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真好作文初一【范文6篇】
,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你知道作文怎...
灵隐寺
宋之问
鹫岭郁岧峣,龙宫隐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这首《灵隐寺》的作者就是前面曾提过的“龙门夺袍”中的宋之问。
神龙元年( 705)正月,宰相张柬之与太子典膳郎王同皎等逼武后退位,诛杀张易之,迎立唐中宗。沈佺期因谄附张易之,被流放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由于“诸事艰难,慕念昔荣”,次年春便秘密逃还洛阳。直到对藏匿他的友人王同皎恩将仇报,向武三思告密,由是擢升鸿胪主簿。景龙元年( 707)七月,太子杀武三思父子后死事,宋之问上表歌颂武氏父子功德,请造唐中宗神武颂碑,探获赏识,于次年迁考功员外郎,并与杜审言、武平一、沈佺期、阎朝隐等首选修文馆直学士。由于此时他又倾附安乐公主,遭太平公主忌恨,进言中宗,于景龙三年( 7O9)将他下迁越州(今浙江绍兴市)长史,此诗即写于任越州长史期间夜宿灵隐寺之时。
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以西灵隐山麓为著名的江南古刹,也是中国佛教禅宗十大古刹之一。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他在东晋咸和初,由中原云游入浙,至武林(即今杭州),见有一峰而叹曰:“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一小岭,不知何代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遂于峰前建寺,名曰灵隐。灵隐寺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两峰挟峙,林木耸秀。东临西湖,烟涛迷茫,云烟万状。宋之问这首《灵隐寺》就是描述他初秋之夜,寄宿灵隐的所见所感,抒发他颓丧之际求仙归隐之思。据孟棨《本事诗》“微异”第五所载:
这天夜里明月当空,宋之问沿着寺内长廊吟行,开头的两句是“鹫岭郁岧峣,龙宫隐寂寥”,但接下来想了许多句,都觉得不如意。这时踱到一间禅房前,见一老僧盘膝坐在长明灯下的大禅床上。老僧问宋之问:“年轻人,夜这么深了,你不去休息,还在这里苦苦吟哦,为啥原因?”宋之问回答说:“弟子以写诗为业,偶经此寺,欲为此寺题诗一首,但想了半天,想不出好的诗句来”。老僧说:“你把已想好的首联说给我听听”。宋之问于是说出首联。老僧听后再三吟哦,然后说:“何不续上‘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呢”宋之问听后大惊:这两句实在太漂亮了。于是宋之问接着续成全篇:“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第二天清晨,宋之问再去拜望老僧,老僧已不知去向。寺僧中有知道老僧根底者告诉宋之问:他就是骆宾王。宋之问对此很怀疑:不是说骆宾王早被处死了吗:寺僧接着又告诉他详情:骆宾王随徐敬业起兵反抗武则天失败后,和徐敬业一起逃亡,征讨的将帅害怕两个主要的叛逆要犯都没有捉到,朝廷会降大罪,于是从数万战死者中找出两个类似骆宾王和徐敬业的,割下两人之头充数献阙。后来知道两人仍活着,也不敢再去捕捉,免遭欺蒙皇上之罪。所以,徐敬业得以在衡山为僧,骆宾王也当了和尚,偏游名山,至灵隐寺挂单,一年后死在灵隐。因为徐敬业起兵是反对武则天以周代唐,匡扶李家天下,得到多人拥护,所以兵败后,“故人多护脱之” ,能在灵隐寺安居下来。孟棨在《本事诗》中还特意告诉我们,这个故事是赵鲁在游南岳衡山时听说的,见其所写的《游南岳记》。
“老僧赠诗”这个故事,在孟棨《本事诗》之后,许多诗话或文史笔记皆有记录,如叶梦得《石林诗话》,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宋·曾慥《类说》卷五十一,元·方回《瀛奎律髓》-卷四十七,清·孙涛《全唐诗话续编》卷下,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四,可见流传之广,影响之深。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宋之问善于写诗,这首《灵隐寺》写得确实不错,而第二联“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更是个中翘楚,点睛之笔。因为首联是写山,写飞来峰山势之雄奇高峻:“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鹫岭,即印度灵鹫山,这里借指飞来峰;岧峣,山势高峻貌。冠一“郁”字,见其高耸而又具有葱茏之美。龙宫,相传龙王曾请佛祖讲经说法,这里借指位于山间的灵隐寺。寂寥,佛家以“清静”为本。冠一“锁”字,更见佛殿的肃穆空寂。这两句,借用佛家掌故先写山,后写寺,山寺相映生辉,更见清嘉胜境。第二联“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紧承其后,写水,写钱塘江的浩渺连天,钱塘潮的波澜壮阔。