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是诗人李白的一首名作。全诗以飞动的气势,夸张的言辞,出人意表的想象,把巍峨峻秀、紫烟缭绕的香炉蜂和那下挂千丈、喷雪溅珠的黄崖瀑描画得神彩飞动、瑰丽壮观,成为歌咏庐山瀑布的绝唱。苏轼曾对这首诗推祟备至,称之为:“帝遣银河一派垂,千古唯有谪仙词”。

  值得玩味的是:歌咏庐山瀑布的诗,古往今来不下千百篇,就拿唐代来说,李白之前的王昌龄,李白之后的曹松和徐凝就都曾写过,但众探龙穴而李白独获骊珠,曹、徐等人不但不能与之比翼,有的甚至还成为洗涤不尽的憾事,所谓“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因此,比较一下唐代这几首咏庐山瀑布诗,探讨一下他们的得失,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一、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首先在于它选材的典型。

  大诗人笔下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给人的感觉是香炉峰与黄崖瀑连在一起,共为奇观。实际上香炉峰与黄崖瀑虽然都在庐山南麓的秀峰,但两者却不在一起,至于有的注家把这两句解释成“瀑布从香炉峰上悬垂而下”,更是望文生义。实际上香炉蜂“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黄崖瀑则在香炉峰东南的行龟峰与鹤鸣峰之间的山坡上。靠近行龟峰的为黄崖瀑,靠近鹤鸣峰的为马尾瀑。马尾瀑为“之”字瀑,上细下粗,弯曲扭摆,状如马尾;黄崖瀑为“一”字瀑,从行龟峰前飞湍而下,如白练垂空,更为壮观,历代歌咏的庐山瀑布大多指此。

  既然香炉峰与黄崖瀑不在一起,但李白却把这两者写进一个画面之中,这是不是有悖于事理呢?不!它既不象王维的雪里芭蕉那样完全是写意,也不象李贺的《大堤曲》那样显得牵强。李白的描写是有一定根据的:一是从观察的角度上来看,人们观瀑一般是从秀峰圆门进去,跨过龙潭,沿观瀑亭拾级而上,登上文殊峰的山腰,由东南向西北而望,这样南面的行龟峰就与北面的香炉峰重叠到了一起。由于视觉上的差异,黄崖瀑就似乎从香炉峰前直挂而下了。二是诗人在用词上极有分寸,已注意点出二者并不在一起。诗人首先用“遥看”,因为是远远地看去,这样两山才会在视线里重叠,瀑布才会挂到香炉峰前;另外诗人又用了“前川”二字,准确地说明了瀑布不在香炉峰,而在香炉峰前面的山坡上。有的注本把瀑布说成是在香炉峰上,正是把诗人苦心孤诣点出的“前川”二字给忽略了。

  诗人有意把香炉峰和黄崖瀑联在一起,写成“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在选材上是有一番匠心的:第一,这样写更显得背景开阔高远,衬托出瀑布更高、更急,气势更大、更足。庐山西南诸峰,除了海拔一四一七米的大汉阳峰外,就数香炉峰高峻、雄伟了。它下圆上尖,端庄肃穆,犹如一只上顶天下着地的香炉端放在那里。把黄崖瀑写成由香炉峰前飞溅而下,就显得背景更为高阔,气势也更为雄浑。第二,这样写更富有浪漫情调,更能引起读者的想象。通过上面两句诗,我们仿佛看见了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端放于层峦叠嶂之中,团团白烟袅袅升起,飘缈于青山之上,蓝天之下,在红日的辉映下化成一片片紫色的云霞。而就在这云霞之中,一条巨大的白练从空中直挂而下,使得千岩溅珠,万壑鸣雷。这香炉紫烟好象是人间对上苍的祝祷,这垂直的白练就好似上苍对人间的答谢。第三,把香炉峰与黄崖瀑联在一起,使这幅统一和谐的画面之上,有青翠的山峦、紫色的烟霞,再配上喷雪溅珠的大瀑布。而这一切都在红目的辉映下光影摇曳,闪烁明灭。这样就使全诗显得更加绚烂多姿,从而增加了诗的色彩美。

