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应制
宋之问
宿雨霁氛埃,流云度城阙。
河堤柳新翠,苑树花初发。
洛阳花柳此时浓,山水楼台映几重。
群公拂雾朝翔凤,天子乘春幸凿龙。
凿龙近出王城外,羽从淋漓拥轩盖。
云跸才临御水桥,天衣已入香山会。
山壁崭岩断复连,清流澄澈俯伊川。
塔影遥遥绿波上,星龛奕奕翠微边。
层峦旧长千寻木,远壑初飞百丈泉。
彩仗蜺旌绕香阁,下辇登高望河洛。
东城宫阙拟昭回,南陌沟塍殊绮错。
林下天香七宝台,山中春酒万年杯。
微风一起祥花落,仙乐初呜瑞鸟来。
鸟来花落纷无已,称觞献寿烟霞里。
歌舞淹留景欲斜,石间犹驻五云车。
鸟旗翼翼留芳草,龙骑骎骎映晚花。
千乘万骑銮舆出,水静山空严警跸。
郊外喧喧引看人,倾都南望属车尘。
嚣声引扬闻黄道,王气周回入紫宸。
先王定鼎三河固,宝命乘周万物新。
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

  此诗见于清·彭定求等编的《全唐诗》卷五十一,关于这首诗的“龙门夺袍”故事则最早见于宋人计有功的《唐诗纪事》卷十一。据“纪事”所称,这个故事发生在武则天建立大周之后,御驾临幸洛阳龙门香山寺之时。香山寺始建于北魏,原为唐代印度僧人日照的墓地,武则天天授元年(690),由武三思奏请核准为佛寺,命名香山寺。香山寺的上方则有武则天的行宫望春宫。武则天常御香山寺坐朝,有次游龙门时“命群官赋诗,先成者赐以锦袍”。并由她的文学侍从著名才女上官婉儿主持并裁定优劣。结果左史东方虬首先写好,题为《咏春雪》:“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于是,按事先约定的规则把锦袍赐给东方虬。东方虬“拜赐。坐未安”,宋之问的诗写好了,上官婉儿认为“文理兼美”,而且也得到大家的公认:“左右莫不称善”。于是,武则天“乃就夺锦袍衣之。”这就是文坛佳话“龙门夺袍”。这个故事流传很广,宋代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四“称赏门”,宋代乐史《广卓异记》,明人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卷二十三,清人孙涛《全唐诗话续编》卷上均有记载。

  平心而论,宋之问的这首《龙门应制》算不上“诗最佳者”但却是“诗最妙者”,他善解人意,处处投武则天所好。称帝、成佛和长寿是武则天一生追求的三大目标。高宗在世时,高宗称“天子”,她就称“天后”,并称“二圣”。高宗崩后,她先是垂帘听政,后来干脆将太子李显废为庐陵王,搞了个”武周革命“自己当起皇帝,并而改名瞾,期望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至于成佛,她在即帝位前就命内宠薛怀义炮制《大云经》,声称她是弥勒佛转世;称帝后,不断更换尊号,有“圣母神皇、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则天大圣皇帝”等,这些尊号有个共同特征:将帝王之尊与神佛统合起来,既有世俗的最高尊位,又有神佛的生命超越,一句话:“天子万年”。宋之问找准了穴位,正是在“称帝”、“成佛”和“天子万年”上大唱赞歌。这首长诗一开始就渲染气氛:龙门山上雨霁云飞,堤柳新翠,树花先发,为“天子乘春幸凿龙”蓄势,结尾处则为武周革命,革故鼎新大唱赞歌:“先王定鼎山河固,宝命乘周万物新。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中间更一口一个“天子”、“王气”,一口一个“万年”、“献寿”。再加“林下天香七宝台,山中春酒万年杯”,“仙乐初呜瑞鸟来,称觞献寿烟霞里”“吾皇不事瑶池乐”,搞得不知是则天皇帝巡幸,还是瑶池王母降临。文风又铺张扬厉,辞采华瞻,富丽堂皇,代表作当时北门学士的典型文风。左右大臣是心领神会“莫不称善”;武则天更是心知肚明,要大加奖掖,夺锦袍衣之。

