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英语速记1600个常用词:饮料
② 饮料 coffee咖啡Coke可乐drink饮料...
古文:兵有五名:一曰威强,二曰轩骄,三曰刚至,四曰助忌,五曰重柔。
现代文:军队有五种类型:第一种是威武强大,第二种是高傲骄横,第三种是刚愎自用,第四种是贪婪猜忌,第五种是优柔寡断。
古文:夫威强之兵,则屈软而待之;轩骄之兵,则恭敬而久之;刚至之兵,则诱而取之;忌之乒,则薄其前,噪其旁,深沟高垒而难其粮;重柔之兵,则噪而恐之,振而捅之,出则击之,不出则回之。
现代文:对付威武强大的军队要故意示弱,装出屈服的样子以便等待时机;对付高傲骄横的军队,可以装出恭敬的样子,以便能长期麻痹他们然后就可以伺机而动;对付刚愎自用的军队,可以用诱敌计而战胜;对付贪婪猜忌的军队,可以成逼其前锋,同时在其侧翼虚张声势加以骚扰,再用深沟高垒使其难于运粮补给:对付优柔寡断的军队,可以虚张声势施以恐吓,用小股部队作些试探性的攻击,如果敌军出动就加以攻击,如果敌军不出战就逼其后退。
古文:兵有五恭、五暴。
现代文:军队有五种表示谦恭的情况,也有五种表现凶暴的情况。
古文:何谓五恭?
现代文:表示谦恭是哪五种情况呢?
古文:入境而恭,军失其常。再举而恭,军无所粮。三举而恭,军失其事。四举而恭,军无食。五举而恭,军不及事。
现代文:第一是在进入对方国境立即表示谦恭,军队就会失去其正常的状态;第二次行动时向敌方表示谦卑恭敬,军队就会无从得到粮食补给;第三次行动时依然向敌方表现出谦卑恭敬,军队就会因贻误战机而作战失利;第四次行动时向敌方表现出谦卑恭敬,军队就会因没有食物与草料而挨饿;第五次进攻向敌方表现出谦卑恭敬,军队就无法完成任务了。
古文:入境而暴,谓之客。
现代文:表现凶暴又会是哪五种情况呢?
古文:再举而暴,谓之华。三举而暴,主人惧。四举而暴,卒士见诈。五举而暴,兵必大耗。
现代文:一进入对方国境就表现凶暴,该国人定会把你当做外来客;第二次行动表现凶暴,就会引起该国哗然纷乱;第三次行动表现凶暴,就会引起该国百姓恐惧;第四次行动表现凶暴,你的士兵在该国就只能得到欺诈了;第五次行动再表现凶暴,你的军队就将大受损耗了。
古文:故五恭、五暴,必使相错也。
现代文:所以说,谦恭和凶暴要视情况交替使用。
古文:矣。救者至,又重败之。
现代文:救兵到达,又再度打败敌军。
古文:故兵之大数,五十里不相救也。
现代文:所以,用兵的一项重要原则是,相距里就不能相互救援了。
古文:况近□□□□□数百里,此程兵之极也。
现代文:有几百里的距离,这样的距离已超过行军救援的极限了。
古文:故兵曰:积弗如,勿与持久。
现代文:因此兵法说,当储备不如敌军时,不要和敌军打持久战。
古文:众弗如,勿与接和。
现代文:兵力不如敌军时,不要和敌军周旋。
古文:□与□长。
现代文:不如敌军时,不要与敌军。
古文:习弗如,毋当其所长。五度既明,兵乃横行。故兵趋敌数。
现代文:不如敌军时,不要与敌军士兵训练不如敌军时,不要用这样的士兵去与敌军的长处抗争。
古文:一曰取粮。
现代文:统军将领如能懂得衡量这五项,并能恰当地把握分寸,那他带的军队就可以纵横驰骋了。所以兵法说:各种逼迫敌军的办法。第一是夺取敌军粮草。
古文:二曰取水。三曰取津。
现代文:第二是夺取敌军水源,第三是夺取敌军必经的渡口。
古文:四曰取途。
现代文:第四是夺取敌军必经的道路。
古文:五曰取险。
现代文:第五是夺占敌军必经的险要关隘。
古文:六曰取易。
现代文:第六是夺取平坦开阔地带。
古文:七曰曰取其所读贵。
现代文:第七是第八是第九是夺取敌军最珍视的东西。
古文:凡九夺,所以趋敌也。
现代文:以上九项夺取,都可以逼迫敌军。
古文:孙子曰:智不足,将兵,自恃也。
现代文:孙膑说: 智谋不足的人统兵,只不过是自傲。
古文:勇不足,将兵,自广也。
现代文:勇气不足的人统兵,只能自己为自己宽心。
古文:不知道,数战不足,将兵,幸也。
现代文:不懂兵法,又没有一定实战经验的人统兵,那就只能靠侥幸了。
古文:夫安万乘国,广万乘王,全万乘之民命者,唯知道。
现代文:若要保证一个万乘大国的安宁,扩大万乘大国的统辖范围,保全万乘大国百姓的生命安全,那就只能依靠懂得用兵规律的人了。
古文: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阵则知八阵之经,见胜而战,弗见而诤,此王者之将也。
现代文:所谓懂得用兵规律的人,那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国内深得民心。对外要熟知敌情,布阵要懂得八种兵阵的要领,预见到必胜而出战,没有胜利的把握则避免出战。
古文:孙子曰:用八阵战者,因地之利,用八阵之宜。
现代文:只有这样的人才是足当重任的将领。 孙膑说: 用八种兵阵作战的将领,要善于利用地形条件,选用合适的阵势。
古文:用阵三分,诲阵有锋,诲锋有后,皆侍令而动。
现代文:布阵时要把兵分为三部分,每阵要有先锋,先锋之后要有后续兵力,所有军兵都要等待将令才能行动。
古文:斗一,守二。
现代文:用三分之一的兵力出击,用三分之二的兵力守卫。
古文:以一侵敌,以二收。
现代文:用三分之一的兵力攻破故阵,用三分之二的兵力完成歼敌任务。
古文:敌弱以乱,先其选卒以乘之。
现代文:敌军兵力弱而且阵势混乱时,就先进精兵去攻击敌军。
古文:敌强以治,先其下卒以诱之。
现代文:敌军强大而且阵势严谨时,就先用一些弱兵去诱敌。
古文:车骑与战者,分以为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一在于后。
现代文:用战车和骑兵出战时,把兵力分为三部分,一部分在右侧,一部分在左侧,一部分断后。
古文: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厄则多其弩。
现代文:地势平坦的地方用战车,地势险阻的地方则多用骑兵,地势狭窄险要的地方多用弓弩手。
古文:险易必知生地、死地,居生击死。
现代文:但无论在险阻还是平坦的地方,都必须先弄清楚,哪里是生地,哪里是险地,要占据生地,把敌军置之死地而后消灭。
古文:欲以敌国之民之所不安,正俗所难敌国兵之所长,耗兵也。
现代文:想利用敌国百姓所不能接受的东西,纠正该国的习俗去对付敌国军队的长处,只能是耗费兵力。
古文:欲强多国之所寡,以应敌国之所多,速屈之兵也。
现代文:想勉强用许多本国缺少的东西,去对付敌国所富有的东西,那只会使本国军队很快失败。
古文:备固,不能难敌之器用,陵兵也。
现代文:即使防御坚固,也抵挡不住敌军使用利器,敌军使用利器便使己方军队衰颓。
古文:器用不利,敌之备固,挫兵也。
现代文:用不锋利的兵器去攻击敌军,一定不能攻破敌军坚固的防御,而只会使本国军队受挫。
古文:兵不明者也。善阵,知背向,知地形,而兵数困,不明于国胜、兵胜者也。
现代文:将领善于布阵,了解地势的背向,也懂得利用地形,但用兵却屡陷困境,这是因为不明白只有国家昌盛,用兵才能取胜的道理。
古文:民兵不能昌大功,不知会者也。
现代文:用兵不能立大功,是由于不懂得集中兵力作战。
古文:兵夫民,不知过者也。
现代文:用兵的人失去民心,是由于不能认识自己的错误。
古文:兵用力多功少,不知时者也。
现代文:用兵的人使用很多兵力,而建的战功却很少,这是由于不会把握时机。
古文:兵不能胜大患,不能合民心者也。
现代文:用兵的人不能避免大灾祸,是因为他的行动不合民心。
古文:兵多悔,信疑者也。
现代文:用兵的人常常后悔,这是由于他轻信而多疑。
古文:兵不能见福祸于未形,不知备者也。
现代文:用兵的人在胜利和灾祸尚未出现之时不能预见,是由于不懂得要做好战前准备。
古文:兵见善而怠,时至而疑,去非而弗能居,止道也。
现代文:用兵的人见到有利条件就松懈,在有利时机到来时又迟疑不决,离开了不利境地仍然不能保持部队稳定,那只能走向灭亡了。
古文:贪而廉,宠而敬,弱而强,柔而,起道也。行止道者,天地弗能兴也。
现代文:虽有贪心但能保持廉洁,虽得宠但能保持恭谨,虽然弱小但能图强,虽然性格软弱但能表现刚强,这是走向兴盛的途径。走灭亡道路的人,天和地都不能让他兴盛。
古文:行起道者,天地
现代文:走兴盛道路的人,天地
古文:孙子曰: 若欲知兵之情,弩矢其法也。
现代文:孙膑说:如果想要明白用兵之道,去体会弩弓发射的道理就行了。
古文:矢,卒也。弩,将也。
现代文:箭就好比士兵,弩弓就如将领,用弩弓射箭的人就是君王。
古文:发者,主也。矢,金在前,羽在后,故犀而善走。前今治卒则后重而前轻,阵之则辨,趣之敌则不听,人治卒不法矢也。
现代文:箭的结构是金属箭头在前,羽毛箭翎在后,所以箭能锐利、迅速并且射得远,现今用兵却是后重而前轻,这样用兵布阵,只能造成混乱,而去攻打敌军则会调动不灵,问题就在用兵的人不去效法射箭的道理。
古文:弩者,将也。
现代文:弩弓就好比是将领。
古文:弩张柄不正,偏强偏弱而不和,其两洋之送矢也不壹,矢虽轻重得,前后适,犹不中将之用心不和得,犹不胜敌也。
现代文:开弓射箭时,弓把没有摆正,用力过强或过弱不能及时察觉,弓两端发箭的力量就不一致,即使箭头和箭尾的轻重是合适的,前后顺序也没有颠倒,还是不能射中目标。这个道理在用兵中也是一样,尽管士兵配置得当,但将领不和,仍然不能战胜敌军。
古文:矢轻重得,前适,而弩张正,其送矢壹,发者非也,犹不中招也。
现代文:如果箭头和箭尾的轻重得宜,前后顺序也正确,同时开弓时也把得很正,整张弓的发射力量也协调一致,但是射箭的人不得要领,不能正确发射,也还是不能射中目标。
古文:卒轻重得,前兵犹不胜敌也。故曰,弩之中彀合于四,兵有功将也,卒也,□也,故曰,兵胜敌也,不异于弩之中招也。
现代文:这就好比用兵时,士兵配五得当,将领也协力同心,而君王却不能正确使用这支军队,那也照样不能战胜敌军。所以说,箭射中目标的条件是箭、弩弓、射箭人和目标四项全都符合要求,而军队要战胜敌军,也必须士兵配五得当,将领之间同心协力,君王能正确使用军队。
古文:此兵之道也。所循以成道,知其道者,兵有功,主有名。
现代文:由此可见,用兵战胜敌军,和用箭射中目标没有任何不同。
古文:孙子曰:夫陷齿戴角,前爪后距,喜而合,怒而斗,天之道也,不可止也。
现代文:孙膑说:所有有齿、有角、有爪、有距的禽兽,都是高兴时聚集成群,发怒时就相互角斗,这是自然现象,是无法制止的。
古文:故无天兵者自为备,圣人之事也。
现代文:而人虽然没有齿、角、爪、距那样天生的武器,却可以制造,古代的圣人们就是这样做的。
古文:黄帝作剑,以阵象之。
现代文:黄帝制造剑,而兵阵的作用就像剑一样。
古文:羿作弓弩,以势象之。禹作舟车,以变象之。
现代文:后羿制作弓弩,而兵势就要像弓弩发射一样,一往无前,夏禹制作舟车,而用兵的机变也正像舟车灵活多变一般。
古文:汤、武作长兵,以权象之。
现代文:商汤、周武王制作长兵器,兵权就要像用长兵器一般紧握在手。
古文:凡此四者,兵之用也。
现代文:以上四个方面,都是用兵的根本。
古文:何以知剑之为阵也?