  由此看来,非香炉峰不能衬出瀑布之壮美,非瀑布不能点出香炉峰之神奇,两者的结合使画面背景广阔,突兀生动,增添了新的浪漫色彩。这正是李诗在选材上的高明之处,也正是徐凝、曹松等诗的不足之处。

  中唐诗人徐凝的《庐山瀑布》诗:“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场面不能算小,描写也还生动,特别是“一条界破青山色”,把瀑布的气势与色彩形容得都很够昧,所以袁枚称之为“佳语”。但由于没有阔大而神奇的背景作为衬托,老是在“瀑布”两个字上转来转去,因此显得单调孱弱,苏轼贬之为“恶诗”虽不无过激之处,但也并非是无端指摘。

  曹松的《送僧入庐山》:“若到江州二林寺,遍游应未出云霞。庐山瀑布三千仞,划破青霄始落斜”。在内容上倒不是一味地写瀑布,而是在瀑布之外又写了东林寺与西林寺,写它们都在云霞(紫烟?)的笼罩之中。可惜的是,东西二林寺同庐山瀑布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前者没有成为后者的背景与映衬,后者也没有使前者显得更加神奇飞动。结果两者在画面上既没有很好地交融在一起,瀑布这个中心诗题也没有在诗中得到很好地突出,以致两景相隔,形单影孤,缺乏李白《望庐山瀑布》那种动人的神韵。

  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还在于它表现手法的多样。

  在这首诗中,李白调动了比喻、夸张、映衬、想象等多种艺术手法,把香炉峰前的万丈飞瀑描绘得雄伟壮丽,气势飞动,充满了浪漫神奇的色彩。香炉峰,本来是座巍峨的青山,诗人却由山名产生联想,把它比喻成一座端放于天地之间的香炉,这样绕山的云雾就变成了瑞脑龙涎的缭绕香烟。诗人的观察联想并没有到此结束,因为这样还只有形态而无色彩,于是诗人又在袅袅的青烟之中加上了红艳艳的日光,变成了紫气氤氲。紫气,在传说中是股仙气,所谓“西望瑶池归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所以“日照香炉生紫烟”一句,不但写出了香炉峰之形、之色,而且还充满了神奇浪漫的色彩。

  至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句,更是夸张、联想等浪漫手法的综合运用。没有“三千尺”这个极度的夸张,就不能衬托出香炉峰的高峻,也就不能描摹出黄崖瀑的壮观,而这个极度的夸张又不象“广州雪花大如席”那样使人感到不真实。这是由于前面两句已对香炉峰的高峻和瀑布的壮观作了一番描写,为这旬极度的夸张作好了铺垫,因此读起来不但不感到虚幻,反倒对黄崖瀑的壮伟之景更觉得真切生动。

  如果夸张只到此为止,还不足以显示出诗人手法的高超,因为通过这句夸张只能看出瀑布的壮伟,却无法体现出瀑布的神奇。而李白的诗向来是以神奇飘逸著称的,在极度的夸张之后,诗人又加以神奇的联想:这种壮伟之景,实非人间所有,那是银河下泻从九天而落的结果。这个联想也确实神妙。在我国古代的诗词中关于银河的描写确也不少,有的把它想设得宽广难渡,所谓“银河水激猛浪奔,安得乘槎一问津”;有的又把它想象得清浅可涉,所谓“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但这都是就河汉本身来想象的,象李白这样把地上的瀑布与天上的星河联到一起,把瀑布飞悬看成银河下泻实属少见,而唯其这样一联想,才在那壮伟的黄崖瀑上又涂上了一层神奇、飘逸的色彩,加浓了整首诗的浪漫气氛。

