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区

一、基础运用(15分)

本学期开始,某学校为宏扬中华文化,提升个人品质,组织开展了以“用文化自信塑造当代学子”为主题的系列班会活动。请你跟随他们的活动完成题目。

1.对这项活动同学们拟写了宣传语,并对其中划线句加以修改,你认为修改方案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文化,是一个民族的中流砥柱,是我们个人内心深处的后花园。一个国家的强盛,在国际的地位和话语权,②不是看其经济总量和军事力量的强弱,而是在于其文化是否源源不断地向海外输出,为世界所认同、接受。③我们的中华文化有着多样的历史底蕴和新陈代谢的时代气息,是极具生命力和创造性的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之根。作为处于日新月异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有足够的文化自信,④圆满自己的中国梦,中华文化实现发扬光大。

A. ①改为:文化,是我们个人内心深处的后花园,是一个民族的中流砥柱。

B. ②改为:不是看其经济总量的多少和军事力量的强弱。

C. ③改为:我们的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蓬勃的时代气息

D. ④改为:构筑自己中国梦的坚固,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2.同学们在老师组织下观看了纪录片《节气--时间里的中国智慧》,请根据其中一段解说词回答下列问题。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与生物长期适应温度条件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有关,它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也是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3月21日春分节气,从惊(zhé)的桃始华、仓庚鸣,到春分的玄鸟至、雷发声,大自然逐渐结束“默片”时代,变得更加地有声有色。

俗语说:“春不分不暖,夏不至不热”。春分一到,气温回暖就驶入了“快车道”,从春分到清明,正是一年之中气温【甲】速度最快的时节,雨水明显增多,在温热阳光的催逼下,那些枯(zào)了一冬的繁枝之上,渐渐布满了层层叠叠的红及烟气淋漓的白,于是处处燃烧起来,到了一年中色调最绚烂的季节。

过去的人们讲究:春分祭日,秋分祭月。此俗历代相传。最早从周代就开始了。《礼记》说:“祭日于坛” 。过去,在老北京,皇帝在春分时祭日,要去日坛,虽然比不上祭天的典礼,但仪式也颇为隆重。要行三跪九拜的大礼。

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清明一般在公历4月5日前后来临。“水至美则曰清”,“日月双悬则曰明”,天地之间,温暖晴和,是时清明。二十四节气名称大多记【乙】,如谷雨、芒种、小(shǔ)、霜降、大寒等,用形容词来定义节气,“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的一个。

谷雨,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它的到来,意味着春寒皆去,天气渐暖。

此时,残花即将落尽,春将告别。在南方,“ ”,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丙】人们:时至暮春了。

此去经年,谷雨之后便要开始告别这一年的春天了,那即将迎来的夏天,定会是一场别致的体验,生活便要如此,总是对未来的美好充满着期待。

(注:仓庚,亦作“ 仓鶊 ”,黄莺的别名。 )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和对“年”字笔顺的说明,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惊蛰 枯燥  小暑 “年”字第3笔是横

B.惊蜇 枯躁小署 “年”字第3笔是竖

C.惊蛰 枯燥小署 “年”字第3笔是横

D.惊蜇 枯藻小暑 “年”字第3笔是竖

(2)文中【甲】【乙】【丙】三处填写词语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

A. 甲:高升乙:事物 丙:播报

B. 甲:飞升乙:景物 丙:喻示

C. 甲:升级乙:气候 丙:点醒

D. 甲:攀升  乙:物候 丙:告示

(3)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处,用正楷字体填写你认为恰当的古诗句。(1分)

答:

3. 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在班会活动中,爱好书法的同学们给大家讲解了苏轼的书法《黄州寒食诗帖》,这幅作品书写的是苏轼在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对这幅作品清高宗曾评价曰:东坡书,豪宕秀逸。下面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此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作者把情感流露作为重点,追求书法线条随心情而变化发展。

B. “年年欲惜春”中,作者将叠字“年”简省为一个点,这种写法体现了苏轼平素的婉约风格。

C. 这幅字帖字形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变化万千。

D. 此帖字迹饱满,一腔惆怅,溢于字里行间,如“破”字,映衬出苏轼当时的艰难境遇。

4.班会活动中,喜爱文学的同学朗读了经典散文《秋天的怀念》。文中划线句有的标点有错误,请指出并加以修改。(2分)

“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节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答:

5.文学常识

(1)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丹麦

B. 《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德国

C. 《小石潭记》——韩 愈——唐朝

D. 《过零丁洋》——文天祥——唐朝

(2)下列故事情节选自中国文学名著,对各选项中的“他”所指代的人物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他踏着那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

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他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此处的“他”是施耐庵著作的《水浒传》中的武松)

B. 他自缚跪于帐前。孔明变色曰:“汝若早听王平之言,岂有此祸?今败军折将,失地陷城,皆汝之过也!若不明正军律,何以服众?”(此处的“他”是陈寿著作的《三国演义》中的马谡)

C. “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喧!他若哄我进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进去?等我掣拳先捣窗棂,后踢门扇!”

(此处的“他”是吴承恩著作的《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D. 脚好了之后,他敢跑了。这使他非常的痛快,因为别的没有什么可怕的了:地名他很熟习,即使有时候绕点远也没大关系,好在自己有的是力气。(此处的“他”是舒乙著作的《骆驼祥子》中的祥子)

1.D (构筑自己的中国梦,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2.(1)A (2)D (3)杨花落尽子规啼

3.B (苏轼——豪放派代表)

4.①“仿膳”改为‘仿膳’ ② 一脚踩扁一个。改为一脚踩扁一个……

5.(1)A (2)C

通州区

一、基础·运用(

推荐文章

疫情期间 深圳征求公众对野味禁令的意见

Many wild meat lovers in th...

湖南高一学生历史学习需树立的三大历史观

  导读:对于文科生来说,历史学科的学习较为...

评论区(暂无评论)

我要评论

昵称
邮箱
网址
0/200
没有评论
可按 ESC 键退出搜索

0 篇文章已搜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