  东方虬的才气虽不到宋之问,但如就诗论诗,他的这首《咏春雪》无论是状物还是骨力,都在《龙门应制》之上。前两句“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以雪喻花,就很有想象力,成为后来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祖本。后两句“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更是一种建立在夸张上的想象,雪和梅不仅颜色上的近似,更有一种精神上共通,所谓“冰雪精神”,宋朝诗人卢梅坡就曾将两者放在一起咏歌:“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更何况,这首诗中还有种坚强乐观、昂扬向上的精神:虽然是料峭春寒、风雪漫天,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将风雪带来的寒冷化作一片春意;将企盼春天的烦恼化成春已到来的一片欣喜。东方虬为人耿直,勤于政务,曾期待“百年后可与西门豹作对”。其诗歌一改“采丽竞繁、兴寄都绝”的齐梁文风,倡导汉魏风骨。掀起初唐复古运动的陈子昂曾称其《孤桐篇》“骨气端翔,音韵顿挫,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寄东方左史修竹篇书》)。可见文品和人品是相关的。

  至于宋之问,在文学上自有其功绩。在文学史上,历来把沈佺期和宋之问与始创五言诗的苏武、李陵相提并论,所谓“苏李居前,沈宋比肩”(《新唐书》·宋之问传)。尤其是在声律、对仗等形式美方面,沈、宋在南朝沈约、庾信“永明体”的基础上,“尤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把中国古典诗歌的声韵美发展到前无古人的地步,标志着唐代新体诗的成熟。但在人品上,确实难以恭维,为人为了禄位,巴结逢迎,看风使舵。先是倾心媚附武后媚臣张易之、张昌宗,代二张作赋篇入集,陪其宴乐优游,自感“志事仅得,形骸两忘”;后张易之被杀,中宗复位,宋之问与杜审言等友皆遭贬谪。宋之问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诸事艰难,慕念昔荣”,次年春便秘密逃还洛阳,藏匿在友人张仲之家中,探知友人张伸之与王同皎等谋诛宰相武三思,为了禄位居然恩将仇报,派人向武三思告密,由是擢升鸿胪主簿,结果“天下丑其行”。睿宗即位后,认为他先依附张易之,后投靠武三思,屡不悔改,将他流放钦州(今广西钦州),后“赐死于徙所。”(以上引文均见新旧《唐书》)为了禄位可以出卖恩人朋友;为了沽名钓誉,甚至可以杀死自己的亲外甥:一日宋之问见其外甥刘希夷的一句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颇有妙处,便想占为己有,刘希夷不同意,宋之问于是用装土的袋子将刘希夷压死,文学史上被称作“因诗杀人”。这样的人在帝王的龙门诗赛上写出如此的应制诗,结果获夺袍之荣,无论是对于获袍的宋之问,还是对于内有男宠,外有媚臣的武则天都是不足为怪,

  宋之问的望风希旨、投其所好,逢迎拍马拍得“稳准狠”,在武则天面前已不是第一次,也不止是对武则天,对武则天以后的唐中宗也是一样。据宋代尤袤《全唐诗话》卷一:唐中宗时,有次邀群臣赋诗百篇,命昭容上官婉儿从中挑选一篇作为新翻御制曲。帐殿前张灯结彩,从臣们都齐集在彩楼下等着。一会儿,彩楼上纸落如飞,皆是诸臣所作的落选诗章。只有沈佺期和宋之问的诗迟迟没有被扔下来。但又过了一会儿,沈佺期的诗也被扔下楼来。沈佺期不服,上官婉儿评说云:沈佺期的结句为“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材”显得词气衰竭;宋之问诗的结句是“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显得“陡健豪举”。可见,在点缀升平方面,沈佺期比宋之问还稍逊一筹。

  但是,宋之问能如此希旨逢迎,投其所好,也是久经锻炼而成,开始的颂圣诗也像沈佺期的这首诗作一样,有着自谦和真率。据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十一:宋之问开初呈献给武则天的是一首名为《明河篇》的长篇排律,其中有这么四句:“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诗中运用严君平道破“支机石”的由来,指出渔人(荆楚岁时记中说是张骞)错失登仙的良机的典故,来抒发自己求为天后北门学士而不得的怅惘。但诗中将想“天子万年”的“天后”比成卖卜算卦的严君平,况且,同为算卦的李淳风还建议唐太宗挖断武则天家地脉,以绝其龙脉。这让天后想起往事,更加不悦。所以武则天对尚书崔融说:“吾非不知其才,但以其有口过尔”。这一拍马拍到马屁股上的这一惨痛教训,让“之问终身耻之”好在宋懂得看风使舵,改弦更张。这次《龙门应制》中,他不再将武则天比作卖卜人,而是西王母,一口一个“天子”、“瑶池”,一口一个“万年”、“献寿”。于是武则天也再不提其“口过”,而是夺袍相赐。从宋之问的前后变化,可以看到中国某一类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和皈依经过。