  比较一下唐代的其他几首庐山瀑布诗,尽管它们各有特色,但在表现手法多样这一点上是不及李诗的。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氲氤”。这首诗很注意山水相映,色调搭配,也有一些精妙的想象。如“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把瀑布的形、色、声都勾画得可见可闻,但与李诗一比就明显学得气魄不够,只给人一种秀媚之感,而无壮阔之态,无论是夸张和想象.都不及李诗豪放。

  徐凝和曹松的瀑布诗在表现手法上也有独到之处,象“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庐山瀑布三千仞,划破青霄始落斜”等比喻和夸张,把瀑布之美、之壮都描摹渲染得较有兴味,但却缺乏李诗那种“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神妙而奇特的想象,因此也就缺乏李诗那种“笔落惊风雨”的豪宕之态和“诗成泣鬼神”的奇逸之气。

  三、李诗能成为千古绝唱,还在于遣词造句的准确。

  魏庆之《诗人玉屑》云:“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很好地达到了这一要求。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不但把红日映照之下的香炉峰上紫烟冉冉浮动、袅袅升腾之状描摹得惟妙惟肖,而且也化静为动,把原属静止的山峰写活了;第二句的“遥看瀑布挂前川”中“挂”字作用正好和第一句中“生“字相反,它是化动为静,描绘瀑布象一幅巨大的水墨画悬挂于天地之间。因为是“遥看”,所以飞琼溅珠之状和雷奔鼓鸣之声就不好细摹,只能通过这一“挂”字,将瀑布的悬垂之状很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这样既符合遥看,又能体现出壮观。因为只有大自然造化的神力才能将这三千尺瀑布“挂”起来,也只有遥看,才能觉察出是“挂前川”啊!如果拿张九龄的《湖日望庐山瀑布水》来比较一下,就显得张诗中“奔流下杂树”、“天清风雨闻”不太真实了。因为湖口在九江东彭泽县境内,离庐山秀峰约二十五里,站在湖口怎么能见到庐山杂树,听到瀑布发出类似风雨的声音呢?如果说这是诗人的想象,不能责之以不真实的话,那至少也可以说这没有很好体现出“遥看”的特色。

  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落”字也很精妙,它既写出了瀑布下泻之状,显得很有气势,又暗写了山势之高峻,给人一种形象的空间感。总之全诗中这三个第五字,不但形象生动,而且音调铿锵,符合“读起来要响”这个要求,而这点正是徐凝、曹松两人的七绝所望尘莫及的。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除第五字响亮、形象外,其他的字词也很精到。例如“飞流直下”四字,不但写得很有气势,而且也交待了瀑布的形态、流向、速度、落差等,显得准确而形象。特别是诗中的“遥看”、“疑是”两个词组,不但写了庐山,也写了诗人,把诗人融入了作品,显得客我交融。王国维在论及诗歌境界时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李白此诗正是有我之境。在诗中,诗人在观察,在遥想,在惊叹,在赞美。通过“遥看”、“疑是”等词组的运用,不但为我们勾勒出一幅雄伟、神奇的庐山瀑布图,而且也活画出一个“一生好入名山游”豪宕不羁、神彩飘逸的诗仙形象,这也正是张、徐、曹等诗所不具备的。因此两者之间的差距就象是仙品与凡物一样,尽管形似,但内在的神韵却迥异。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送僧入庐山
曹松
若到江州二林寺,遍游应未出云霞。
庐山瀑布三千仞,画破青霄始落斜。

推荐文章

数学之父─泰勒斯(Thales)

泰勒斯生于公元前624年,是古希腊第一位闻名世界的大数...

停薪留职人员的劳动关系如何处理?

停薪留职人员的劳动关系如何处理一、什么是停薪留职停薪留...

评论区(暂无评论)

我要评论

昵称
邮箱
网址
0/200
没有评论
可按 ESC 键退出搜索

0 篇文章已搜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