现代文:怎么知道军阵像剑一样呢?
古文:旦暮服之,未必用也,故曰,阵而不战,剑之为阵也。
现代文:剑是无论早晚都佩戴在身上的,但不一定使用。所以说,军队要随时保持阵形,但不一定就作战,在这个意义上说,军阵像剑一样。
古文:剑无锋,虽孟贲不敢囗囗囗。
现代文:剑如没有把柄,那么,即使技巧高超的人也不能用它去杀敌。
古文:阵无锋,非孟贲之勇也敢将而进者,不知兵之至也。
现代文:军阵如果没有后卫,就像没有用剑技巧的人却用没把的剑去杀敌一样,那是完全不懂用兵的情理。
古文:剑无首铤,虽巧士不能进囗囗,阵无后,非巧士敢将而进者,不知兵之情者。
现代文:所以说,军阵有前锋又有后卫,而且协调一致,保持阵势稳定,敌军就必定会败走。如果军阵既无前锋又无后卫,怎么知道兵势和弓弩一样呢?
古文:故有锋有后,相信不动,敌人必走。
现代文:弓弩是从肩和胸部之间发射出去的,在一百步以外杀伤敌人,敌人还不知弓弩是从哪里射来的。
古文:无锋无后,券不道。
现代文:所以说,兵势要像弓弩一样,在敌军尚不知道时已经给予打击了。
古文:何以知弓弩之为势也?
现代文:怎么说用兵的机变像舟车一样的灵活呢?怎么知道兵权像长兵器一样呢?
古文:权者,昼多旗,夜多鼓,所以送战也。
现代文:所以说兵权像长兵器一样。指挥作战,白天多用旗帜,晚上多用金鼓,借以传达作战命令。
古文:凡此四者,兵之用也。
现代文:这四项都是运用的根本。
古文:囗皆以为用,而莫彻其道。
现代文:人们常常以为会运用了,其实并没有完全懂得其中奥妙。
古文:功。凡兵之道四:曰阵,曰势,曰变,曰权。
现代文:用兵的根本有四项:第一叫兵阵,第二叫兵势,第三叫机变,第四叫兵权。
古文:察此四者,所以破强敌,取猛将也。
现代文:懂得这四项,才能用来打败强敌,捉拿猛将。
古文:兵问曰:交和而舍,粮食均足,人兵敌衡,客主两惧。
现代文:兵家问道: 两军对垒,双方粮食都很充足,兵员人数和武器也相当,双方彼此都畏惧对方。
古文:敌人圆阵以胥,因以为固,击:击此者,三军之众分而为四五,或傅而佯北,而示之惧。
现代文:这时,敌军布下圆阵固守待战,怎么攻击敌军呢? 孙膑道: 攻击这样的敌军,可以把本方军兵分成四五路,有的军兵与敌军稍一接触就假装败逃,装出十分畏惧敌军的样子。
古文:彼见我惧,则遂分而不顾。
现代文:敌军见我军畏惧,就会毫无顾忌地分兵追击我军。
古文:因其乱毁其固。驷鼓同举,五遂俱傅。五遂俱至,三军同利。
现代文:我军就可以乘放军乱而毁掉其坚固的阵地,随即驱动战车,擂响战鼓,五路军兵齐发,全军协同攻击敌军了。
古文:此击圆之道也。
现代文:这就是击破敌军圆阵的办法。
古文:交和而舍,敌富我贫,敌众我少,敌强我弱,其来有方,击之奈何?
现代文: 两军对垒时,敌方很富,我方很穷,敌军兵多,我军兵少,敌强我弱,敌军用方阵向我方进攻,我军该如何抗击敌军呢?
古文:曰:击此者,□阵而□之,规而离之,合而佯北,杀将其后,勿令知之。此击方之道也。
现代文:孙膑说: 抗击这样的敌军,使集中的敌军分散,一接触就假装败逃,然后伺机从后面攻击敌军,但要注意不让敌军事先察觉。这就是攻破敌军方阵的办法。
古文:交和而舍,敌人既众以强,劲捷以刚,锐阵以胥,击之奈何?
现代文: 两军对垒时,敌军人数既多又强,勇猛、敏捷,并且列成锐阵准备与我军交战,该如何抗击这样的敌军?
古文:击此者,必三而离之,一者延而衡,二者恐而下惑,下上既乱,三军大北。
现代文:孙膑说: 抗击这样的敌军,要把本方的军队分成三部分,以便调动、分散敌军。用本方一部分军兵与敌军周旋抗衡,阻滞敌军;第二部分军兵从而造成敌军将领恐惧,士兵惶惑,上下混乱,敌军必将全军大败。
古文:此击锐之道也。
现代文:这就是击破敌军锐阵的办法。
古文:交和而舍,敌既众以强,延阵以衡,我阵而待之,人少不能,击之奈何?
现代文: 两军对垒时,敌军人数多而且强大,布成阵势与我军交战,我军也列阵等待,但我军兵力太少,无法抗击敌军,该怎么办呢?
古文:击此者,必将三分我兵,练我死士,二者延阵张翼,一者材士练兵,期其中极。
现代文:孙膑说: 抗击这样的敌军,要把本方军队分成三部分,并且要特别选出一部分精兵组成敢死队。用三部分中的两路军兵列成阵势,张开两翼,再用精兵组成的敢死队攻击敌军中枢,务求一击必中。
古文:此杀将击衡之道也。
现代文:这就是击杀敌军统兵将领,击破敌军攻击阵势的办法。
古文:交和而舍,我人兵则众,车骑则少,敌人十倍,击之奈何?
现代文: 两军对垒时,我军人数多,但战车、骑兵少,敌军战车和骑兵是我军的倍,该怎么与敌军交战呢?
古文:击此者,当保险带隘,慎避广易。故易则利车,险则利徒。
现代文:孙膑说: 和这样的敌军交战,要占据险要地形,利用狭长的隘口,千万要避开开阔平坦的地带,因为开阔平坦地带有利于战车冲击,而险要隘口有利于步兵作战。
古文:此击车之道也。
现代文:这就是打败战车敌军的办法。
古文:交和而舍,我车骑则众,人兵则少,敌人十倍,击之奈何?
现代文: 两军对垒时,我军战车和骑乓多,但步兵少,而敌军步兵多,是我军的倍,该如何与敌军作战呢?
古文:击此者,慎避险阻,决而导之,抵诸易。敌虽十倍,便我车骑,三军可击。
现代文:孙膑说: 和这样的敌军交战,千万要避开险阻地带,想方设法把敌军引到平坦开阔地带去决战。敌军步兵虽是我军倍,但开阔平坦地区便于我军战车和骑兵冲击,这样就可将敌军全部击败了。
古文:此击徒人之道也。
现代文:这就是打败放军步兵的办法。
古文:交和而舍,粮食不属,人兵不足俧,绝根而攻,敌人十倍,击之奈何?
现代文: 两军对垒时,我军粮食不足,人员和兵器又补给不上,而且是远离自己的根据地去攻击敌军,而敌军兵力又是我军的倍,该怎样对敌作战呢?
古文:曰:击此者,敌人既□而守阻,我反而害其虚。
现代文:孙膑说: 对这样的敌军作战, 两军对垒时,敌军将领勇猛无畏,敌军兵多而强,阵地十分坚固,全军将士都很勇敢,没有后顾之忧。
古文:此击争□之道也。交和而舍,敌将勇而难惧,兵强人众自固,三军之士皆勇而无虑,其将则威,其兵则武,而理强粮瞍,诸侯莫之或待。击之奈何?曰:击此者,告之不敢,示之不能,坐拙而待之,以骄其意,以惰其志,使敌弗识。
现代文:敌军将领威武,士兵勇敢善战,后方人员强干,粮食供应充足,诸候中无人敢与之争锋。
古文:因击其不□,攻其不御,压其骀,攻其疑。
现代文:该怎么与这样的敌军抗争呢?
古文:彼既贵既武,三军徙舍,前后不相睹,故中而击之,若有徒与。
现代文:孙膑说: 和这样的敌军抗争,可以公开宣布不敢与其抗争,明白显示出没有能力与其抗争,装出完全对其屈服的样子,从而使敌军产生骄傲情绪,松懈斗志,要让敌军看不出我方的真实意图。
古文:此击强众之道也。交和而舍,敌人保山而带阻,我远则不接,近则无所,击之奈何?
