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二、词类活用

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作动,低于)

2.吾未见其明也。(形作名,高明的地方)

3.吾从而师之。(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4.而耻学于师。(形容词意动,以……为耻。)。

5.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6.小学而大遗(形作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三、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 今义:不需要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4.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 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5.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许多人

6.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

7.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今义:因果关系连词

四、虚词归纳

(一)而

1.小学而大遗。

2.则群聚而笑之。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4.吾从而师之。

(二)之

1.青,取之于蓝。(代靛青)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

3.人非生而知之者。(指代知识、道理等)

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指代童子)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

6.郯子之徒。(代词,这)

7.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8.不如须臾之所学。(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

9.彼童子之师。(的)

10.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11.古之学者必有师。(的)

1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1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

1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6.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7.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

推荐文章

中考数学知识点:利用频率估计概率

  新一轮中考复习备考周期...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书法、绘画和石窟艺术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书法、绘画和石窟艺术 ...

评论区(暂无评论)

我要评论

昵称
邮箱
网址
0/200
没有评论
可按 ESC 键退出搜索

0 篇文章已搜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