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创作背景:

  《六国论》选自《嘉佑集》卷三。这是苏洵所写的《权书》中的一篇,《权书》共10篇,都是史论的性质。苏洵写这篇文章并不是单纯地评论古代的历史事件,而是借古讽今,警告北宋统治者不要采取妥协苟安的外交政策。

  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注释:

  1.率:一律,一概。

  2.判:确定,断定。

  3.“以地事秦……火不灭”:语见《史记魏世家》和《战国策魏策》。

  4.终:后。

  5.与:亲附、亲近。

  6.既:已经。

  7.免:幸免。

  8.义:形容词作名词,坚持正义。

  9.速:招致。

  10.再:两次。

  11.连却之:动词的使动用法。

  12.洎:及,等到。

  13.谗:小人的坏话。

  14.殆:快要。

  15.智力:智谋和力量。

  16.使:假如。

  17.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胜负存亡的命运。数,天数。理,命运。

  18.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用。

  19.事:侍奉。

  20.礼:礼待。名为动。

  21.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下:吞下。名为动。咽:咽喉。

  22.势:形势。

  23.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而,却。

  24.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日,每天,名为状。月,每月,名为状。以,而。

  25.为:治理

  26.劫:胁迫,挟制。

  27.势弱于秦。于:比。

  28.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可以:可以凭借。

  29.苟以天下之大苟:如果以:凭着。

  30.故事:旧例。

  31.迁:改变

  32.是故:因此

  33.始:才

  34.当:如果

推荐文章

物理下册知识点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电路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姚雪垠先生论诗

  关于诗歌问题的一次访谈  ——姚雪垠先生论诗  郭...

评论区(暂无评论)

我要评论

昵称
邮箱
网址
0/200
没有评论
可按 ESC 键退出搜索

0 篇文章已搜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