它的美妙不仅在于自身对仗工整又与首联紧承,也不仅是景色描绘的精当入神,而且在于它超越过对灵隐寺自身的描述,将飞来峰、钱塘江乃至东海都聚纳过来,形成气势雄阔壮伟的诗境。非大手笔、大心胸莫属,因此这两句诗一出,时人竞相传抄,甚至附会成是骆宾王代作。我以为,说这两句是骆宾王代作,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此联与诗中其它诸句水平不在一个层次上,不说鹤立鸡群也是更上一层楼,所以让人怀疑不是出于一人之手;二是骆宾王因起兵反对武则天篡唐而被害,受到持有正统观念的一些人同情,因为造出这关佳话以表达怀念之情,这就像史可法被害后流传都铎处死的是史可法替身,史本人是在城破时“乌衣小帽乘乌骓马出东门而遁”一样。其实,孟棨就是唐朝人,本朝人记本朝时,真实性可信度应当更高一些,况且是《本事诗》,即为此诗提供创作背景,并非是小说家流。
这首诗接下去的两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进一步刻画灵隐一带特有的灵秀:传说,在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秋爽时刻,常有似豆的颗粒从天空飘落,传闻那是从月宫中落下来的。天香,异香,此指祭神礼佛之香。上句写桂子从天上飘落人间,下句写佛香上飘九重,给这个佛教胜地蒙上了空灵神秘的色彩。
在这神异之境游览,自然也就带有了脱俗的情趣。“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以下八句是写诗人在灵隐山一带寻幽搜胜的情景和感想:“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四句是说,诗人在灵隐山上,时而攀住藤萝爬上高塔望远;时而循着引水瓠木寻求幽景名泉;时而观赏那迎冰霜盛开的山花和未凋的红叶。“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是说自己自幼就喜欢远方的奇异之景,今日有机会面对这惬意的景色正好洗涤我心中尘世的烦恼了。试看诗人“扪萝”、“刳木”以“登塔”、“取泉”,不已十分逼真仙人的举动了吗?“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更是由灵隐寺逗惹其归隐脱俗之思。天台山是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座落在浙江天台县,天台山的楢溪上有石桥,下临陡峭山涧。宋之问此时处于贬谪之中,人生挫折期产生幻灭感即是对高洁之士也在所难免,何况像宋之问这类热衷功名利禄之徒。
宋之问是初唐一位名诗人,《旧唐书》称他“尤善五言诗,当时无能出其右者”(《旧唐书·宋之问传》)。他谁能在武则天的龙门诗赛中“夺袍”,中宗选诗中拔得头筹,但在这首《灵隐寺》中总输骆宾王。因为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一,在近体诗创作上,比宋之问有着更为显著的成就。骆宾王,浙江义乌人。七岁能赋诗。武后时,数上疏言事,得罪贬为临海丞,郁郁不得志,于是弃官去。睿宗文明元年(725),武则天废李旦贬为相王,太子李显废为庐陵王,自己改元称帝。徐敬业在广陵起兵欲反正。骆宾王前往投效,署为府椽。为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这篇檄文立论严正,先声夺人,将武则天置于被告席上,列数其罪。借此宣告天下,共同起兵,起到了很大的宣传鼓动作用。据《新唐书》所载,武则天初观此文,即使是“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庭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这些带有诬陷又攻击力极强的句子时,还嬉笑自若,当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句时,则瞿然而惊,问是谁写的?当知道作者是骆宾王时,慨然叹道:“有如此才,而使之沦落不偶,宰相之过也!”可见即使是攻击敌手的文章,也能让武则天这样的敌手佩服得五体投地。
附:
宋考功以事累贬黜,后放还,至江南。游灵隐寺,夜月极明,长廊吟行,且为诗曰“鹫岭郁岧峣,龙宫隐寂寥”第二联搜奇思,终不如意。有老僧点长明灯,坐大禅床,问曰“少年夜夕久不寐,而吟讽甚苦,何邪”之问答曰“弟子业诗,适偶欲题此寺,而兴思不属”僧曰“试吟上联”即吟与听之,再三吟讽,因曰“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之问愕然,讶其遒丽。又续终篇曰“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僧所赠句,乃为一篇之警策。迟明更访之,则不复见矣。寺僧有知者,曰“此骆宾王也”之问诘之,曰“当敬业之败,与宾王俱逃,捕之不获。将帅虑失大魁,得不测罪,时死者数万人,因求戮类二人者,函首以献。后虽知不死,不敢捕送,故敬业得为衡山僧,年九十馀乃卒。〔出赵鲁《游南岳记》。〕宾王亦落发,偏游名山,至灵隐,以周岁卒。当时虽败,且以匡复为名,故人多护脱之。
——孟棨《本事诗》“微异”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