现代文:然后出其不意,攻其无备,趁敌军懈怠和疑虑之际,对敌军发动攻击。敌军虽然又富又勇敢,但全军离开营地,行军迁移,前后不能相互照应,这时,我军可以趁机拦腰截击敌军,很容易将其打败。
古文:击此者,彼敛阻移□□□□□则危之,攻其所必救,使离其固,以揆其虑,施伏设援,击其移庶。
现代文:这就是打败强敌的办法。 两军对垒时,敌军凭借山地险要地形据守,阻止我军前进,我军如离敌军远就无法接触敌军,离敌军近了又没有依托之地,该怎样与这样的敌军交战呢?
古文:此击保固之道也。交和而舍,客主两阵,敌人形箕,计敌所愿,欲我陷覆,击之奈何?
现代文:孙膑说: 与这样的敌军交战,要攻击敌军必定要救援的地方,从而牵敌军离开其坚固的阵地,并预先算计好敌军的计划,部署好伏兵和援军,在敌军移动时对其发动攻击。
古文:击此者,渴者不饮,饥者不良,三分用其二,期于中极,彼既□□,材士练兵,击其两翼,□彼□喜□□三军大北。此击箕之道也。
现代文:孙膑说: 对抗这样的敌军,要像口渴的人不喝水,饥饿的人不吃饭一样,不受敌军引诱,不中敌军圈套。用本方三分之二的兵力,去攻击敌军的中枢要害,待敌军之时,派出精兵去攻击敌阵两翼。
古文:凡阵有十:有方阵,有圆阵,有疏阵,有数阵,有锥行之阵,有雁行之阵,有钩行之阵,有玄襄之阵,有火阵,有水阵。此皆有所利。方阵者,所以也。
现代文:兵阵的阵式一共分为十种:有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锥形阵、雁形阵、钩形阵、玄襄阵、火阵和水阵。这些兵阵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用处。
古文:圆阵者,所以也。
现代文:方阵用来截击敌军。
古文:疏阵者,所以也。
现代文:圆阵用以集中兵力防守。
古文:数阵者,为不可掇。
现代文:疏阵用以制造声势。
古文:锥行之阵者,所以决绝也。
现代文:数阵的作用是使放军不能分割消灭本方军队。锥形阵用来突破敌军阵地并切断其相互联系。
古文:雁行之阵者,所以接射也。
现代文:雁形阵用来进行弓弩战。钩形阵在情况发生变化而改变作战计划时使用。
古文:钩行之阵者,所以变质易虑也。
现代文:玄襄阵用来迷惑敌军,使其难以实现既定意图。
古文:玄襄之阵者,所以疑众难故也。
现代文:火阵用来攻拔敌军营寨。水阵用来加强防守。
古文:火阵者,所以拔也。水阵者,所以伥固也。方阵之法,必薄中厚方,居阵在后。
现代文:方阵布列的方法是:中心的兵力少,而四周的兵力则必须多而强,将领的指挥位置靠后。
古文:中之薄也,将以也。
现代文:中间布兵少是为了便于发号施令。
古文:重□其□,将以也。
现代文:四周兵力多而强,是为了便于截击敌军。
古文:居阵在后,所以,其甲寡而人之少也,是故坚之。
现代文:指挥位置靠后。是为了圆阵之法疏阵的布列方法是在士兵铠甲不足而兵力又少时用来加强阵势的。
古文:武者在旌旗,是人者在兵。
现代文:要多设旗帜显示威武,多置兵器显示兵多。
古文:故必疏矩间,多其旌旗羽旄,砥刃以为旁。
现代文:因此,布阵时必须加大军兵的行距间隔,在其间多设旗帜羽旄,要把锋利的兵器布置在外侧。
古文:疏而不可蹙,数而不可军者,在于慎。
现代文:要注意疏密适当,既不致于受敌军的威逼,更不致于被敌军包围、做好这一点的关键在于深思熟虑,谨慎施行。
古文:车毋驰,徒人毋趋。
现代文:战车不能急驶,步兵不要急行。
古文:凡疏阵之法,在为数丑,或进或退,或击或,或与之征,或要其衰。然则疏可以取锐矣。
现代文:疏阵使用的要旨在于,把士兵分编为若干个战斗群,既可前进也可后退,既可进攻也可防守,可以和敌军对战,也可以截击疲弱的敌军。疏阵用得好,可以战胜精锐的敌军。
古文:数阵之法,毋疏矩间,戚而行首,积刃而信之,前后相保,变□□□,甲恐则坐,以声坐□,往者弗送。
现代文:数阵的布列方法是:不必加大行距间隔,行列要相互靠近,排列有序,兵器要密集而又便于施展,前后要互相保护。
古文:来者弗止,或击其迂,或辱其锐,笲之而无间,山而退。然则数不可掇也。
现代文:当本方士兵有恐慌情绪时,要停止行动,保持稳定,当敌军退走时,不要追击;敌军来犯时,不要堵截,可以选择敌军的弱点加以攻击,或挫敌军锋锐,要计算周详,不给敌军任何可乘之机,让敌军在阵前如遇大山一般,只好退走。这样,数阵就坚不可破了。
古文:锥行之阵,卑之若剑,末不锐则不入,刃不薄则不,本不厚则不可以列阵。
现代文:锥形阵的布列,要使它像利剑一般。其前锋如不锐利,就不能攻入敌阵;其两翼如不锋利,就不能截断敌军;其主体如不雄厚,就不能布成锥形阵。
古文:是故末必锐,刃必薄,本必鸿。
现代文:因此,锥形阵的前锋必须锐利,两翼必须轻灵锋利,主体必须兵力雄厚。
古文:然则锥行之阵可以决绝矣,中,此谓雁阵之任。
现代文:这样的锥形阵就可以突破敌阵,截断敌军了。
古文:前列若,后列若狸,三阙罗而自存。
现代文:雁形阵的布列,这就是雁形阵的作用。
古文:此之谓雁阵之任。钩行之阵,前列必方,左右之和必钩。
现代文:雁形阵前面排列要像一样,而后面排列则要像善伏的狸猫一样。
古文:三声既全,五采必具,辨吾号声,知五旗。
现代文:这就是雁形阵的作用。钩形阵的布列,前面必须排成方形,左右两翼相对应必须布成钩形。
古文:无前无后,无玄襄之阵,必多旌旗羽旄,鼓庄,甲乱则坐,车乱则行,已治者□,榼榼啐啐,若从天下,若从地出,徒来而不屈,终日不拙。
现代文:指挥用的金、鼓、角三种发声器要齐全,五种颜色的旗帜必须齐备,要让自己的士兵能辨别本军指挥的声响号令和指挥旗帜。布列玄襄阵,必须多设各种旗帜,鼓声要密集而雄壮,士兵要表面散乱而实际稳定,战车表面杂乱而实际上排列有序,让士兵像在茶楼酒馆一样,喧闹杂乱,如同从天而降,从地里冒出来一样,走来走去,络绎不绝,整日不断。
古文:此之谓玄襄之阵。
现代文:这就是玄襄阵的摆法。
古文:火战之法,沟垒已成,重为沟堑,五步积薪,必均疏数,从役有数,令人为属枇,必轻必利,风辟火既自覆,与之战弗克,坐行而北。
现代文:用火阵的战法是,在沟垒之外,再修筑堑壕,每隔五步堆积柴草,要疏密均匀,分派好点火的士兵,让他们准备好点火用的火把,点火时动作要轻灵利落,如果火烧向本方,那和敌军交战是不能取胜的,必须立即停止行动,向后撤退。
古文:火战之法,下而衍以,三军之士无所出泄。
现代文:用火战的条件是,敌军的位置在下风头,敌军的阵地地势低平,野草丛生,敌军在被烧时无处可逃。
古文:若此,则可火也。陵猋蒋,薪荛既积,营窟未谨。如此者,可火也。
现代文:具备这些条件时才可用火攻,遇上大风天气,敌军阵地又是野草丛生,柴草堆积,营地戒备又不严密时,也可以用火攻。
古文:以火乱之,以矢雨之,鼓噪敦兵,以势助之。
现代文:这时,用火攻造成敌军混乱,再用如雨一样密集的箭射杀敌军,并擂鼓呐喊,督促士兵攻击,以兵势辅助火攻。
古文:火战之法。
现代文:这就是火战的方法。
古文:水战之法,必众其徒而寡其车,令之为钩楷苁柤贰辑□绛皆具。
现代文:用水战的方法是,多用步兵而少用战车,要让部下准备好捞钩、缆绳等器具和船只用具。
古文:进则必遂,退则不蹙,方蹙从流,以敌之人为招。
现代文:前进时要前后相随,后退时不可拥挤,要适时收缩队形顺流而下,以敌军为射杀目标。
古文:水战之法,便舟以为旗,驰舟以为使,敌往则遂,敌来则蹙,推攘因慎而饬之,移而革之,阵而□之,规而离之。
现代文:水战的要旨在于,用轻便船只作指挥船,用快船作联络船,敌军后退时就追击,敌军进攻时就收缩队形迎战,要根据形势变化而谨慎指挥进退应敌,敌军移动就加以钳制,敌军结阵就敌军密集就分割。
古文:故兵有误车有御徒,必察其众少,击舟津,示民徒来。
现代文:敌军中常有隐蔽的战车和步兵,一定要察清有多少,在攻击敌军船只,控制渡口时,还要调动步兵在陆路配合作战。
古文:水战之法也。
现代文:这就是水战的作战方法。
古文:善者,敌人军□人众,能使分离而不相救也,受敌而不相知也。
现代文:善于用兵的将领,面对兵力多而强的敌军时,能使得敌军兵力分散而不能相互支援,遭到攻击时仍不能互通消息,彼此不知情况。
古文:故沟深垒高不得以为固,车坚兵利不得以为威,士有勇力而不得以为强。
现代文:所以说,壕沟很深、壁垒很高的阵地算不得坚固,战车坚固、兵器锐利算不上成不可挡,士兵勇猛善战也算不上强大。
古文:故善者制险量阻,敦三军,利屈伸,敌人众能使寡,积粮盈军能使饥,安处不动能使劳,得天下能使离,三军和能使柴。
现代文:因此,善于用兵的将领善于审视地形险阻而加以利用,能够指挥全军将士进退自如,敌军兵多时能使其变少,敌军军粮充足时能让其挨饿受饥,敌军稳守不动时能使敌军疲劳,能让得全国民心的敌军离心离德,能使全军同心协力的敌军不和。
古文:故兵有四路、五动:进,路也;退,路也;左,路也;右,路也。进,动也;退,动也;左,动也;右,动也;默然而处,亦动也。
现代文:所以说,用兵有四路五动,前进是一条路,后退是一条路,向左是一条路,向右也是一条路;前进是动,后退是动,向左是动,向右是动,按兵不动同样也是动。
古文:善者四路必彻,五动必工。
现代文:善于用乓的将领做到四路通达,五动巧妙。
