,柱道相望,禁行清道。非将吏之符节,不得通行。
现代文:军中纵横方向的道路,每隔一百二十步设立一个岗哨,根据人数和地形使岗哨能够监视到各条道路,负责限制行人往来,保障交通顺畅,除非持有将吏的符节一律不准通行。

古文:采薪牧者,皆成行伍;不成行伍者,不得通行。
现代文:打架和放牧的人员,都要整队行动,不整队的不得通行。

古文:吏属无节,士无伍者,横门诛之。
现代文:官吏没有符节,士兵没有整队的,都由担任营门警卫的军官惩罚他们。

古文:逾分干地者,诛之。
现代文:凡是越出自己营地范围,进入别人营地的,都应加以惩罚。

古文:故内无干令犯禁,则外无不获之奸。
现代文:这样,内部就没有触犯禁令的人,外来的奸细也就不难查获了。

制谈

古文:凡兵,制必先定。
现代文:凡是统率军队,必须预先建立各种制度。

古文:制先定则士不乱,士不乱则形乃明。
现代文:各种制度建立了,士卒就不会混乱。士卒不混乱,纪律就严明了。

古文:金鼓所指,则百人尽斗。
现代文:这样,命令一经发出,成百的人都尽力战斗。

古文:陷行乱陈,则千人尽斗。
现代文:冲锋陷阵时,成千的人都尽力战斗。

古文:覆军杀将,则万人齐刃。天下莫能当其战矣。古者,士有什伍,车有偏列。
现代文:歼灭敌军时,成万的人都协力作战,这样,天下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与它抗衡了。古时,士兵有 什伍 的编制,战车有 偏列 的编制。

古文:鼓鸣旗麾,先登者未尝非多力国士也,先死者未尝非多力国士。
现代文:当击鼓挥旗发起进攻时,首先登上敌人城堡的,往往只是那些乐于为国出力的勇士,首先战死的,也往往是那些为国出力的勇士。

古文:损敌一人而损我百人,此资敌而伤我甚焉,世将不能禁。
现代文:如果只杀伤一个敌人而我军却损伤一百人,这就等于大大地加强了敌人而严重地损伤了自己,可是平庸的将领却不能避免。

古文:征役分军而逃归,或临战自北,则逃伤甚焉,世将不能禁。
现代文:士兵应征入伍后,刚编入部队就逃亡回家,或者刚上战场就自行溃败,这就会出现大量的逃散伤亡,可是平庸的将领却不能制止。

古文:杀人于百步之外者,弓矢也。杀人于五十步之内者,矛戟也。
现代文:敌人在百步之外,就应当用弓箭杀伤他们;在五十步之内,就应当用矛、戟杀伤他们。

古文:将已鼓,而士卒相嚣,拗矢折矛抱戟,利后发。战有此数者,内自败也,世将不能禁。
现代文:但是将帅击鼓传令时,士兵们却互相吵闹,把箭、矛折断,把戈戟抛弃,面对敌人而畏缩不前,战斗中出现这些情况,就是自己先溃败了,可是平庸的将领却不能禁止。

古文:士失什伍,车失偏列,奇兵捐将而走,大众亦走,世将不能禁。
现代文:战斗时士兵脱离了队伍,战车脱离了 偏列 ,机动部队抛弃他们的将领自行逃走,其他士兵也随之溃散,可是平庸的将领却不能制止。

古文:夫将能禁此四者,则高山陵之,深水绝之,坚陈犯之。
现代文:将帅如能制止这四种情况发生,那么高山可以攀登,深水可以跨越,坚固的阵地也可以摧破。

古文:不能禁此四者,犹亡舟楫绝江河,不可得也。
现代文:如果不能防止这四种情况发生,就好比没有船只而想渡过江河一样,是不可能达到目的。

古文:民非乐死而恶生也,号令明,法制审,故能使之前。
现代文:人们本来并不是好死厌生的。只是由于号令严明,法制周详,才能使他们奋勇向前。

古文:明赏于前,决罚于后,是以发能中利,动则有功。
现代文:既有明确的奖赏鼓励于前,又有坚决的惩罚督促于后,所以出兵就能获胜,行动就能成功。

古文:百人一卒,千人一司马,万人一将,以少诛众,以弱诛强。
现代文:如今百人设一卒长,千人设一司马,万人设一将军,这是以少数人管辖多数人,以少数将吏去治理整个部队的事务。

古文:试听臣言其术,足使三军之众诛一人无失刑。父不敢舍子,子不敢舍父,况国人乎?
现代文:如果能听从我的统御方法,就可以驾驭三军之众。如果做到一个违犯者也不放过,就是父亲也不敢放过儿子,儿子也不敢放过父亲,何况对于一般的人呢!

古文:一贼杖剑击于市,万人无不避之者,臣谓非一人之独勇,万人皆不肖也。
现代文:一个亡命之徒,持剑在闹市上杀人,众人没有不躲避他的。我认为这并不是由于这个人特别勇敢而众人都无能。为什么呢?

古文:何则?必死与必生,固不侔也。
现代文:因为抱必死决心的人和贪生怕死的人,本来是不相向的。

古文:听臣之术,足使三军之众为一死贼,莫当其前,莫随其后,而能独出独入焉。
现代文:如果依照我的办法行事,可以使三军之众,就象一个持剑的亡命之徒那样,前进时敌人不敢抵抗,后退时敌人不敢追击,而能做到进退无阻。

古文:独出独入者,王霸之兵也。
现代文:能够进退无阻的军队,那就是图王称霸的军队了。

古文:有提十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
现代文:有统率十万军队而天下无敌的,是谁呢?

古文:曰桓公也。
现代文:是齐桓公。

古文: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
现代文:有统率七万军队而天下无敌的,是谁呢?

古文:曰吴起也。
现代文:是吴起。

古文: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
现代文:有统率三万军队而天下无敌的,是谁呢?

古文:曰武子也。
现代文:是孙武子。

古文:今天下诸国士,所率无不及二十万众者,然不能济功名者,不明乎禁舍开塞也。
现代文:现在各国一些杰出的将领,所统率的军队都不下二十万,其所以不能功成名就,就在于没有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

古文:明其制,一人胜之,则十人亦以胜之也。十人胜之,则百千万人亦以胜之也。
现代文:如果明确建立了这些制度,一个人取得胜利,就会带动十个人取得胜利,十个人取得胜利,就会带动百人、千人、万人取得胜利。

古文:故曰:便吾器用,养吾武勇,发之如鸟击,如赴千仞之溪。
现代文:所以说,改善我们的武器装备,培养我们的战斗作风,军队一旦出动,就象鸷鸟捕食那样凶猛,象倾泻到深谷的急流那样势不可当。

古文:今国被患者,以重宝出聘,以爱子出质,以地界出割,得天下助卒。名为十万,其实不过数万尔。
现代文:如今有的国家遇到外患的时候,总是以贵重的珍宝作为礼品,以爱子作为人质,以国土割让给别人,用这些条件去乞求别国派兵援助,而派来的援军往往名为十万,其实不过几万罢了。