  其实,即使就创作成就而言,宋之问拿手的也不是这类古风,而是五言诗。前面已说过,文学史历来把沈佺期和宋之问与始创五言诗的苏武、李陵相提并论,所谓“苏李居前,沈宋比肩”。但并肩的沈宋,亦各有所长:《旧唐书·沈佺期传》称沈“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而宋之问“尤善五言诗,当时无能出其右者”(《旧唐书·宋之问传》。他的一些佳作,如《初至崖口》、《送别杜审言》、《洞庭湖》、《题大庾岭北驿》、《渡汉江》皆是五言。尤其是《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无论在细腻的心理描绘,还是锤炼字句、平实精粹方面皆更为出色。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与太子典膳郎王同皎等逼武后退位,诛杀张易之,迎立唐中宗。原来攀附二张宋之问与杜审言等友皆遭贬谪。宋之问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由于“诸事艰难,慕念昔荣”,次年春便秘密逃还洛阳。宋之问的家乡在弘农(今河南灵宝西南)(一说在汾州,今山西汾阳附近),这首诗就是写他渡过汉江,离家乡越来越近时的感受。由于贬谪“岭外”、音书断绝,家乡亲人的近况毫不知晓,由于自己的犯罪远贬,亲人的境遇也不会好过。此刻接近家乡之后,原先的担心、忧虑和模糊的不祥预感,此刻似乎马上就会被路上所遇到的某个熟人所证实,变成活生生的残酷现实;而长期来梦寐以求的与家人团聚的愿望则立即会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于是,本来在正常情况下的近乡“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急欲问来人”变成了“不敢问来人”。这是在“岭外音书断”这种特殊情况下心理矛盾发展的必然。透过“情更怯”与“不敢问”,读者可以强烈感触到诗人此际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诗人用这种极为准确的平实字句,表达出在“音书绝”背景下,一位远贬潜归的“犯官”在临近故乡时忐忑又惶恐的精神和动作,确实是“善属文”。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附:

  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十一

  宋之问《明河篇》云:八月凉风天气晶,万里无云河汉明。昏见南楼清且浅,晓落西山纵复横。洛阳城阙天中起,长河夜夜千门里。复道连甍共蔽亏,画堂琼户特相宜。云母帐前初泛滥,水精帘外转逶迤。倬彼昭回如练白,复出东城接南陌。南陌征人去不归,谁家今夜扌寿寒衣。鸳鸯机上疏萤度,乌鹊桥边一雁飞。雁飞萤度愁难歇,坐见明河渐微没。已能舒卷任浮云,不惜光辉让流月。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盖之问求为北门学士,天后不许,故此篇有乘槎访卜之语。后见其诗,谓崔融曰:吾非不知其才,但以其有口过尔。之问终身耻之。武后游龙门,命群官赋诗,先成者赐以锦袍。左史东方虬诗成,拜赐。坐未安,之问诗后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称善,乃就夺锦袍衣之。其词曰:“略,见前”。

  宋·尤袤《全唐诗话》卷一

  中宗正月晦日幸昆明池赋诗,群臣应制百馀篇。帐殿前结彩楼,命昭容选一篇为新翻御制曲。从臣悉集其下,须臾,纸落如飞,各认其名而怀之。既退,惟沈宋二诗不下。移时,一纸飞坠,竞取而观,乃沈诗也。及闻其评曰:“二诗工力悉敌。沈诗落句云:‘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才’,盖词气已竭。宋诗云:‘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犹陡健豪举”沈乃服,不敢复争。宋之问诗曰:“春豫灵池近,沧波帐殿开。舟凌石鲸动,槎拂斗牛回。节晦蓂全落,春迟柳暗催。象溟看浴景,烧劫辩沉灰。镐饮周文乐,汾歌汉武才。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


龙门香山寺

推荐文章

中考数学知识点:正多边形和圆(2)

与正多边形有关的概念  1、正多边形的中心  正多边形...

专有技术许可合同

内    容第一章 定 义第二章 许可授予第三...

评论区(暂无评论)

我要评论

昵称
邮箱
网址
0/200
没有评论
可按 ESC 键退出搜索

0 篇文章已搜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