古文:故进不可迎于前,退不可绝于后,左右不可陷于阻,默,□□于敌之人。故使敌四路必穷,五动必忧。进则傅干前,退则绝于后,左右则陷于阻,默然而处,军不免于患。
现代文:因此,当自己的军队前进时会让敌军不能阻挡,后退时不会让敌军切断后路,向左向右不会受敌军阻拦,按兵不动时反过来要使敌军四路全都受困,五动必定有忧虑,前进时必有我军阻挡于前,后退时必定被切断后路,向左向右一定受到阻拦,即使按兵不动,也必定免不了灾祸。
古文:善者能使敌卷甲趋远,倍道兼行,倦病而不得息,饥渴而不得食。
现代文:善于用兵的将领能让敌军偃旗息鼓绕远路,也能使敌军抄近路急行军,能使敌军疲病而得不到休息,又饥又渴而不能吃饭喝水。
古文:以此薄敌,战必不胜矣。
现代文:敌方用这样的军队交战那肯定是不能取牲了。
古文:我饱食而侍其饥也,安处以侍其劳也,正静以侍其动也。
现代文:而我军则是吃饱了等待饥饿的敌军,以逸而等待疲惫的敌军。按兵不动而等敌军动。
古文:故民见进而不见退,蹈白刃而不还踵。
现代文:这样交战,我军士兵当然会勇往直前,绝不会后退,即使踩上敌军锋利的刀刃,也绝不会转身退缩。
古文:孙子曰:凡地之道,阳为表,阴为里,直者为纲,术者为纪。
现代文:孙膑说: 就地形的一般状况而言,向阳的地方是表,背阴的地方是里,大路为纲,小路为纪,掌握了大小道路的分布状况,布阵用兵就可以自如了。
古文:纪纲则得,阵乃不惑,直者毛产,术者半死。
现代文:大路畅通的地区有利于运动作战,而小路难行的地区就不便于运动作战了。
古文:凡战地也,日其精也,八风将来,必勿忘也。
现代文:凡是用于作战的地方,日照的条件都很重要,对于四面八方风向的变化,千万不能忘记观察了解。
古文:绝水、迎陵、逆流、居杀地、迎众树者,钧举也,五者皆不胜。
现代文:渡河涉水,向山陵进发,处在河流下游,在死地扎营驻守,靠近树林,在这五种情况下,都容易招致失败,用兵时要特别注意。
古文:南阵之山,生山也。
现代文:适于南面布阵的山是生山。
古文:东阵之山,死山也。
现代文:运于东面布阵的山是死山。
古文:东注之水,生水也。北注之水,死水。不流,死水也。
现代文:向东流的水是生水,向北流的水是死水,不流动的水也是死水。
古文:五地之胜曰:山胜陵,陵胜阜,阜胜陈丘,陈丘胜林平地。
现代文:就五种地形对用兵的优劣比较而言,山地胜过丘陵,丘陵胜过土山,土山胜过小土丘,小土丘又胜过有树林的平地。
古文:五草之胜曰:藩、棘、椐、茅、莎。
现代文:五种草的优劣依次是:知母草、荆棘、灵寿木、茅草、莎草。
古文:五壤之胜:青胜黄,黄胜黑,黑胜赤,赤胜白,白胜青。
现代文:五种土壤的优劣比较是:青土胜过黄土,黄土胜过黑土,黑土胜过红土,红土胜过白土,白土又胜过青土。
古文:五地之败曰:谿、川、泽、斥。
现代文:五种可能导致作战失败的地形是:山溪、河流、沼泽、盐碱地。
古文:五地之杀曰,天井、天宛、天离、天隙、天柖。五墓,杀地也,勿居也,勿囗也。
现代文:五种可能导致全军覆没的地形是:似天井般四周封闭的洼地,四周是高山、易进难出的地方,草木丛生有罗网的地方,两面高山夹峙的狭窄山沟,沼泽地区。这五种地形犹如军队的坟墓一般,都是凶多吉少的 杀地 ,不能在这里驻扎。
古文:春毋降,秋毋登,军与阵皆毋政前右,右周毋左周。
现代文:春天不能在低洼地扎营,秋天不能在高处扎营。驻军和布阵时,都不要改变右前方的有利地形,要选择右翼有丘陵或高地作屏障,而不要左翼有屏障。
古文:天地之理,至则反,盈则败,日月是也。代兴代废,四时是也。
现代文:天地间万事万物变化演进的道理是: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朝代的兴衰替代,就如同一年四季的变化交替一般,是正常而必然的现象。
古文:有胜有不胜,五行是也。有生有死,万物是也。
现代文:一个国家、一支军队,有胜过别人、能取胜的一面,也有不如别人,不能取胜的一面,就如同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一样,有生就有死,世间万物都是一样。
古文:有能有不能,万生是也。
现代文:有能做到的,也有不能做到的,所有的人都是这样。
古文:有所有余,有所不足,形势是也。
现代文:有条件具备而有余的,也有条件不足的情形,形势发展变化就是如此。
古文:故有形之徒,莫不可名。有名之徒,莫不可胜。
现代文:因此,只要是有阵形显露的军队,就没有不能识别的;而只要是能识别的军队,就没有不可战胜的。
古文:故圣人以万物之胜胜万物,故其胜不屈。
现代文:所以,圣人会运用万物的长处去制胜万物,而且能不断取胜。
古文:战者,以形相胜者也。
现代文:用兵作战的人,是靠阵形相互取胜的。
古文:形莫不可以胜,而莫知其所以胜之形。
现代文:阵形没有不能战胜的,只是有人不知道用以战胜的阵形而已。
古文:形胜之变,与天地相敝而不穷。
现代文:以阵形取胜的变化,就如同天和地相互遮蔽一样是永无穷尽的。
古文:形胜,以楚、越之竹书之而不足。
现代文:以阵形取胜的办法,用尽楚、越两地的竹子也是写不完的。
古文:形者,皆以其胜胜者也。
现代文:阵形是用其长处去取胜的。
古文:以一形之胜胜万形,不可。
现代文:用一种阵形的长处去胜过万种阵形,这是不可能的。
古文:所以制形壹也,所以胜不可壹也。
现代文:所以说,可以给阵形规定一定的式样,但是取胜的阵形却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
古文:故善战者,见敌之所长,则知其所短;见敌之所不足,则知其所有余。见胜如见日月。其错胜也,如以水胜火。
现代文:因此,善于用兵作战的人,了解敌军的长处,就能知道敌军的短处;了解敌军不足的方面,就能知道敌军优胜的方面,这种人预见胜利,就如同预见日月升降一样准确容易,这种人取胜的措施,就如同用水灭火一样有效。
古文:形以应形,正也;无形而制形,奇也。奇正无穷,分也。
现代文:用阵形对阵形,是常规战法叫做 正 ;不用固定的阵形去对付固定的阵形,是非常规战法,叫做 奇 。 奇 和 正 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关键在于酌情运用,掌握分寸。
古文:分之以奇数,制之以五行,斗之以□□。
现代文:要按照出奇制胜的原理,运用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去制约敌军。
古文:分定则有形矣,形定则有名。
现代文:分析掌握敌情清楚准确,就去有相应的取胜阵形,阵形确定自然就会有阵名了。
古文:同不足以相胜也,故以异为奇。是以静为动奇,件为劳奇,饱为饥奇,治为乱奇,众为寡奇。发而为正,其未发者奇也。
现代文:用和敌军相同的阵形是不能取胜的,所以必须以变异的阵形出奇制胜,由于这个原因,以静制动是出奇,以逸待劳是出奇,以饱对饥是出奇,以安定对动乱是出奇,以多对少是出奇,暴露的行动是正,隐蔽的行动是奇。
古文:奇发而不报,则胜矣。
现代文:出其不意而又不被敌军发觉,就能取胜。
古文:有余奇者,过胜者也。
现代文:所以说,奇招层出不穷的人,就能超出常人不断取胜。
古文:故一节痛,百节不用,同体也。
现代文:人的一个关节痛,其他所有关节便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因为所有的关节都属于同一个身体。
古文:前败而后不用,同形也。
现代文:前锋失败了,后队也就不能发挥作用,因为是同一阵形。
古文:故战势,大阵□断,小阵□解。后不得乘前,前不得然后。
现代文:所以说,作战的态势,要大阵小阵后卫不追逐超越前锋,前锋不能阻挡后卫部队。
古文:进者有道出,退者有道入。
现代文:前进要有道路可以出去,后退要有道路可以进入。
古文:赏未行,罚未用,而民听令者,其令仍民之所能行也。
现代文:赏和罚都没有实行,而众军却肯听令,这是由于这些命令是众军能够执行的。
古文:赏高罚下,而民不听其令者,其令,民之所不能行也。
现代文:悬出高赏低罚,而众军却不听令,这是由于命令是众军无法执行的。
古文:使民虽不利,进死而下旋睡,孟贲之所难也,而责之民,是使水逆流也。
现代文:要让众军处在不利的形势下,仍然拼死前进而毫不后退,这是像孟贲那样的勇士也难以做到的;如果因众军不能做到而责怪他们,那就犹如要让河水倒流一样了。
古文:故战势,胜者益之,败者代之,劳者息之,饥者食之。
现代文:所以说,用兵作战的人,要按情势处理:军兵得胜,要让他们得到好处;军兵打了败仗,领兵将领要承担责任,代兵受过;军兵疲劳时,要让他们休息;军兵饥饿时,要让他们能吃上饭。
古文:故民见□人而未见死,蹈白刃而不旋踵。
现代文:这样就能使军兵遇上强敌也不怕死,踩上锋利的刀刃也不会转身后退。
古文:故行水得其理,漂石折舟;用民得其性,则令行如流。
现代文:所以说,懂得流水的规律后,就可以做到用流水冲石头去毁掉船只;使用军兵时懂得他们的心理,贯彻军令就如同流水一样畅通无阻了。
古文:齐威王问用兵孙子曰: 两军相当,两将相望,皆坚而固,莫敢先举,为之奈何?
现代文:齐威王向孙膑询问佣兵作战的方法时说,问孙膑: 如果两军旗鼓相当,双方的将领对阵,阵势都十分坚固,致使谁也不敢先发动攻击,应该怎么办呢?