古文:其兵来者,无不谓其将曰: 无为天下先战。
现代文:而且当其出发的时候,他们的国君总是告诉他的将领说: 不要在别人之前进入战斗 。

古文:其实不可得而战也。
现代文:他们是根本不可能为你奋力作战的。

古文:量吾境内之民,无伍莫能正矣。
现代文:治理全国民众,没有什伍的制度,就没有谁能治理好他们。

古文:经制十万之众,而王必能使之衣吾衣,食吾食。
现代文:编成十万大军,就必须能用它们去取胜。

古文:战不胜,守不固者,非吾民之罪,内自致也。
现代文:如果这些军队,穿了国家的衣服,吃了国家的粮食,战不能胜,守不能固,这不是士兵的罪过,而是由于军内没有建立良好的制度或指挥不当的缘故。

古文:天下诸国助我战,犹良骥騄耳之驶,彼驽马鬐兴角逐,何能绍吾气哉?
现代文:在这种情况下,纵然有别国军队帮助作战,而敌人好象一匹飞驰的骏马,援兵却象一匹迟顿的劣马,劣马去和骏马较量,这怎能有助于我军的气势呢。

古文:吾用天下之用为用,吾制天下之制为制。
现代文:利用天下的财富来充实我们的国力,参考天下的制度来修订我们的制度。

古文:修吾号令,明吾刑赏,使天下非农无所得食,非战无所得爵,使民扬臂争出农战,而天下无敌矣。
现代文:整肃号令,严明赏罚,使天下都知道不耕种的人不能得食,无战功的人不能得爵。鼓励民众奋勇争先地投入生产和战斗,这样就可以天下无敌了。

古文:故曰:发号出令,信行国内。
现代文:所以说,号令一经发出,就必须取信于民而风行全国。

古文:民言有可以胜敌者,毋许其空言,必试其能战也。
现代文:如果有人说他有战胜敌人的办法,可不能轻信他的空话,必须实践中考验他。

古文:视人之地而有之,分人之民而畜之,必能内有其贤者也。不能内有其贤而欲有天下,必覆军杀将。
现代文:要想兼并别国的土地,统治别国的人氏,必须国内贤才辅佐。如果在国内没有贤才辅佐,而想统一天下,必然招致兵败将亡的后果。

古文:如此,虽战胜而国益弱,得地而国益贫,由国中之制弊矣。
现代文:即使侥幸获胜,国家也会因此而更加衰弱,即使攻占别国的土地,国家也会因此而更加贫困,这些都是由于国家制度有病,

勒卒令

古文:金、鼓、铃、旗,四者各有法。
现代文:金鼓铃旗四种指挥工具各有各的用法。

古文:鼓之则进,重鼓则击。金之则止,重金则退。
现代文:一次击鼓部队就前进,二次击鼓部队就冲击;一次鸣金部队就停止,第二次鸣金就代表马上退兵。

古文:铃,传令也。
现代文:铃是用来传达命令的。

古文:旗,麾之左则左,麾之右则右。
现代文:旗指向左边部队就向左,指向右边部队就向右。

古文:奇兵则反是。
现代文:但使用奇兵时就应变换这些指挥信号。

古文:一鼓一击而左,一鼓一击而右。
现代文:有时鼓声一阵是令部队向左冲击的,有时鼓声一阵是令部队向右冲击的。

古文:一步一鼓,步鼓也。十步一鼓,趋鼓也。音不绝,鹜鼓也。
现代文:走一步敲一下鼓是慢步行进的鼓声,走十步敲一次鼓是快步行进的鼓声,鼓声不断是跑步行进的鼓声。

古文:商,将鼓也。角,帅鼓也。小鼓,伯鼓也。三鼓同,则将、帅、伯其心一也。
现代文:发商音的鼓,是将使用的鼓;发角音的鼓,是帅使用的鼓;发音细小的鼓,是伯使用的鼓;三种鼓声同时响起,表示将、帅、伯意图一致。

古文:奇兵则反是。
现代文:对奇兵应改换这些指挥信号。

古文:鼓失次者有诛,哗者有诛,不听金、鼓、铃、旗而动者有诛。
现代文:鼓音混乱的处死,大声喧哗扰乱鼓音的处死,不听金鼓铃旗指挥而擅自行动的处死。

古文:百人而教战,教成,合之千人;千人教成,合之万人;万人教成,合之三军。
现代文:首先以百人为单训练作战,训练完成后,再以千人为单位进行合练,千人训练完成后,以万人为单位进行合练,万人训练完成,就集合全军进行合练。

古文:三军之众,有分有合,为大战之法,教成,试之以阅。
现代文:全军吏卒都应学会有时分散,有时集中这种大军作战的方法。全军训练完成后,通过校阅,以检查训练的效果。

古文:方亦胜,圆亦胜,错邪亦胜,临险亦胜。
现代文:有训练的军队方阵也能取胜,圆阵也能取胜,在错综复杂的地形作战也能取胜,在险要阻绝的地形作战也能取胜。

古文:敌在山,缘而从之;敌在渊,没而从之。
现代文:敌人在山上,就缘山进攻它。敌人在水上,就下水攻击他。

古文:求敌若求亡子,从之无疑,故能败敌而制其命。
现代文:攻打敌人要像找丢失的孩子一样迫切,毫不迟疑地追击,所以能打败敌人,致敌于死命。

古文:夫蚤决先,若计不先定,虑不蚤决,则进退不定,疑生必败。
现代文:用兵必须提早定下决心,预先确定作战计划,如果计划不预先制定,决心不及早定下,就会进退不定,疑虑丛生,这样必然招致失败。

古文:故正兵贵先,奇兵贵后,或先或后,制敌者也。
现代文:一般说未正兵应该先用,奇兵应该后用,但是哪个先用,哪个后用,都是为了战胜敌人。

古文:世将不知法者,专命而行,先击而勇,无不败者也。
现代文:一些庸将不懂得这种奇正变化的法则,一意孤行,以先击为勇,这就没有不失败的了。

古文:其举有疑而不疑,其往有信而不信,其致有迟疾而不迟疾。是三者,战之累也。
现代文:在出兵时,该考虑的不考虑;进军中,该有信心而又动摇;在战斗中,当快时不快,当慢时不慢,这三种都是对作战不利的。

十二陵

古文:威在于不变;惠在于因时;机在于应事;战在于治气;攻在于意表;守在于外饰;无过在于度数;无在于豫备;慎在于畏小;智在于治大;除害在于敢断;得众在于下人。
现代文:立威在于坚定不移,施惠在于恰合时宜,机变在于适应情况,作战在于激励士气,进攻在于出敌不意,防守在于隐蔽部署,不犯错误在于考虑周密,不遭危困在于予有准备,慎重在于能警惕小事,明智在于能统筹全局,消除祸患在于勇敢果断,能得人心在于礼贤下士。

