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辨析:playground& stadium&gym区别
“操场”这个词语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吧。学校的操场,是我们...
文言文全解:《诫子书》知识归纳与梳理
(根据2019年秋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诫子书》校正并补充)
诫子书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操行,用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节俭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不能明确志向,不内心宁静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学习一定要摒除杂念和干扰,才能需要通过学习来完成,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完成学习。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龄与时间一起飞逝,意志同岁月一起消失,于是就变成枯枝落叶,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他悲叹地固守着自己简陋的房子,又怎么来得及呢?
【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卷一。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他的儿子诸葛瞻的。
二、字词解释
(一)常用词语
1. 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2. 之:结构助词,的。
3. 行:品行,操守。
4.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5. 修身:修养身心,即陶冶和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修,(学问,品行方面)学习、锻炼。
6. 俭:节俭
7. 养德:修养德性。.养,培养
8.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9.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10. 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11.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目标。
12. 广才:增长才干。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才,才干。
13. 成学:成就学业。
14. 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
15. 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
16. 险躁:轻薄浮躁。险,轻薄。躁,浮躁
17. 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18. 年与时驰:年纪随时而时光急速逝去。年,年纪。时,时光。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19.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意:意志。日:岁月。去,消失。
20.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21. 枯落:凋落,衰残。比喻年老志衰,没用用处。
22. 接世:指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23.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庐,简陋的房屋。
24.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复,再,又。及,赶上。
25. 诫:告诫,劝勉。
26. 书:书信。
(二)一词多义
【之】 ①学而时习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②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
【以】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相当于“来”。②可以为师矣:凭借,依靠。
【志】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远大志向。②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学】①夫学须静也/非学无以广才/才须学也:动词,学习。②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
【行】①夫君子之行: 操守、品德。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
(三)词类活用
【志】非志无以成学 志: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广】非学无以广才 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
【远】非宁静无以致远 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
(四)古今异义
【宁静】古义:安静,即集中精力,不分散精力;今义:指(环境、心情)安静。
【险】古义:轻薄。今义:危险,不安全;(地势)险要。
【慢】古义:懈怠;今义:速度低,走路、做事等时间长。
【行】古义:操守、品德、品行;今义:走。
三、句子翻译
1.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应该)用宁静专一来修善自身,用俭朴来培养自身的品德。
2.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内心恬淡,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专一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3.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学习必须宁静专一,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增长才干,不立志不能取得学业的成就。
4.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翻译】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5.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也随岁月而消失,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
四、文章主旨
目的在于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诸葛亮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写成《诫子书》。文中告诫其子:品德高尚的人。以宁静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节俭培育良好的品德。不恬淡寡欲,无以明志趣;没有心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心静,才干必须通过学习取得;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也不能学有所成。轻浮怠惰就不能精研学问,偏激浮躁就不能陶冶情操。
五、阅读理解
1. 本文围绕哪句话展开?(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 文中有句话常被人们当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句话是什么?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 《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险躁则不能治性。
4. 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哪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的?
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5. 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诸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家书》,还是《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而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
学习和做人。
6. 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7. 《诫子书》跨越了一千七百年时空,仍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人在少年时期应该修身养性,生活节俭,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
8. 文中与韩愈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意思相同的两句是什么?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9. 诸葛亮还有一篇《诫子书》,全文如下:
夫酒之设(安排),合礼致情(合乎礼节,表达情意),适体归性(适应身体和性格的需要) 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这就达到和谐的顶点了)。主意未殚(尽),宾有余倦(稍有倦怠),可以至醉(可以饮到酒醉),无致迷乱(丧失理智胡来)。
这篇《诫子书》谈的是什么问题?讲述的是哪方面的内容?
谈了饮酒问题。待人接物,饮酒要控制酒量。适度而止,不可失礼。
10. 谈谈你对“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句话的理解。
如果你不努力学习,就不会有很大的才华;如果你没有志向,你的学业肯定不会完成。
11. 诸葛亮写《诫子书》的用意是什么?
(1)劝勉儿子珍惜时间,刻苦学习,把自己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期望儿子修身养德,把自己培养成君子。
12. 请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首先提出中心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运用对比论证,论述静、志、学、才之间的关系,最后对儿子提出期望,劝诫儿子珍惜时间,勤奋学习,使自己成才,更好的奉献社会。
13. 简述第二层的论证思路。
从做人和学习两方面来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学习、获得成就都取决于静,再下来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躁与静对比,增强论述效果。
14. 课文中劝勉儿子珍惜时间的语句是什么?还有哪些惜时名句?
劝勉儿子珍惜时间:“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惜时名句: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15. 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文中哪些句子有体现?它们有什么关系?
成才的条件有三个: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志无以成学”;第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者之间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16. 如何理解本文的静?
静是本文的核心词语,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静是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摒除杂念和干扰,不慕名利,安静专一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可以心无旁骛地学习,静静地学习,心静才能意志坚定,最终实现远大目标。
17. 从本文来看,学习哪些有关系?
(1)学与静。“学须静也”;(2)学与才。“非学无以广才”;(3)学与志。“非志无以成学”。
18. “夫君子之行. . . . . . . 无以致远”的核心是静,与“俭以养德”有什么关系?
看似毫不相关,实则关系密切,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19. 出自本文的成语有: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20. 学习的最佳境界是:淡泊宁静。
21. 如何理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本句强调了淡泊和宁静的重要,淡泊是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安贫乐道,宁静是摒除杂念干扰,内心宁静,不受外界打扰,淡泊宁静才能明确内心的真实想法,才会坚定自己的志向,进而实现远大目标,淡泊宁静是明志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