古文:孙子答曰: 以轻卒尝之,贱而勇者将之,期于北,毋期于得。为之微阵以触其侧。
现代文:孙膑回答道: 可以先派出少量兵力,由勇敢的低级将领带领去试探敌军,要做好试探失败的准备,不要期望取胜,试探的军队要行动要隐蔽,一定要攻击敌阵侧翼。
古文:是谓大得。
现代文:这就是取得大胜的方法。
古文:威王曰: 用众用寡有道乎? 孙子曰: 有。
现代文:威王问: 作战时,用兵多少有一定的规律吗? 孙膑说: 有。
古文:威王曰: 我强敌弱,我众敌寡,用之奈何?
现代文:威王问: 在我强敌弱,我方兵多敌方兵少时,应该怎么办?
古文:孙子再拜曰: 明王之问!
现代文:孙膑再次向齐威王行礼后回答道: 这真是英明君王提的问题。
古文:夫众且强,犹问用之,则安国之道也。
现代文:在我方兵多势强的形势下,还能问如何用兵,这种谨慎的态度,确实是定国安邦的根本。
古文:命之曰赞师。毁卒乱行,以顺其志,则必战矣。
现代文:在这种形势下,可以采用诱敌之计,叫做 赞师 ,即是故意让我方军队队形散乱,迎合敌方贪胜的心理,引诱敌方和我方交战。
古文:威王曰: 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用之奈何?
现代文:威王又问: 如果敌方兵多,敌强我弱,又该怎么办呢?
古文:孙子曰: 命曰让威。
现代文:孙膑说: 要采取退避战术,叫做 退威 ,避过敌军的锋锐。
古文:必臧其尾,令之能归。
现代文:但要做好后卫的掩护工作,让自己的军队能安全后退。
古文:长兵在前,短兵在□,为之流弩,以助其急者。
现代文:后退军队持长兵器的军兵在前,持短兵器的军兵在后,并配备弓箭,作为应急之用。
古文:□□毋动,以待敌能。
现代文:我方军队要按兵不动,等待敌军疲惫时再伺机出击。
古文:威王曰: 我出敌出,未知众少,用之奈何?
现代文:威王问: 我军和敌军同时出动,而又不知放军兵力多少时,该怎么办呢?
古文:孙子曰: 命曰险成。
现代文:孙膑说: 叫 威王问: 如何追击穷寇?
古文:险成,敌将为正,出为三阵,一□能相助,可以止而止,可以行而行,毋求 威王曰: 击穷寇奈何? 孙子曰: 可以待生计矣。
现代文:孙膑说: 威王问, 对势均力敌的敌军该怎么办? 孙膑回答道: 要迷惑敌军,使其兵力分散,我军抓住战机,在敌军尚未察觉我军意图之前,给以突然袭击。
古文:威王曰: 击钧奈何?
现代文:但是,在敌军兵力没有分散时,要按兵不动,耐心等待战机。
古文:威王曰: 以一击十,有道乎?
现代文:千万不要中敌军疑兵之计,盲目出击。 威王问, 如果我军和敌军兵力为一比十时,有攻击敌军的办法吗?
古文:孙子曰: 有。
现代文:孙膑回答道: 有!
古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现代文:可以采用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的战术,对敌军发动突然袭击。
古文:威王曰: 地平卒齐,合而北者,何也?
现代文:威王问: 在地利和兵力都相当的情况下,却吃了败仗,又是什么原因呢?
古文:孙子曰: 其阵无锋也。
现代文:孙膑回答, 这是由于自己的军阵没有锋锐。
古文:威王曰: 令民素听,奈何?
现代文:威王问: 怎样才能使得军兵听命?
古文:孙子曰: 素信。
现代文:孙膑答道: 靠平时的威信。
古文:威王曰: 善哉!
现代文:威王说: 你说得太好了!
古文:言兵势不穷。
现代文:你讲的用兵的奥妙真让人受用无穷啊啊!
古文:田忌问孙子曰: 患兵者何也?
现代文:田忌问孙膑说: 用兵的忧虑是什么?
古文:困敌者何也?
现代文:使敌军陷入困境的办法是什么?
古文:壁延不得者何也?
现代文:不能攻占壁垒壕沟的原因是什么?
古文:失天者何也?
现代文:失去天时的原因是什么?
古文:失地者何也?
现代文:失去地利的原因是什么?
古文:失人者何也?
现代文:失去人心的原因是什么?
古文:请问此六者有道乎? 孙子曰: 有。
现代文:请问,改变这六项作战要素有没有规律可循呢? 孙膑回答道: 有。
古文:患兵者地也,困敌者险也。
现代文:用兵最大的忧虑是不得地利。
古文:故曰,三里沮洳将患军涉将留大甲。故曰,患兵者地也,困敌者险也,壁延不得者渠寒也, 田忌曰: 奈何?
现代文:让敌军落入困境的办法是据险。所以说,几里沼泽地带就能妨碍军队行动由此可见,用兵的忧虑是不得地利,困敌的办法是据险。不能攻克壁垒壕沟的原因则在于没有障碍物。
古文:孙子曰: 鼓而坐之,十而揄之。
现代文:孙膑说: 击鼓作出进军的样子而实际上不动,坐待敌军来攻,千方百计引诱敌军。
古文:田忌曰: 行阵已定,动而令士必听,奈何?
现代文:田忌问: 进军部署已经确定,在行动中怎样让军兵完全听从命令呢?
古文:孙子曰: 严而示之利。
现代文:孙膑回答说: 严明军纪,同时又明令悬赏。
古文:田忌曰: 赏罚者,兵之急者耶?
现代文:田忌问: 赏罚是用兵中最要紧的事项吗?
古文:孙子曰: 非。
现代文:孙膑说: 不是。
古文:夫赏者,所以喜众,令士忘死也。罚者,所以正乱,令民畏上也。
现代文:赏赐是提高士气,使得军兵会死忘生作战的办法;处罚是严明军纪,让军兵对上畏服的手段。
古文:可以益胜,非其急者也。
现代文:赏赐有助于取得胜利,但不是用兵最要紧的事项。
古文:田忌曰: 权、势、谋、诈,兵之急者耶?
现代文:田忌又问: 那么,权力、威势、智谋、诡诈是用兵最紧要的事项吗?
古文:孙子曰: 非也。
现代文:孙膑回答: 也不是。
古文:夫权者,所以聚众也;势者,所以令士必斗也;谋者,所以令敌无备也;诈者,所以困敌也。
现代文:权力是保证军队整体指挥的必需,威势是保证军兵用命的条件,智谋可以使敌军无从防备,诡诈能让敌军落入困境。
古文:可以益胜,非其急者也。
现代文:这些都有助于取得胜利,但又都不是用兵最要紧的事项。
古文:田忌忿然作色: 此六者,皆善者所用,而子大夫曰非其急者也。
现代文:田忌气得变了脸色地说: 这六项都是善于用兵的人常用的,而您却说这些都不是最要紧的事项,那什么才是最要紧的呢?
古文:然则其急者何也? 孙子曰: 料敌计险,必察远近,将之道也。必攻不守,兵之急者也。
现代文:孙膑说: 充分了解敌情,根据当时形势和战局将会出现的变化,利用好地形这就是领兵打仗的规律。善于进攻而不消极防守,这才是用兵最要紧的。
古文:骨也。 田忌问孙子曰: 张军毋战,有道? 孙子曰: 有。
现代文:田忌再问孙膑: 敌军摆开阵势却不进攻,有办法对付吗? 孙膑说: 有办法。
古文:倅险增垒,诤戒毋动,毋可□□,毋可怒。
现代文:利用险要地形增加堡垒,约束士兵,不许轻举妄动,不要被敌军的挑衅所激怒。
古文:田忌曰: 敌众且武,必战有道乎? 孙子曰: 有。
现代文:田忌问: 敌军兵多将广而且勇武凶猛,这种情况下有战胜敌军的办法吗? 孙膑说: 有。
古文:埤垒广志,严正辑众,避而骄之,引而劳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必以为久。
现代文:要在城池内修筑低垒,表示无所畏惧,以此来激励士气,广设旗帜,用以迷惑敌军,并且严明军令,以团结士卒,有意避开敌人的锐气,使敌军骄傲自大,并设法牵引敌军,使敌军疲劳倦怠,然后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使敌人防不胜防,同时还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古文:田忌问孙子曰: 锥行者何也?
现代文:孙膑说: 采用锥形队形,是为了冲破敌军坚固的阵地,摧毁敌军的精锐部队。
古文:雁行者何也?
现代文:运用雁形队形是对敌时便于本方相互策应。
古文:篡卒力士者何也?
现代文:选拔强壮士兵是为了决战时拿敌军将领。
古文:劲弩趋发者何也?
现代文:使用发射强弓硬弩的士兵是为了在双方相持不下时能够持久作战。
古文:孙子曰: 明主、知道之将,不以众卒几功。
现代文:使用飘风式机动快速队形。普通士兵则是配合作战,保障战斗胜利。 孙膑又说: 明智的君王和精通兵法的将领,都不会用普通士兵去完成关键任务。
古文:孙子出,而弟子问曰: 威王、田忌臣主之问何如?
现代文:问答完毕,孙膑走出来。他的弟子问他: 威王和田忌问策的情况怎么样?
古文:孙子曰: 威王问九,田忌问七,几知兵矣,而未达于道也。
现代文:孙膑说: 威王问了九个问题,田忌问了七个问题,可以算懂得用兵之道,但还没有完全掌握战争规律。
古文:吾闻素信者昌,立义用兵无备者伤,穷兵者亡。
现代文:我听说,一贯讲信用的君王,其国家必然昌盛没有做好准备而用兵的人必定失败,穷兵黩武的人必定灭亡。
古文:齐三世其忧矣。
现代文:齐国已传了三代,应该有忧患意识啊!