古文:悔在于任疑;孽在于屠戮;偏在于多私;不祥在于恶闻己过;不度在于竭民财;不明在于受间;不实在于轻发;固陋在于离贤;祸在于好利;害在于亲小人;亡在于无所守;危在于无号令。
现代文:后悔在于决心犹豫,罪恶在于滥行杀戮,偏袒在于私心过重,指挥失误在于自以为是,用度不足在于耗尽民财,是非不明在于受人离间,做事不踏实在于轻举妄动,固执浅薄在于疏远贤人,祸患在于贪财好利,受害在于接近坏人,灭亡在于没有战备,危险在于号令不明。

原官

古文:官者,事之所主,为治之本也。
现代文:设置各级官吏,主管各项事务,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措施。

古文:制者,职分四民,治之分也。
现代文:各种官制,按职守分管士、农、工、商各个部门,这是治理国家的分工。

古文:贵爵富禄必称,尊卑之体也。
现代文:天官冢宰主管授予官爵俸禄必须与其德才相称,这是区别尊卑贵贱的体制。

古文:好善罚恶,正比法,会计民之具也。均,节赋敛,取与之度也。
现代文:表扬好人,惩罚坏人,执行比法,以考核、统计人冒及其财产,均分土地,减轻赋税,以保障对民众取予的适度。

古文:程工人,备器用,匠工之功也。
现代文:分配工人的任务,供应物资器材,提高工作效率。

古文:分地塞要,殄怪禁淫之事也。
现代文:划分防区,守备要地,以防止和消灭各种变乱事件。

古文:守法稽断,臣下之节也。
现代文:执法严肃,处理果断,这是臣子的本分。

古文:明法稽验,主上之操也。
现代文:制订法令,实行考核,这是君主的责任。

古文:明主守,等轻重,臣主之权也。
现代文:明确属下的主管业务,区别政事的轻重缓急,这是各部大臣的职权。

古文:明赏赉,严诛责,止奸之术也。
现代文:奖赏公正,惩罚严格,这是防止坏人活动的手段。

古文:审开塞,守一道,为政之要也。
现代文:研究应兴应革的事项,坚持统一的方针政策,这是治理国家的关键。

古文:下达上通,至聪之听也。
现代文:下情上达,上情下通,这是全面了解情况的方法。

古文:知国有无之数,用其仂也。
现代文:了解国家资财的多少,这是节约开支的根据。

古文:知彼弱者,强之体也。
现代文:了解国家的薄弱环节,这是弥补弱点,变弱为强的依据。

古文:知彼动者,静之决也。
现代文:预见国家可能发生的动乱,这是防患未然安定国家的决定因素。

古文:官分文武,惟王之二术也。
现代文:设置文武官吏,分管政治、军事,这是王者治理国家的两种手段。

古文:俎豆同制,天子之会也。
现代文:祭祀的制度有统一的规定,这是天予会合诸侯的仪式。

古文:游说谍无自入,正议之术也。
现代文:不听信游士的邪说和间谍的诡计,这是贯彻正确主张的保证。

古文:诸侯有谨天子之礼,君民继世,承王之命也。
现代文:诸侯谨守天子的礼法,君臣关系,世代相传,这是承受天子之命的前提。

古文:更易常,违王明德,故礼得以伐也。
现代文:如果改换国号变更制度,违背天子的德政,按礼就可以进行讨伐。

古文:官无事治,上无庆赏,民无狱讼,国无商贾,何王之至!
现代文:要做到社会安定,不须官吏去管理,万民勤奋不需上级去鼓励,民众没有纠纷,国家没有商贩,造成最好的政治局面。

古文:明举上达,在王垂听也。
现代文:我之所以坦率地陈述这些意见,也就是希望你能施行这种德政。

天官

古文:梁惠王问尉缭子曰: 黄帝刑德,可以百胜,有之乎?
现代文:梁惠王问尉缭子说: 黄帝当初靠刑罚杀戮和施行恩赏,所以才会百战百胜,真有这回事吗?

古文:尉缭子对曰: 刑以伐之,德以守之,非所谓天官时日阴阳向背也。
现代文:尉缭子回答说: 所谓刑罚杀戮是说用武力征伐敌人,用仁德安定天下,不是指天官、时日、阴阳、向背等而说的。

古文:黄帝者,人事而已矣。
现代文:黄帝所说的,不过是强调人的作用罢了。

古文:何者?
现代文:为什么这样说呢?

古文:今有城,东西攻不能取,南北攻不能取,四方岂无顺时乘之者耶?
现代文:譬如现在要攻下一座城池,从东西两方进攻,不能取胜;从南北两方进攻,也不能取胜,难道四方面都没有适应吉利时辰的方位吗?

古文:然不能取者,城高池深,兵器备具,财谷多积,豪士一谋者也。
现代文:其所以攻不下来,是因防守者的城垣高,城壕深,武器装备完善,财物和粮食充足,豪杰之士同心协力的缘故。

古文:若城下池浅守弱,则取之矣。
现代文:如果它的城垣低,战壕浅,守备弱,就能攻下来了。

古文:由是观之,天官时日不若人事也。
现代文:由此看来,相信天官时日,不如充分发挥人的作用。

古文:天官曰: 背水陈为绝,向阪陈为废军。
现代文:按《天官》书上说: 背水列阵是置军队于绝境,向坡列阵是把军队置于无用之地。

古文:武王伐纣,背济水向山阪而陈,以二万二千五百人,击纣之亿万而灭商,岂纣不得天官之陈哉?
现代文:但武王伐纣的时候,却背着济水,向着山坡列阵,以二万二千人,击败众多的纣军,灭亡了商朝,难道是纣王所布的阵势没有得到天官之利吗!

古文:楚将公子心与齐人战,时有彗星出,柄在齐。柄所在胜,不可击。
现代文:楚将公子心与齐国作战,当时天上出现彗星,彗星的柄搦向齐国方面,有人认为柄所指的方向的取胜国家一定会,因而不能进攻。

古文:公子心曰: 彗星何知!
现代文:公子心说: 彗星哪里有什么预知事情的能力!

