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也叫意念被动句。

  一、古代汉语中有标志的被动句式主要有四种

  ⑴用"于"表示被动关系。

  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例如:王建禽于秦。(禽,通"擒")句中的"于"用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秦",表示被动。"于"可译为"被"。

  这种被动句有两个条件:一是主语是被动者,二是句子里有表示被动的词"于"。

  ⑵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

  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例如: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⑶用"为"表示被动关系。

  "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例如:

  ①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如果背弃了他所说的话,我死了,妻子儿女也将被杀,对君王您也没有好处)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

  ④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司马光《赤壁之战》)

  ⑤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⑷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

  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例如: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见"也表被动)(司马迁《屈原列传》)

  ②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

  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

  二、古代汉语中无标志的被动句

  指句子不含有被动词的被动句,也叫做是意念被动句,这种被动句没有明显的标志,但翻译时需要翻译成被动句。

  例如:①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②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③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张衡传》)

  ⑤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范晔《张衡传》)

  注意点:"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就是此种用法。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其中的"见"不表示被动,可以理解为"我"。

  还有,"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同上)上面的两个"见"都相当于代词"我",指的是刘兰芝,后面都接动词。这是一个难点,注意理解掌握。

推荐文章

中考文言文默写--马说(唐)韩愈

  中考文言文默写--马说(唐)韩愈  (1)____...

读书·书单:《芈月传 》作者:蒋胜男

基本信息书名:芈月传作者:蒋胜男标签:女性 小说评分:...

评论区(暂无评论)

我要评论

昵称
邮箱
网址
0/200
没有评论
可按 ESC 键退出搜索

0 篇文章已搜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