古文:孙子曰:凡处卒利阵体甲兵者,立官则以身宜,贱令以采章,乘削以伦物,序行以□□,制卒以州闾,授正以乡曲,辨疑以旌舆,申令以金鼓,齐兵以从迹,庵结以人雄,邋军以索阵,茭肆以囚逆,陈师以危□,射战以云阵,御裹以羸渭,取啄以阖燧,即败以包□,奔救以皮傅,燥战以错行。
现代文:孙膑说:凡是治理士兵,布阵统兵,用兵作战的将领,任用官员必须选用称职的人,在他们受命任职的时候,要授给他们彩色旗帜以及相应的车辆、服装,以后他们升职或降职时,都要遵循统一的常理标准,规定队列的前后次序要依照。在编制军中队列的时候,要按照州县籍贯给士兵编队,将同一地区的人编制到同一个队伍,然后从乡里选拔出有才能的人作为统领他们的官长,并用不同颜色的旗帜和不同的图形作为各部队的标帜。用金鼓传达命令。行军时要队形严整,前后跟从步调一致,必须按照次序行进。向敌军讨战时可以用散乱的队形,以便引诱迷惑敌军;布阵时也可以像绳索一样绵亘不断布阵围困敌军,这就是所说的囚逆阵;在要隘之地部署重兵以威慑敌军,可以使用楼车布阵进行弩战;用防御阵形,防止军兵疲困;长距离驰援时,各部队要彼此靠拢;激战时要交替使用各种部队。
古文:用□以正□,用轻以正散,攻兼用行城,□地□□用方,迎陵而阵用刲,险□□□用圜,交易武退用兵,□□陈临用方翼,汜战接厝用喙逢,囚险解谷以□远,草驵沙荼以阳削,战胜而阵以奋国,而为畏以山胠。
现代文:用轻装的部队追击溃散的敌军;攻坚用雁行阵;面向丘陵地布阵用圭形阵;在平坦的地方交战,撤退前先发动进攻以迷惑敌军,撤退时要部署兵力作后卫掩护;两军混战、犬牙交错时,要善于运用精锐部队,循隙觅缝攻击敌军;在杂草荆棘丛生的地方作战,要开辟出畅通的道路;战胜归来,要保持军队阵形严整,军容威武,以振国威;要抢占山地右翼以威慑敌军。
古文:秦怫以透迤,便罢以雁行,险厄以杂管。还退以蓬错,绕山林以曲次,袭国邑以水则,辨夜退以明简,夜警以传节。厝入内寇以棺士,遇短乒以必舆,火输积以车。
现代文:遇到荆棘阻路的地方,可以排列成蜿蜒曲折而行的逶迤阵;军队在停止作战修整的时候,军队要布成雁行阵势以保安全;以地势险要的地带作战,要集中兵力配合多种兵器协同作战;反攻或者退军的时候要注意隐蔽,并且注意交替掩护;经过山林地带要以曲折阵形确保队伍一次通过;袭击城池要像浩荡的水流一样横扫千钧;在难以分辨路径的夜间撤退要设有明显的标志便于识别;夜间警戒通信要有符节作为凭证,以防止敌军混入。
古文:阵刃以锥行,阵少卒以合杂。合杂,所以御裹也。
现代文:插入敌阵攻敌时,派遣舍生忘死的士兵前去更容易完成使命;和敌军短兵相接的时候,要使用长兵器和战车;紧急运送军用物资要用最好的快车。
古文:修行连削,所以结阵也。云折重杂,所权趮也。猋凡振陈,所以乘疑也。
现代文:要想战阵精锐就要排列成锥形阵,兵员不足的时候,布阵要把各兵种混合编队,以便协同作战;混合编队是因为便于防御敌军进攻。为了保持队伍整齐,就要修整阵队,要结成阵势。
古文:隐匿谋诈,所以钓战也。
现代文:采用如同黑云压城、各种兵器齐上阵的形势攻击敌人,是为了应对紧急突发的事变。
古文:龙隋陈伏,所以山斗也。
现代文:像狂风扬尘一般冲入敌阵展开厮杀,是为了在敌人惊疑之际有机可乘。
古文:□□乖举,所以厌津也。
现代文:隐蔽自己的兵力,使用欺骗的谋略,是为了引诱敌军上钩。
古文:□□□卒,所以□□也。不意侍卒,所以昧战也。
现代文:借助山区复杂的地形设伏,是为了在山地战中消灭敌军。
古文:遏沟□陈,所以合少也。
现代文:是为了夺取渡口。不把作战意图告诉身边的士兵,是为了保守作战机密。
古文:疏削明旗,所以疑敌也。
现代文:广列兵器,在显眼之地多布旗帜,是为了迷惑敌军。
古文:剽阵车,所以从遗也。
现代文:动用快速勇猛的部队和轻便的战车,是为了追击败逃的敌人。
古文:椎下移师,所以备强也。
现代文:在敌军的威胁下转移部队,是为了避开强敌,保存实力。
古文:浮沮而翼,所以燧斗也。
现代文:谨慎地借助一侧潮湿地带驻军,是为了更好地防范敌军使用火攻战术。
古文:禅蘩避,所以莠也。
现代文:故意装出行动迟缓散漫,躲闪避让的样子,是要引诱敌军追赶。
古文:筒练剽便,所以逆喙也。
现代文:挑选出精干的士兵,轻装出击,是为了迎击敌军的先锋。
古文:坚阵敦□,所以攻槥也。
现代文:坚固阵势,激励士兵,是为了攻击拼命的敌军。
古文:揆断藩薄,所以眩疑也。
现代文:故意破坏自己阵地的屏障,是用以迷惑敌军。
古文:伪遗小亡,所以聭敌也。
现代文:故意遗弃一些物资军械,装出退败的样子,用以引诱敌军上钩。
古文:重害,所以茭□也。顺明到声,所以夜军也。
现代文:整夜巡逻,宜至天明,并有联络信号互相呼应,从而保证夜里驻扎的安全。
古文:佰奉离积,所以利胜也。
现代文:把各种军用物资分散储存,可以保证军队取胜。
古文:刚者,所以御劫也。
现代文:使用精锐部队,是为了防止敌军劫营。
古文:兵有客之分,有主人之分。
现代文:用兵作战有客军和主军的分别。
古文:客之分众,主人之分少。
现代文:处于进攻地位的客军兵力必须比对方多,而处于守势的主军兵力较少。
古文:客倍主人半,然可敌也。
现代文:当客军兵力是主军兵力的一倍,主军兵力只有客军一半时,可以交战。
古文:负定者也。客者,后定者也。
现代文:客军当然是在主军之后进入阵地的。
古文:主人安地抚势以胥。
现代文:主军则已占据有利地形,严阵以待客军了。
古文:夫客犯隘逾险而至,夫犯隘退则刎颈,进不敢拒敌,其故何也?
现代文:而客军要攻破关隘,越过险阻,才能到达交战地点。进攻关隘后退就等于自杀,不敢前进抗拒放军,是什么原因呢?
古文:势不便,地不利也。
现代文:这是因为形势不利,地形不好。
古文:势便地利则民自自退。所谓善者战,便势利地者也。
现代文:当形势有利,地形有利时,士兵自然会通常所说的善于用兵的人,就是会利用形势和地利的人。
古文:带甲数十万,民有余粮弗得食也,有余居兵多而用兵少也,居者有余而用者不足。
现代文:带领数十万大军,哪怕百姓有余粮也不可能保证供给,养兵时觉得多,而用兵时却觉得少,养兵有余而用兵时兵力又不足。
古文:带甲数十万,千千而出,千千而□之万万以遗我。所谓善战者,善翦断之,如□会捝者也。
现代文:有军兵数十万,成千成千地出征,善于用兵作战的将领,必定善于分割截断放军,就像而会解脱的人一样。
古文:能分人之兵,能按人之兵,则锱而有余。不能分人之兵,不能按人之兵,则数倍而不足。
现代文:能分散敌军兵力,善于抑制敌军兵力的将领,哪怕自己的兵力非常少,他用起来也会觉得有富余,而不会分散敌军兵力,不能抑制敌军兵力的将领,即使自己的兵力数涪于敌军,他仍然觉得不够用。
古文:众者胜乎?
现代文:兵多就能取胜吗?
古文:则投算而战耳。富者胜乎?
现代文: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用筹签算算双方的兵力就可知战争的结果了。富足就能取胜吗?
古文:则量粟而战耳。
现代文:那么量量双方的粮食就可以知道战争的结果了。
古文:兵利甲坚者胜乎?
现代文:兵器锐利,铠甲坚固就能取胜吗?