古文:以彗斗者,固倒而胜焉。
现代文:用扫帚打人的,本来就应当倒转头来用柄去打才能取胜 。

古文:明日与齐战,大破之。
现代文:第二天楚国与齐国交战,果然大破齐军。

古文:黄帝曰: 先神先鬼,先稽我智。
现代文:正如皇帝所说: 与其先去求神问鬼,不如先考察自己的才智 。

古文:谓之天,人事而已。
现代文:所谓天文星象的应验,不过是发挥人的才智尽全力去做事罢了。

守权

古文:凡守者,进不郭,退不亭障,以御战,非善者也。
现代文:凡是守城的军队,不在外城迎击敌人,不固守城郊险要据点,这样来进行防御战斗,不是好的办法。

古文:豪杰雄俊,坚甲利兵,劲弩矢,尽在郭中,乃收窖廪,毁拆而入保,令客气十百倍,而主之气不半焉。敌攻者,伤之甚也。
现代文:因为,把英雄豪杰,精锐部队,优良兵器,都集中在城内,并且收集城外的存粮,拆毁城外的房后,使民众统统退保城垣,这样就会使攻者气焰嚣张,而守者士气低落,一旦遭敌进攻,守军就会受到很大损伤。

古文:然而世将弗能知。
现代文:但是一般庸将却不懂得这个道理。

古文:夫守者,不失险者也。守法:城一丈,十人守之,工食不与焉。
现代文:防守的军队绝不能放弃险要的地形,守城的方法,城墙每一丈,需要十人防守,勤杂人员还不计算在内。

古文:出者不守,守者不出。
现代文:出击部队不担任守备,守备部队不担任出击。

古文: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千而当万。
现代文:守城一人可当敌十人,十人可当敌百人,百人可当敌千人,千人可当敌万人。

古文:故为城郭者,非特费于民聚土壤也,诚为守也。
现代文:所以建筑城郭,并不是耗费民力去堆土玩,实际是为了加强防御。

古文:千丈之城,则万人之守。池深而广,城坚而厚,士民备,薪食给,弩坚矢强,矛戟称之,此守法也。
现代文:通常千丈之城需要万人防守,同时要求城壕深而宽,城墙坚而厚,人力充足,柴粮丰富;弓矢坚强,矛戟也同样锋利。

古文:攻者不下十余万之众,其有必救之军者,则有必守之城;无必救之军者,则无必守之城。若彼坚而救诚,则愚夫愚妇无不蔽城尽资血城者。
现代文:这就是守城的方法。敌人使用十万以上的兵力进攻城市时,守城的军队如果有可靠的援军,城市就一定能守得住,如果没有可靠的援军,城市就不一定能守住。如果防者城垣坚固,又有可靠的援军,那么,民众就没有不竭尽全力守城的。

古文:期年之城,守余于攻者,救余于守者。
现代文:要想坚守一年的城市,必须守军足以抵抗进攻的敌人,援军足以支援防守的军队。

古文:若彼城坚而救不诚,则愚夫愚妇无不守陴而泣下,此人之常情也。遂发其窖廪救抚,则亦不能止矣。必鼓其豪杰雄俊,坚甲利兵,劲弩强矢并于前,毁瘠者并于后。
现代文:如果城垣坚固但没有可靠的提军,那么,民众就没有不守着城垛而悲伤的,这是人之常情,即使散发财物和粮食来安抚他们,也不能消除这种悲观情绪,必须勉励豪杰英雄率领精锐部队,使用优良武器,奋力战斗于前,使老幼残弱者并力支援于后,

古文:十万之军顿于城下,救必开之,守必出之。
现代文:敌人十万大军兵临城下,援军必须能打开重围,守军也必须能乘机出去,抢占要点。

古文:要塞,但救其后,无绝其粮道,中外相应。此救而示之不诚。则倒敌而待之者也。后其壮,前其老,彼敌无前,守不得而止矣。
现代文:援军也可以只在守军的后方打开一条通路,使军的粮道不被切断,并与守军互相策应,这是为了表示救援不积极用以迷惑敌人,等待有利战机,只好把精部队撤到后方控制起来,而把战斗力差的部队配置在攻城前线,这样敌人攻城,就不可能有进展,而守军也可以出去了。

古文:此守权之谓也。
现代文:这就是守城的权变。

将令

古文:将军受命,君必先谋于庙,行令于廷,君身以斧钺授将,曰: 左、右、中军皆有分职,若逾分而上请者死。
现代文:将军奉命出征,君主必先在宗庙商定大计,然后在朝廷发布命令,并亲自把斧钺授予将军说: 左、右、中三军,皆有分掌的职权,如有越级报告的处死。

古文:军无二令,二令者诛,留令者诛,失令者诛。
现代文:军队中除将军外不得发布命令,擅自发布命令的处死。扣压命令的处死,贻误命令执行的处死。

古文:将军告曰: 出国门之外,期日中,设营表,置辕门。期之,如过时,则坐法。
现代文:将军受领任务后,向下级宣布说: 出了京城以后,限于正午以前,树立营表,设置辕门,等待军队报到,如果超过规定时间而迟到的依法惩办。

古文:将军入营,即闭门清道,有敢行者诛,有敢高言者诛,有敢不从令者诛。
现代文:将军入营以后,即关闭营门,禁止通行,有敢擅自通行的处死,有敢高声喧嚷的处死,有敢不服从命令的处死。

将理

古文:凡将,理官也,万物之主也,不私于一人。
现代文:将帅是掌管刑法的官吏,也是一切事务的主宰者,不应偏袒任何人。

古文:夫能无于一人,故万物至而制之,万物至而命之。
现代文:正由于不偏袒任何人,所以任何事情发生,都能公平裁决,任何情况出现,都能正确处理。

古文:君子不救囚于五步之外,虽钩矢射之,弗追也。
现代文:贤德的人总是亲自询问,详察案情,避免错误,秉公审理,即使犯人与自己有深仇宿怨,也不追究前仇。

古文:故善审囚之情,不待箠楚,而囚之情可毕矣。
现代文:所以善于审案的人,不必施行拷打,也可以把案情全部掌握。

古文:笞人之背,灼人之胁,束人之指,而讯囚之情,虽国士有不胜其酷而自诬矣。
现代文:如果依靠鞭打犯人脊背,烧灼犯人两胁,捆夹犯人手指等办法来审讯,就是豪杰之士,也会因经不起这种酷刑,而被屈打成招了。

古文:今世谚云: 千金不死,百金不刑。
现代文:现今的俗话说: 有千金的人,可以免死,有百金的人,可以免刑。

古文:试听臣之言、行臣之术,虽有尧舜之智,不能一言;虽有万金,不能用一铢。
现代文:如能听取我的意见,采用我的办法,虽有尧舜的智慧,也不能关说一句通融的话,虽有万全的财富,也不能用一 铢 钱行贿。

古文:今夫,小圄不下十数,中圄不下百数,大圄不下千数。
现代文:现今审理案件,小案拘禁不下数十人,中等案件拘禁不下数百人,大案拘禁不下数千人。

古文:十人联百人之事,百人联千人之事,千人联万人之事。
现代文:而且往往是十人的事牵连百人,百人的事牵连千人,千人的事牵连万人。

古文:所联之者,亲戚兄弟也,其次婚姻也,其次知识故人也。
现代文:所牵连的人,首先是父母兄弟,其次是亲属,再次是熟识的朋友。

古文:是农无不离田业,贾无不离肆宅,士大夫无不离官府。
现代文:被牵连的农民被迫离开土地,商人被迫离开店铺,士大夫被迫离开官府。

古文:如此关联良民,皆囚之情也。
现代文:象这样众多的良民被牵连而关进监狱,这就是当前拘禁囚犯的实际情况。

古文:兵法曰: 十万之师出,日费千金。
现代文:兵法上说: 十万大军出征,一日托费千金。

古文:今良民十万而联于圄,上不能省,臣以为危也。
现代文:现在十万良民被牵连入狱,而君王不能明察,我认为是很危险的。

战威

古文:凡兵,有以道胜,有以威胜,有以力胜。
现代文:战争有用道胜的,有用威胜的,有用力胜的。

古文:讲武料敌,使敌之气失而师散,虽形全而不为之用,此道胜也。
现代文:讲求军事准备,判明敌人虚实,设法促使敌人士气沮丧而内部分化,虽然军队的组织形式完整但却不能用来作战,这就是以道胜。

古文:审法制,明赏罚,便器用,使民有必战之心,此威胜也。
现代文:审定法制,严明赏罚,改善武器装备,使人人都有必战的决心,这就是以威胜。

古文:破军杀将,乘闉发机,溃众夺地,成功乃返,此力胜也。
现代文:击破敌军,斩杀敌将,使用各种攻城器械强攻敌人城邑,粉碎敌人防御,占领敌国土地,功成之后,班师回国,这就是以力胜。

古文:王侯如此,以三胜者毕矣。
现代文:战争决策者明白这些,就能完全掌握三种胜利方式的具体运用了。

古文:夫将所以战者,民也;民之所以战者,气也。
现代文:将所赖以作战的是军队,军队所赖以作战的是士气。

古文:气实则斗,气夺则走。
现代文:士气旺盛就勇于战斗,士气沮丧就会溃败。

古文:刑未加,兵未接,而所以夺敌者五:一曰庙胜之论,二曰受命之论,三曰逾垠之论,四曰深沟高垒之论,五曰举陈加刑之论。
现代文:在军队还未行动,双方还未接触时就能够压倒敌人的条件有五个方面,一是朝廷的决策英明,二是将冲的选拔得人,三是进入敌境的迅速突然,四是本国防务的坚强充实,五是列阵决战的指挥正确。

古文:此五者,先料敌而后动,是以击虚夺之也。
现代文:这五个方面都要先分析敌情,而后行动,用以实击虚的办法去压倒敌人。

古文:善用兵者,能夺人而不夺于人。
现代文:善于用兵的人,能压倒敌人。而不为敌人所压倒。

古文:夺者,心之机也。
现代文:压倒敌人,在于将帅的机智。

古文:令者,一众心也。众不审则数变,数变则令虽出众不信矣。
现代文:号令是用来统一军队行动的,对军队情况不了解,号令就会经常变更,经常变更的号令,纵然下达了,大家也都不会相信。

古文:故令之法,小过无更,小疑无申。
现代文:因此,下达号令的原则是,有小的缺点不必变更,有点不明确也不须重申。

古文:故上无疑令,则众不二听;动无疑事,则众不二志。
现代文:所以,上级没有可疑的命令,大众也就不会无所适从;行动没有犹豫不定的事情,大众就不会三心二意。

古文:未有不信其心,而能得其力者;未有不得其力,而能致其死战者也。
现代文:从来就没有不取得大众衷心信任,而能得到他们自愿效力的,也没有不取得大众自愿效力,而能使他们拚命作战的。

古文:故国必有礼亲爱之义,则可以饥易饱;国必有孝慈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
现代文:一个国家必须有崇礼守信相亲相爱的风气,民众才能忍饥耐饿克服困难。国家必须有孝顺慈爱廉洁知耻的习俗,民众才能不惜牺牲去捍卫国家。

古文:古者率民,必先礼信而后爵禄,先廉耻而后刑罚,先亲爱而后律其身。
现代文:古代君王治理民众,必须先以礼信感化他们,然后用爵禄鼓励他们;先以廉耻教育他们;然后用刑罚督促他们;先用仁爱抚慰他们,然后用法律约束他们。

古文:故战者必本乎率身以励众士,如心之使四也。
现代文:将帅指挥作战,必须用自己的表率行为来激励部队,这样才能象头脑指挥四肢一样的灵活自如。

古文:志不励,则士不死节;士不死节,则众不战。
现代文:战斗意志不加激励,士兵就不会为国家效死,士兵不为国家效死,部队就没有作战能力。

古文:励士之道,民之生不可不厚也;爵列之等,死丧之,民之所营,不可不显也。
现代文:激励士气的方法,就是使民众都过富裕的生活。官职的等级,死丧的抚恤,是民众所追求的,应该有明确的规定。

古文:必因民所生而制之,因民所而显之,田禄之实,饮食之,乡里相劝,死相救,兵役相从,此民之所励也。
现代文:必须根据民众的生活需要制定保障措施,根据民众的功绩给予表彰奖励,使他们在田地体禄方面得到实惠,起居饮食方面得到照顾,邻里互相鼓励,死生互相帮助,战时携手应征入伍,这就是激励民众的办法。

古文:使什伍如亲戚,卒伯如朋友,止如堵墙,动如风雨,车不结辙,士不旋踵,此本战之道也。
现代文:使同什同伍的人,象亲戚那样互相关心,上下级关系象朋友那样亲密无间,军队驻止下来就象铜墙铁壁一样的坚固,行动起来就象急风暴雨一样的迅猛,战车一往直前,士兵绝不后退,这就是战胜敌人的根本原则。

古文:地所以养民也,城所以守地也,战所以守城也。
现代文:土地是用来养活民众的,城塞是用来保卫土地的,战斗是用来防守城塞的。

古文:故务耕者民不饥,务守者地不危,务战者城不围。
现代文:所以,注重农业生产的,民众就不会受饥荒,注重边疆守备的,领土就不会被侵犯,注重机动作战的,城市就不会被围困。

古文:三者,先王之本务。本务,兵最急。
现代文:这且件事是古代君王立国的根本问题,而其中军事问题又最为紧要。

古文:故先王专于兵,有五焉:委积不多则士不行,赏禄不厚则民不劝,武士不选则众不强,备用不便则力不壮,刑赏不中则众不畏。
现代文:所以古代君王特别注意军事方面的五个问题:粮食储备不充分,军队就难以行动;奖赏待遇不优厚,民众就得不到鼓励;武士不经严格挑选,部队就不会坚强;武器装备不充实,战斗力就不会强大;赏罚不公正,民众就不会畏服。

古文:务此五者,静能守其所,动能成其所欲。
现代文:能够注意到这五个方面的问题,防守时就能守必固,行动时就能战必胜。

古文:夫以居攻出,则居欲重,阵欲坚,发欲毕,欲齐。
现代文:要由防御转入进攻,防御就要稳定,阵地就要坚固,发起进攻要使用全部力量,战斗行动要协调一致。

古文: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仓府,谓上满下漏,患无所救。
现代文:实行王道的国家,注意增加人民的收入;实行霸道的国家,注意增加武士的待遇;没落的国家,只图增加中上层贵族们的财富;濒于灭亡的国家,只图增加君王自己的库存财物。所以说,只满足上层而忽略下层,其祸患是无法挽救的。

古文:故曰:举贤任能,不时日而事利;明法审令,不卜筮而事吉;贵功养劳,不祷祠而得福。
现代文:常言说,选用贤能,不须选择吉日良辰,也会顺利。法令明确,不必占卜吉凶,结果也会圆满。尊重功劳,不必祈祷也会得福。