古文:则胜易知矣。
现代文:那么胜负就很容易预先知道了。
古文:故富未居安也,贫未居危也;众未居胜也,少。
现代文:所以说,国家富足,不一定就安全,国家贫穷,不一定就有危险;兵多不一定就能取胜,兵少也不一定就会失败。
古文:以决胜败安危者,道也。
现代文:决定胜败与安危的关键在于掌握用兵的规律。
古文:敌人众,能使之分离而不相救也,受敌者不得相以为固,甲坚兵利不得以为强,士有勇力不得以卫其将,则胜有道矣。
现代文:敌军兵多,可以使敌军分散而不能相互救援,使敌军虽然铠甲坚固,兵器锐利,却不能发挥威力,军兵勇敢却不能保卫他们的将领,这就是掌握了致胜的途径了。
古文:故明主、知道之将必先□,可有功于未战之前,故不失;可有之功于已战之后,故兵出而有功,入而不伤,则明于兵者也。
现代文:所以说,英明的君王和懂得用兵规律的将领必定事先交战之前就有把握取胜,这样的君王和将领就能万无一失;而在交战之中能取胜,出兵之后能建功立业,退兵之时不受损伤的将领,那就只能算是明白用兵的人而已。
古文:焉。为人客则先人作兵曰:主人逆客于境,客好事则使劳,三军之士可使毕失其志,则胜可得而据也。是以按左抶右,右败而左弗能救;按右扶左,左败而右弗能救。
现代文:使敌军疲劳,就可以便放军全军将士完全丧失斗志,那么,就有战胜敌军的把握了。所以钳制敌军左翼而攻击敌军右翼,就是要使其右翼失败时,左翼不能救援;钳制敌军右翼而攻击其左翼的战法,也是要使得放军左翼失败时右翼不能相救。
古文:是以兵坐而不起,避而不用,近者少而不足用,远者疏而不能
现代文:这样作战,就是要使得敌军只能坐而待毙,不敢主动出去,只敢远避而不敢交锋,造成敌军近处兵力少,不够用,远处的兵力分散,不能支援,
古文:将者不可以不义,不义则不严,不严则不威,不威则卒弗死。
现代文:军队的将领绝不能不公正,如不公正就不可能严格治军,冶军不严就没有威信,将领没有威信,那士兵就不会拼死效命。
古文:故义者,兵之首也。
现代文:所以说,公正是统兵的首要条件,就像人必须有头一样。
古文:将者不可以不仁,不仁则军不克,军不克则军无动。
现代文:军队的将领不能不仁爱,将领不仁爱军队就不会有制胜的能力,军队没有制胜的能力就不能使用。
古文:故仁者,兵之腹也。
现代文:所以说,仁爱是统兵的中心事项,就像人必须有腹心一样。
古文:将者不可以无德,无德则无力,无力则三军之利不得。
现代文:军队的将领不能不施恩德,将领不施恩德就没有威力,没有威力的将领就无法发挥全军的威力。
古文:故德者,兵之手也。
现代文:所以说,恩德是统兵的手段,就像人必须有手一样。
古文:将者不可以不信,不信则令不行,令不行则军不,军不则无名。
现代文:军队的将领不能不讲信用,将领不讲信用,他的命令就无法贯彻执行,军令不能贯彻执行,军队就不能集中统一,那军队就不会有声名了。
古文:故信者;兵之足也。
现代文:所以说,信用是统兵的支点,就如同人必须有足一样。
古文:将者不可不智胜,不智胜则军无□,故决者,兵之尾也。
现代文:军队的将领不能没有智慧,将领没有智慧
古文:将失:一曰,失所以往来,可败也。
现代文:统兵的将领可能出现的过失有以下各种:第种是军队调动失当,可能导致失败。
古文:二曰,收乱民而还用之,止北卒而还斗之,无资而有资,可败也。
现代文:第种是收容散乱的百姓,不加训练就用去作战,或是收集刚打败仗退下来的士兵,马上又让他们去打仗,或是没有供给保障仍然一意孤行,这些都可能导致失败。
古文:三曰,是非争,谋事辨讼,可败也。
现代文:第种是爱争论是非,作计划时争论不休,可能导致失败。
古文:四曰,令不行,众不壹,可败也。
现代文:第种是命令不能执行,士兵不能一致行动,可能导致失败。
古文:五曰,下不服,众不为用,可败也。
现代文:第种是部下不服从、士兵不听指挥,不肯效命,可能导致失败。
古文:六曰,民苦其师,可败也。七曰,师老,可败也。
现代文:第种是他的军队使百姓遭受痛苦,可能导致失败。第种是军队疲惫,可能导致失败。
古文:八曰,师怀,可败也。
现代文:第种是军队思乡想家,可能导致失败。
古文:九曰,兵遁,可败也。
现代文:第种是士兵逃跑,可能导致失败。
古文:十曰,兵□不□,可败也。
现代文:第种是士兵可能导致失败。
古文:十一曰,军数惊,可败也。
现代文:第种是军队多次受惊吓,可能导致失败。
古文:十二曰,兵道足陷,众苦,可败也。
现代文:第种是行军的道路难以行走,使士兵常常陷脚,士兵困苦不堪,可能导致失败。
古文:十三曰,军事险固,众劳,可败也。
现代文:第种是修筑险要坚固的军事设施,使士兵过度疲劳,可能导致失败。
古文:十四,□□□备,可败也。十五曰,日暮路远,众有至气,可败也。
现代文:第种是可能导致失败。第种是天快黑了,行军路程还很远,士兵极其气愤,可能导致失贩。
古文:十六曰,可败也。
现代文:第种可能导致失败。
古文:十七,众恐,可败也。
现代文:第种是士兵恐惧,可能导致失败。
古文:十八曰,令数变,众偷,可败也。
现代文:第种是军令屡屡改变,士兵偷安应付,可能导致失败。
古文:十九曰,军淮,众不能其将吏,可败也。
现代文:第种是军队军心涣散,士兵不信任他们的将领和长官,可能导致失败。
古文:廿曰,多幸,众怠,可败也。
现代文:第种是统兵将领多数存在侥幸心理,士兵懈怠懒惰,可能导致失败。
古文:廿一曰,多疑,众疑,可败也。
现代文:第种是将领和士兵都多疑,犹豫不决,可能导致失败。
古文:廿二曰,恶闻其过,可败也。
现代文:第种是将领厌恶听别人指出其过错,可能导致失败。
古文:廿三曰,与不能,可败也。
现代文:第种是任用的下级官吏无能,可能导致失败。
古文:廿四曰,暴露伤志,可败也。
现代文:第种是长期露宿,挫伤士气,可能导致失败。
古文:廿五曰,期战心分,可败也。
现代文:第种是将领临战分心,可能导致失败。
古文:廿六曰,恃人之伤气,可败也。
现代文:第种是只想凭借敌军士气低落,可能导致失败。
古文:廿七曰,事伤人,恃伏诈,可败也。
现代文:第种是单纯依靠埋伏和施行欺骗去打败敌军,可能导致失败。第种是可能导致失败。
古文:廿八曰,军舆无□,□下卒,众之心恶,可败也。卅曰,不能以成阵,出于夹道,可败也。
现代文:第种是士兵产生厌恶心理,可能导致失败。第种是不能用合适的阵势通过狭谷通道,可能导致失败。
古文:卅一曰,兵之前行后行之兵,不参齐于阵前,可败也。
现代文:第种是军队先出发和后出发的士兵,不能在阵前会齐集结,可能导致失败。
古文:卅二曰,战而忧前者后虚,忧后者前虚,忧左者右虚,忧右者左虚,战而有忧,可败也。
现代文:第种是作战时由于担心前锋致使后卫空虚,或者由于担心后卫致使前锋空虚,或者由于担心左翼致使右翼空虚,又或是由于担心右翼致使左翼空虚,作战时总是有种种担心,可能导致失败。
古文:赤子,爱之若狡童,敬之若严师,用之若土芥,将军不失,将军之智也。
现代文:对士兵要像对可爱的孩童一样爱护,要像对严师一样尊敬,而使用士兵又要像使用泥土草芥一样,不惜牺牲,将军是将军的智慧。
古文:不轻寡,不劫于敌,慎终若始,将军而不御,君令不入军门,将军之恒也。入军将不两生,军不两存,将军之将军之惠也。
现代文:不轻视兵力少的敌军,也不怕敌军的威逼,做事要坚持到底,直至最后也要像刚开始一样慎重对待,将军君王的命令不能在军队中直接传达贯彻,军队中只以统兵将帅的命令为准,这是将军固定不变的准则。将军不能和敌军将领共生,自己的军队也不能与交战的敌军共存,这是将军的这是将军赏赐的恩惠。
古文:赏不逾日,罚不还面,不维其人,不何外辰,此将军之德也。
现代文:奖赏不能超过当日,惩罚也须当面就兑现,赏罚不因人而异,必须一视同仁,这是将军应有的品德。
古文:八曰寡勇。九曰勇而弱。十曰寡信。十一十四曰寡决。十五曰缓。十六曰怠。十七曰□。十八曰贼。十九曰自私。廿曰自乱。
现代文:统兵将领遭致失败的原因有以下种种:第一种是自己本来没有能力却自认能力高强;第二种是骄傲自大;第三种是贪图权位;第四是贪图钱财;第五种是第六种是轻敌;第七种是反应迟钝;第八种是缺乏勇气;第九种是表面勇敢,实际懦弱;第十种是缺乏信誉;第十一种是第十四种是优柔寡断;第十五种是行动迟缓;第十六种是懈怠懒惰;第十七种是第十八种是暴虐;第十九种是自私;第二十种是自己把事情搞乱。
古文:多败者多失。
现代文:将领的毛病越多,失败就越多。
古文:孙子曰:合军聚众,务在激气,复徙合军,务在治兵利气。
现代文:孙膑说:集结军兵准备打仗之前,一定要先激发军中将士的士气。
古文:临境近敌,务在厉气。
现代文:再次集合军队拔营进军的时候,一定要先整治军中制度,增强士兵的锐气。
古文:战日有期,务在断气。
现代文:当军队临近敌军阵地时,务必要注意在战前激励士气。
古文:今日将战,务在延气。
现代文:决战日期确定之后,务必让全军将士激发出决一死战的士气。
古文:以威三军之士,所以激气也。
现代文:在即将交战的当天,务必要让作战的将士保持高昂的士气。用来为三军将士壮威,从而激发士气。
古文:将军令其令,所以利气也。
现代文:是借以提高士气。将领下令这个命令,是为了鼓舞将士们的斗志。
古文:将军乃短衣絜裘,以劝士志,所以厉气也。
现代文:将领下令,命令全军将士每人只带三天口粮,全国百姓每家每户这是为了坚定将士们决一死战的决心。
古文:将军令,令军人人为三日粮,国人家为所以断气也。
现代文:将领召见将担任后卫的将士们告诫说:为了保持高昂的士气。士兵多而又善战,敌军就必定失败。
古文:将军召将卫人者而告之曰:饮食毋所以延气也。
现代文:将士们士气不高,行动就会迟缓,行动迟缓就去贻误战机,那就必然导致失利,不能救治,出现将士阵亡,而且家庭残破的情况。将领就要派使者去慰问,
古文:威王问孙子曰: 齐士教寡人强兵者,皆不同道。
现代文:齐威王问孙膑: 齐国的许多谋士对我讲强兵的策略,他们各有各的主张。
古文:教寡人以政教者,有教寡人以寡人以散粮者,有教寡人以静者,之教□□行之教奚: 皆非强兵之急者也。 威孙子曰: 富国。
现代文:有的人提出施行仁政,有的人让我把粮食发放给百姓以笼络人心,有的人主张以清静无为的理念保持军心安定, 孙膑说: 这些都不是强兵的最紧要的策略。 威王问: 孙膑说: 富国!
古文:威王曰: 富国厚威王、宣王以胜诸侯,至于
现代文:威王说: 富国积蓄起比我以前更雄厚的国力,比宣王更雄厚的国力,借以战胜诸侯。
古文:昔者,梁君将攻邯郸,使将军庞涓,带甲八万至于茬丘。
现代文:从前,魏国国君惠王准备攻打赵国都城邯郸,便派出大将庞涓统领八万大军到达卫国的茬丘。
古文:齐君闻之,使将军忌子,带甲八万至竞。庞子攻卫□□□。
现代文:齐国国君威王得到消息后,立即派大将田忌带领八万军兵开到齐国和卫国边境。庞涓攻打卫国,形势十分危急。
古文:将军忌卫□□,救与曰: 若不救卫,将何为?
现代文:田忌将军要救卫国,但有种种难以克服的困难,一时无计可施,便和谋士孙膑商议。孙膑指出,不能直接去救卫国。
古文:孙子曰: 请南攻平陵。
现代文:田忌一听,十分着急,便问道: 如果不去救卫国,那怎么办呢?
古文:平陵,其城小而县大,人众甲兵盛,东阳战邑,难攻也。
现代文:孙膑说: 请将军南下攻打魏国的平陵。平陵城池虽小,但管辖的地区很大,人口众多,兵力很强,是东阳地区的战略要地,艰难攻克。
古文:吾将示之疑。
现代文:我军可以故意在这里用兵,以便迷惑敌军。
古文:吾攻平陵,南有宋,北有卫,当途有市丘,是吾粮途绝也,吾将示之不知事。
现代文:我军攻打平陵,平陵南面是宋国,北面是卫国,进军途中还要经过魏国的市丘,我军的运粮通道很容易被切断。
古文:于是徙舍而走平陵。
现代文:我们要故意装出不知道这种危险。
古文:陵,忌子召孙子而问曰: 事将何为?