古文:又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现代文:又说,天时有利不如地形有利,地形有利不如人心和睦。

古文:圣人所贵,人事而已。
现代文:圣人所重视的,只在人的作为罢了。

古文:夫勤劳之师,将先己。
现代文:勤劳的军队,将帅与士卒同甘苦,不先顾自己。

古文:暑不张盖,寒不重衣,险必下步,军井成而后饮,军食熟而后饭,军垒成而后舍,劳佚必以身同之。
现代文:天热不张伞,寒冷不加衣,路险必然下马步行,部队的井挖好了自己才饮水,部队的饭煮熟了自已才进餐,部队的营垒筑成了自己才休息,将帅必须与士兵同劳佚,共甘苦。

古文:如此,师虽久而不老不弊。
现代文:这样,部队虽然长期作战,也能保持旺盛的士气而不致衰竭疲弊。

战权

古文:兵法曰: 千人而成权,万人而成武。
现代文:兵法上说,兵力小的可用权谋取胜,兵力大的可用威力取胜。

古文:权先加人者,敌不力交;武先加人者,敌无威接。
现代文:先敌使用权谋,敌人有力量也无法使用,先敌使用武力,敌人有力量也无法抗拒,所以用兵最好先发制人。

古文:故兵贵先,胜于此,则胜彼矣;弗胜于此,则弗胜彼矣。
现代文:善于运用这一原则。就能战胜敌人,不善于运用这一原则,就不能战胜敌人。

古文:凡我往则彼来,彼来则我往,相为胜败,此战之理然也。
现代文:我去进攻敌人,敌人必然要反击,敌人来进攻我们,我们也必然要反击。不是我战胜敌人,就是敌人战胜我,这是战争的客观规律。

古文:夫精诚在乎神明,战在乎道之所极。
现代文:精细周到的谋略在于明察敌我双方情况,机动权变的指挥在于灵活运用作战原则。

古文:有者无之,无者有之,安所信之。先王之所传闻者,任正去诈,存其慈顺,决无留刑。
现代文:有力量装做没有力量,没有力量却装做有力量,敌人怎么能摸清我们的真实情况呢。先王之所以为后世传颂的,在于能任用正直的人,清除奸诈的人,保护善良恭顺的人。而对于那些触犯刑法的人决不留情。

古文:故知道者,必先图不知止之败,恶在乎必往有功。
现代文:所以懂得战争规律的人,必先考虑一味冒进的危险,怎能指望一往无前就能胜利呢?

古文:轻进而求战,敌复图止,我往而敌制胜矣。
现代文:如果轻举冒进,寻求决战,敌人又有计划地加以阻止,这样我军的进攻一定会遭到失败。

古文:故兵法曰: 求而从之,见而加之,主人不敢当而陵之,必丧其权。
现代文:所以兵法上说,如果敌人求战,我就应战,或者见到敌人就去进攻,或者我军的力量本来不能阻挡敌人的进攻,而又轻率地交战,都必然会丧失战争的主动权。

古文:凡夺者无气,恐者不,败者无人,兵无道也。
现代文:军队处于被动地位就会挫伤士气,军心恐惧就不能坚守,遭受失败是由于指挥无方,这些都是用兵不得其法的原故。

古文:意往而不疑则从之,夺敌而无败则加之,明视而高居则威之,兵道极矣。
现代文:军队斗志昂扬而毫不犹豫,就同敌人进行决战,敌人动摇而又不敢前进,就乘机发动进攻,明瞭敌情而又居高临下,就利用威势压倒敌人。

古文:其言无谨,偷矣;其陵犯无节,矣。
现代文:这就算是精通兵法了。军队言语不谨慎,就会泄密。作战行动无节制,就会失败。

古文:水溃雷击,三军乱矣。必安其危,去其患,以智决之。
现代文:士兵散漫急躁不受约束,就会溃乱。必须要转危为安,消除祸源,机智地进行处置。

古文:高之以廊庙之,重之以受命之论,锐之以逾垠之论,则敌国可不战而服。
现代文:朝延的决策要高明,将帅的选用要慎重,进入敌人国境要迅速,这就可以不经战斗而使敌国屈服了。

攻权

古文:兵以静,以专胜。
现代文:军队以沉着冷静致胜,国家以统一团结致胜。

古文:力分者弱,心疑者背。
现代文:部署分散力量就会削弱,决心动摇,士气就会涣散。

古文:夫力弱,故进退不豪,纵敌不。
现代文:力量薄弱,就不敢大胆进退,即使有好的战机也可能放走敌人。

古文:将吏士卒,动静一身。心疑背,则计决而不动,动决而不禁。
现代文:将吏士卒,一动一静,都象人的身体一样,如果决心摇思想混扎,就是计划决定了,也不能立即行动,行动起来了,又不能加以控制。

古文:异口虚言,将无修容,卒无常试,发攻必衄。是谓疾陵之兵,无足与斗。
现代文:军队中众说纷纭,空话连篇,将帅没有严肃的态度,士兵没有正规的训练,这样发动进攻,必然要招致失败,这就是颓废无用的军队,这种军队是不能同敌人战斗的。

古文:将帅者,心也;群下者,支节也。其心动以诚,则支节必力;其心动以疑,则支节必背。
现代文:将帅好比人的首脑,部属好比人的四肢,首脑的决心坚定,四肢的动作必然有力,首脑的决心犹豫,四肢的动作必然迟疑。

古文:夫将不心制,卒不节动,虽胜,幸胜也,非攻权也。
现代文:如果将帅指挥军队,不能象首脑控制四肢那样灵活自如,士兵不能象四肢那样按首脑的指挥行动,这样的军队,即使取得胜利,也是侥幸的胜利,而不是正确指挥的结果。

古文:夫民无两畏也。
现代文:士卒是不会既畏惧敌人又畏惧自己将帅的。

古文:畏我侮敌,畏敌侮我,见侮者败,立威者胜。
现代文:畏惧自己的将帅就会蔑视敌人,畏惧敌人就会蔑视自己的将冲。

古文:凡将能其道者,吏畏其将也;吏畏其将者,民畏其吏也;民畏其吏者,敌畏其民也。
现代文:将帅被士卒蔑视,作战就会失败;将帅在士卒个有威信,作战就能胜利。凡将帅能掌握运用这个原则,军吏就会畏惧将帅;军吏畏惧将帅,士卒就会畏惧军吏;士卒畏。惧军吏,敌人就会畏惧我军士卒。

古文:是故知胜败之道者,必先知畏侮之权。
现代文:因此,要知道胜败的道理,首先就要懂得畏惧与蔑视两者的相互关系。

古文:夫不爱说其心者,不我用也;不严畏其心者,不我举也。
现代文:如果不能以爱托使士卒悦服、士卒就不会为我所用;如果不能以威信使士卒畏成,士卒就不会听我指挥。

古文:爱在下顺,威在上立。
现代文:爱抚在于使下级驯服;威信在于上级自己树立。

古文:爱故不二,威故不犯。
现代文:爱抚能使士卒不怀二心;威信能使下级不敢违令。

古文:故善将者,爱与威而已。
现代文:所以善于带兵的人,就要善于掌握爱与威的运用。

古文:战不必胜,不可以言战;攻不必拔,不可以言攻。
现代文:作战没有必胜的把握,就不可以轻言作战,攻城没有必取的把握,就不可以轻言攻城。

古文:不然,虽刑赏不足信也。
现代文:否则,即使采取严刑重赏也是不足以令人信服的。

古文:信在期前,事在未兆。
现代文:威信在于平素树立,事变要在事前预见。

古文:故众已聚不虚散,兵已出不徒归,求敌若求亡子,击敌若救溺人。
现代文:所以兵员一经集中,就不能随便解散,军队一经出动,就不能无功而返。寻求敌人要象寻找丢失的孩子那样志在必得,进攻敌人务象抢救落水的人那样奋不顾身地迅速行动。

古文:险者无战心,战者无全气,斗战者无胜兵。
现代文:分兵守险的,不会有决战的意图;进行挑战的,不会使用全部兵力;鲁莽作战的,不会有把握地取得胜利。

古文:凡挟义而战者,我起;争私结怨,不得已;怨结起,待之贵后。
现代文:凡是正义的战争,最好由我首先发动,为争私结怨的战争,应是出于不得已。因结怨而引起的战争,最好后发制人。

古文:故争必当待之,息必当备之。
现代文:所以说,发动战争,必须看准时机,战争结束,还是应当戒备。

古文:兵有胜于朝廷,有胜于原野,有胜于市井。
现代文:战争有靠谋略取胜的,有靠野战取胜的,有靠强攻城市取胜的。

古文:斗则失,幸以不败,此不意彼惊惧而曲胜之也。
现代文:总之,要敢于战斗才能胜利,屈服退让就会失败,即使侥幸不败,也是由于敌人意外地发生惊慌而偶然胜利的。

古文:曲胜,言非全也。
现代文:偶然的胜利不能算是真正的胜利。

古文:非全胜者,无权名。
现代文:不能获得真正胜利的将领,就不合有真正的权威。

古文:故明主战攻日,合鼓合,节以兵刃,不求胜而胜也。
现代文:所以英明的主帅在作战的时候,必须以正确的指挥,统一的行动来与敌决战,这样,虽不强求胜利而胜利也会自然到来。

古文:兵有去备彻威而胜者,以其有法故也。有器用之早定也,其应敌也周,其总率也极。
现代文:军队也有假装没有准备或故意表示怯弱而取胜的,这是因为它有巧妙的制敌办法,有充分的战斗准备,有周密的应战计划,有坚定的临战指挥的原故。

古文:故五人而伍,十人而什,百人而卒,千人而率,万人而将,已已极。其朝死则朝代,暮死则暮代。
现代文:按军队的编制,五人为伍设有伍长,十人为什设有什长,百人为卒设有卒长,千人为率设有率长,万人为军设有将军,这样的编制已经是很周密很完善的了,战斗中指挥官早上战死,早上就有人接替,晚上战死,晚上就有人接替。

古文:权敌审将,而后举兵。
现代文:战前要分析敌人的虚实,察明敌将的才能,然后才能起兵。

古文:故凡集兵千里者旬日,百里者一日,必集敌境。
现代文:大凡集中军队,远隔千里的,不能超过十天的时间,相距百里的,不能超过一天的时间,而且必须集中在敌人边境附近。

古文:卒聚将至,深入其地,错绝其道,栖其大城大邑,使之登城逼危,男女数重,各逼地形,而攻要塞。
现代文:兵员已经集中,将帅已经到达,就应立即深入敌人腹地,分别遮断它的交通,包围它的重要城市,迫使放人困守孤城而处于危险的境地。同时把占领地内的男女居民组织起来,重层配置,分头抢占险要地形,向敌人要害突击。

古文:据一城邑而数道绝,从而攻之。敌将帅不能信,吏卒不能和,刑有所不从者,则我败之矣。
现代文:在敌人困守孤城、各方联系又被切断的情况下,再全面发起进攻、就可使敌军将冲丧失威信,官兵互不协力,虽用严刑峻法也不能迫使下级服从命令。

古文:敌救未至,而一城已降。
现代文:这样就可以乘势打败敌人、不待敌人援军到达,而守城敌军就已投降了。

古文:津梁未发,要塞未修,城险未设,渠答未张,则虽有城无守矣。
现代文:如果敌人交通设施没有战备,要塞没有修理,工事没有构筑,障碍没有设置,虽有城塞也是不能防守的。

古文:远堡未入,戍客未归,则虽有人无人矣。
现代文:边境的堡垒没有部队占领,守边的部队没有调动就绪,虽有人也等于无人了。

古文:六畜未聚,五谷未收,财用未敛,则虽有资无资矣。
现代文:敌人应征集的牲畜没有集中,应征集的粮食没有征集。该征收的财物没有收齐,虽有资财也等于没有资财了。

古文:夫城邑空虚而资尽者,我因其虚而攻之。
现代文:对这种城邑空虚而资财穷尽的敌人,我应乘虚进攻它。

古文:法曰: 独出独入,敌不接刃而致之。
现代文:兵法上说, 我军行动自由如入无人之境,敌人不待交锋就已被打败 ,就是指的这种情况。

束伍令

古文:束伍之令曰:五人为伍,共一符,收于将吏之所。
现代文:束伍令规定,五人编为一伍,写一份五人联保凭征,保存在将吏那里。

古文:亡伍而得伍,当之;得伍而不亡,有赏,亡伍不得伍,身死家残。
现代文:战斗时,伍内伤亡与斩获的数量相等的,功罪相当;有斩获而自己没有伤亡的,有赏;伍内有伤亡而没有斩获的,处死刑,并惩办他的家族。

古文:亡长得长,当之;得长不亡,有赏,亡长不得长,身死家残;复战得首长,除之。
现代文:自己的什长伯长伤亡而能斩获敌人什长伯长的,功罪相抵;斩获敌人什长伯长而自己什长伯长没有伤亡的,有赏;自己什长伯长伤亡而没有斩获敌人什长伯长的,处死刑,并惩办他们的家族;战时军规律军,能斩获故人什长伯长的,可以免罪。

古文:亡将得将,当之;得将不亡,有赏,亡将不得将,坐离地遁逃之法。
现代文:将领伤亡而能斩获故统率将领的,功罪相抵;斩获敌人将领而自己将领没有伤亡的,有赏;自己将领伤亡而没有斩获敌人将领的,按放弃防地,临阵脱逃论罪。

古文:战诛之法曰:什长得诛十人,伯长得诛什长,千人之将得诛百人之长,万人之将得诛千人之将,左、右将军得诛万人之将,大将军无不得诛。
现代文:战时军律规定,什长有权处死所属的任何一个人,伯长有权处死什长,统率千人的将领有权处死伯长,统率万人的将领有权处死统率千人的。将领,左、右将军有权处死统率万人的将领,大将军有权处死全军的任何人。