现代文:田忌接受了孙膑的计谋,拔营向平陵进军。
古文:孙子曰: 都大夫孰为不识事?
现代文:接近平陵时,田忌又请来孙膑,问道: 该怎么攻打平陵呢? 孙膑说: 大将军,您难道还不明白我们的计谋吗?
古文:曰: 齐城、高唐。
现代文:田忌说: 分兵齐城、高唐。
古文:孙子曰: 请取所二大夫□以□□□臧□□都横卷四达环涂□横卷所□阵也。
现代文:孙膑说: 请派两位将领带兵从齐城、高唐攻击环涂地区魏军。环涂是魏军屯驻之地。
古文:环涂甲之所处也。吾未甲劲,本甲不断。环涂击柀其后,二大夫可杀也。
现代文:我军派出前锋发起猛烈进攻,主力部队却按兵不动。环涂的魏军必定会反击,两位将军可能打败仗,甚至牺牲。
古文:于是段齐城、高唐为两,直将蚁附平陵。
现代文:于是,田忌分兵两路,从齐城、高唐直向平陵进击。
古文:夹环涂夹击其后,齐城、高唐当术而大败。
现代文:果然不出孙膑所料,夹、环涂两处魏军从后面夹击齐军,两路齐军大败。
古文:将军忌子召孙子问曰: 吾攻平陵不得而亡齐城、高唐,当术而厥。
现代文:田忌急忙召孙膑问计: 我军没攻下平陵,反而失去齐城、高唐,遭受很大损失,现在该怎么办呢?
古文:事将何为? 孙子曰: 请遣轻车西驰梁郊,以怒其气。
现代文:孙膑说: 请立即派出轻装战车,往西直捣魏国都城城郊,激怒庞涓。
古文:分卒而从之,示之寡。
现代文:庞涓必定回兵救魏国国都。
古文:于是为之。庞子果弃其辎重,兼趣舍而至。
现代文:我军只需分出少数兵力和庞涓交战,显出我军兵力单薄的样子。
古文:孙子弗息而击之桂陵,而擒庞涓。
现代文:田忌一一照办。庞涓果然丢掉辎重,昼夜兼程回救魏都。孙膑带领主力部队在桂陵埋伏,一举战胜庞涓。
古文:故曰,孙子之所以为者尽矣。
现代文:所以,人们都赞叹孙膑如此用兵,真是绝妙到极致了。
古文:孙子曰: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
现代文:孙膑说, 世上没有比人更宝贵的了。
古文:战不单。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是以必付与而战,不得已而后战。
现代文:天时、地利、人和三项条件缺了任何一项,即使能暂时取得胜利,也必定留下后患。
古文:故抚时而战,不复使其众。
现代文:所以,必须三项条件齐备才能作战。如果不能三项条件齐备,除非万不得已,绝不可作战。
古文:无方而战者小胜以付磨者也。
现代文:能够把握时机出战。可以一战而胜,不必让士兵打第二仗。
古文:孙子曰:十战而六胜,以星也。
现代文:没有计划就去作战,却又能取得小胜利,那是由于天时符合。
古文:十战而七胜,以日者也。
现代文:孙膑说: 打十仗能取得六次胜利,那是掌握了星辰变化的规律。
古文:十战而八胜,以月者也。
现代文:打十仗能取胜七次,那是掌握了太阳运行的规律。
古文:十战而九胜,月有而十胜,将善而生过者也。
现代文:打十仗能取胜八次,那是掌握了月亮运行的规律。打十仗能取胜九次,那是。
古文:一单所不胜者也五,五者有所壹,不胜。
现代文:打十仗而能取胜十次,那则是将领善于用兵,而士兵的素质又胜过敌军的缘故了。
古文:故战之道,有多杀人而不得将卒者,有得将卒而不得舍者,有得舍而不得将军者,有覆军杀将者。
现代文:不能取胜的情况有五种,而且这五种之中有任何一种,都不能取胜。所以说,用兵作战是有一定规律的,有的人用兵能杀死许多敌军,却不能俘获敌军将领和士乓;有的人用兵能俘获敌军将领,却不能占据敌军营房;有的人用兵能占据敌军营房,却不能捉住敌军统帅;有的人用兵遭致全军覆没的失败,却能杀死敌军将领。
古文:故得其道,则虽欲生不可得也。
现代文:所以说,只要掌握了用兵的规律,敌军想要生存也就不可能了。
古文:孙子曰:明爵禄而杀士则士知之。
现代文:孙膑说:要事先明确颁示赏赐官职的等级和财物的数量要善于了解人。
古文:知士可信,毋令人离之。
现代文:了解人才能信任人,不要让人因不得信任而离去。
古文:必胜乃战,毋令人知之。
现代文:有必胜的把握才可出战,但不可让敌人事先得知付诸行动必须慎重。
古文:略甲之法,敌之人方阵□□无□欲击之,其势不可,夫若此者,下之以国章,欲战若狂,夫昔此者,少阵反,夫若此者,以众卒从之,篡卒因之,必将篡卒因之,必左右旁伐以相趋,此谓钩击。
现代文:用兵的谋略在于,当敌军列出方阵时,想要攻击敌军,而敌军的兵势又不可战胜时,在这种形势下,求战的心情像是发疯一般,在这种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让大队士兵尾随,选出精兵沿途袭扰,从左右两边相向攻击,这就叫做钩击。
古文:之气不藏于心,三军之众□循之知不将分□军以修□□□□寡而民威□□其难将之□也。分其众,乱其阵不厉,故列不远揄之,敌倦以远治,孤其将,荡其心,击其将勇,其卒众彼大众将之卒之道
现代文:使其将领孤立,军心动摇,
古文:胜疏,盈胜虚,径胜行,疾胜徐,众胜寡,佚胜劳。
现代文:兵力集中胜过兵力分散,实力雄厚胜过薄弱虚空,走捷径进军胜过走大道,行动迅速胜过行动迟缓,兵力众多胜过兵力少的,部队安逸状态下作战胜过疲劳作战。
古文:积故积之,疏故疏之,盈故盈之,虚之,行故行之,疾故疾之,之,寡故寡之,佚故佚之,劳故劳之。
现代文:所以,兵力该集中就集中,该分散就分散,该雄厚就雄厚,该薄弱就薄弱,该走捷径就走捷径,该走大道就走大道,该迅速就迅速,该迟缓就迟缓,应该兵力多就增加兵员,应该兵力少就减少兵员,该安逸就安逸,该疲劳就以疲劳对战。
古文:积疏相为变,盈虚变,疾徐相为变,众寡相为变。毋以积当积,毋以疏当疏,毋以盈当盈,毋以虚当虚,毋以疾当疾,毋以徐当徐,毋以众当众,毋以寡当寡,毋以佚当佚,毋以劳当劳。
现代文:部署作战时,兵力集中与兵力分散可以相互转变,实力雄厚与实力薄弱可以相互转变,走捷径和走大道可以相互转变,行动迅速和行动迟缓可以相互转变,兵力众多和兵力微少可以相互转变,安逸和疲劳可以相互转变。作战时千万不要以集中对战集中,不要以分散对战分散,不要以雄厚对战雄厚,不要以薄弱对战薄弱,不要以迅速对战迅速,不要以迟缓对战迟缓,不要以兵力众多对战兵力众多,不要以兵力微少对战兵力微少,不要以安逸之兵对战安逸之兵,不要以疲劳之师对战疲劳之师。
古文:积疏相当,盈虚相相当,佚劳相当。敌积故可疏,盈故可虚,径故可行,疾。
现代文:正确的做法应当是:以集中对战分散,以雄厚对战薄弱,以走捷径对战走大道,以迅速出兵对战行动迟缓,以兵力众多对战兵力微少,以安逸之师对战疲劳之兵。
古文:孙子曰:兵之胜在于篡卒,其勇在于制,其巧在于势,其利在于信,其德在于道,其富在于亟归;其强在于休民,其伤在于数战。
现代文:孙膑说: 用兵作战取得胜利的关键在于选拔士兵。士兵的勇敢在于军纪严明,士兵能够激动灵活作战,在于将领的指挥得当,士兵的战斗力强大在于将领的赏罚分明持有威信,士兵拥有良好的德行素养,则在于将领的教导有方。
古文:孙子曰:德行者,兵之厚积也。信者,兵明赏也。
现代文:军需充足在于作战时能够速战速决减少损耗,军队的强大在于能够合理妥善地休养生息养精蓄锐,军中士气削弱,明显的损伤过大,则在于太过频繁的征讨作战。
古文:恶战者,兵之王器也。
现代文:孙膑说: 士兵的品德高尚是用兵的深厚基础。
古文:取众者,胜囗囗囗也。
现代文:将帅言而有信,是对士兵施行奖罚分明的有利保证。
古文:孙子曰:恒胜有五:得主专制,胜。知道,胜,得众,胜。左右和,胜。量敌计险,胜。
现代文:孙膑说: 在战争中,经常取胜的办法有五条:将领得到君王充分信任,得以全权指挥军队时,可以取胜;将领懂得用兵之道,可以取胜;将领得到广大士兵的拥护,可以取胜;军队上下左右同心同德,可以取胜;将领能够充分了解敌情,并能利用地形,可以取胜!
古文:孙子曰:恒不胜有五:御将不胜。不知道不胜。乖将不胜。不用间不胜。不得众不胜。
现代文:孙膑说: 常败的原因也有五条:将领受君王控制而不能独立指挥,不能取胜;将领不懂用兵规律,不能取胜:将领不和,不能取胜;将领不能得到广大士兵拥护,不能取胜。
古文:孙子曰:胜在尽囗,明赏,选卒,乘敌之囗。是谓太武之葆。
现代文:孙膑说: 取胜在于明确赏格,选拔士兵,趁敌军这是用兵取胜建立奇功的法宝。
古文:孙子曰:不得主弗将也令,一曰信,二曰忠,三曰敢。
现代文:孙膑说, 得不到君王的信任是无法统兵作战的。 一是信,二是忠,三是敢。
古文:安忠?
现代文:什么是忠?
古文:忠王。
现代文:就是忠于君王。
古文:安信?
现代文:什么是信?
古文:信赏。
现代文:就是对悬赏讲信用。
古文:安敢?
现代文:什么是敢?
古文:敢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