武议

古文: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
现代文:凡是用兵,不要进攻无过的国家,不要杀害无辜的人民。

古文:夫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盗也。
现代文:杀害人家的父兄,掠夺人家的财物,奴役人家的子女,这些都是强盗的行为。

古文:故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
现代文:战争的目的是平定暴乱,制止不久行为。

古文: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
现代文:对于被讨伐的国家,要使农民不离开他们的土地,商人不离开他们的店铺,官吏不离开他们的机关,因为用兵的目的,只在于惩罚祸首一人,所以能不必经过流血战斗就可得到天下的拥护。

古文:万乘农战,千乘救守,百乘事养。
现代文:万乘之国实行农战结合,千乘之国要能自救自守,百乘之国要能自给自足。

古文:农战不外索权,救守不外索助,事养不外索资。
现代文:农战结合,足食足兵的国家,战守之权操之在己而不仰仗他人;能自救自守的国家,就可不向外国乞求援助;能自给自足的国家,就可不向别邦乞求资财。

古文:夫出不足战,入不足守者,治之以市。
现代文:如果进不足以战胜敌人,退不足以进行固守的,就应该用发展集市贸易的办法来解决。

古文:市者,所以战守也。
现代文:发展集市贸易,是增加税收、供给军费的好办法。

古文:万乘无千乘之助,必有百乘之市。
现代文:万乘之国虽然不象千乘之国那样求助于人,但必须象百乘之国那样,发展贸易,增加收入。

古文:凡诛者,所以明武也。
现代文:杀戮,是用来整肃军威的。

古文: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一人而万人喜者,之。
现代文:杀一人能使全军震动的,就杀掉他。杀一人能使万人高兴的,就杀掉他。

古文:杀之贵大,赏之贵小。
现代文:需要杀人时,应该以地位高的人作典型,实行奖赏时应该以地位低的人做榜样。

古文:当杀而虽贵重必杀之,是刑上究也;赏及牛童马圉者,是赏下流也。
现代文:应该杀的虽然官高势大,也一定要杀,这就是 刑上究 的原则;奖赏及于下属的牛童马倌,这就是 赏下流 的原则。

古文:夫能刑上究、赏下流,此将之武也,故人主重将。
现代文:能够做到 刑上究 , 赏下流 ,这是将帅威武严肃的表现。

古文:夫将,提鼓挥桴,临难决战。
现代文:所以君主应该尊重将帅的职权。

古文:接兵角刃,鼓之而当,则赏功立名;鼓之而不当,则身死国亡。
现代文:将帅击鼓指挥军队,使其在危难情况下与敌决战,当两军短兵相接的时候,如果指挥得当,就会建立功名,如果指挥不当,就会身死亡。

古文:是存亡安危,在于桴端,奈何无重将也。
现代文:由此看来,国家的存亡安危,在于将帅的指挥是否得当,这怎能不使人重视将帅的作用呢?

古文:夫提鼓挥桴,接兵角刃,居以武事成功者,臣以为非难也。古人曰: 无蒙冲而攻,无渠答而守,是谓无善之军。
现代文:击鼓指挥军队,与敌人进行格斗,君主要取得军事上的胜利,我以为并不是困难的事。古人说: 没有 蒙冲 去进攻,没有 渠答 去防守,这是装备不完善的军队 。

古文:视无见,听无闻,由国无市也。
现代文:以致影响了视力,影响了听力,这是由于国家没有管好市场,以致供给缺乏的原故。

古文:夫市也者,百货之官也。市贱卖贵,以限士人。人食粟一斗,马食三斗,人有饥色,马有瘠形,何也?
现代文:市场,应对百货进行管理,用贱买贵卖的办法,以限制士民操纵物价,每人每天不过吃粮食一斗,每马每天不过吃饲料三斗,而弄得士卒饥饿,马匹瘦弱,这是为什么呢?

古文:市有所出,而官无主也。
现代文:这是由于市场虽有各种物品,而无人管理的原故。

古文:夫提天下之节制,而无百货之官,无谓其能战也。
现代文:要知道统率天下的军队,而没有对百货进行有效的管理,那是不能顺利进行作战的。

古文:起兵,直使甲冑生虮者,必为吾所效用也。
现代文:进行战争,能使军队坚持长期作战的,必然是官兵不得不为我效力的原故。

古文:鸷鸟逐雀,有袭人之怀,入人之室者,非出生,后有惮也。
现代文:譬如凶猛的鸟追逐小雀,有时竟使小雀窜入人们的怀中,闯进人家的室内,这并不是它愿意舍生就死,而是怕后面的凶鸟追上来了。

古文: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卖食盟津,过七年余而主不听,人人狂夫也。
现代文:太公望到了七十岁,还在朝歌宰牛为业,在盟津卖食品谋生。年过七十,还没有得到君主的任用,许多人都说他是放荡不拘的人。

古文:及遇文王,则提三万之众,一战而天下定。
现代文:及至遇见了周文王,却能统帅三万之众,一战而平定天下。

古文:非武议,安得此合也。
现代文:如果他没有高深的谋略,哪能得到这样的重用呢。

古文:故曰: 良马有策,远道可致;贤士有合,大道可明。
现代文:所以常言说,良马得到鞭策就可以日行十里。贤士得到重用,就可使政治昌明。

古文:武王伐纣,师渡盟津,右旄左钺,死士三百,战士三万。
现代文:武王伐纣,统帅军队在盟津渡河,他右手执白旄,左手执黄钺,指挥敢死之士三百人,士卒三万人同商军作战。

古文:纣之陈亿万,飞廉、恶来,身先戟斧,陈开百里。
现代文:这时商纣的军队有几十万,而又有飞廉恶来这些勇将,身先士卒,不避戟斧,阵势绵延百里不断。

古文:武王不罢市民,兵不血刃,而商诛纣。
现代文:但武王并没有使士卒疲劳,也没有经过激烈的战斗,就打败了商军,诛灭了纣王。

古文:无祥异也,人事修不修而然也。
现代文:这不是由于什么吉凶灾祥预兆,而是由于人善与不善的必然结果。

古文:今世将考孤虚,占咸池,合龟兆,视吉凶,观星辰风云之变,欲以成胜立功,臣以为难。
现代文:如今一般庸将,只知道考究时辰判定方位,求神问卜推测吉凶,以及观察星辰风云的变化来推断战争的胜败,想用这些方法来致胜立功,我以为是很难做到的。

古文:夫将者,上不制于天,下不制于地,中不制于人。
现代文:做将帅的人,必须上

推荐文章

初三状物优秀作文大全【通用6篇】

很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这是一种人们用书面形式表达自...

读书·书单:《津轻 》作者:太宰治

基本信息书名:津轻作者:太宰治标签:小说 散文 文学 ...

评论区(暂无评论)

我要评论

昵称
邮箱
网址
0/200
没有评论
可按 ESC 键退出搜索

0 篇文章已搜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