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时间的作文初三【通用5篇】
每个人都经常接触到构图。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
2011年文言文阅读中考模拟题及答案(二)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本文作者是_________,请写出另外一首(一篇)你最喜欢的由他创作的诗歌或散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解释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 屋舍俨然( )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3. 作者在文中寄托了自己的美好理想,这些美好的理想从哪些具体描写可以体现出来?
4. 作者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追求的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
5.结合本文内容,谈一谈你对“世外桃源”这一成语的理解。
6.假如“桃花源”的遗址将要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你认为应该主要展示哪一个亮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写出自己的想法。
7.根据本文内容补全下联。
上联:世外桃源终难觅
下联: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陶渊明 写出的诗歌或散文与作者相符即可,例:《饮酒》、《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
2. (1)整齐的样子。(2)与世(外界)隔绝的地方。
3. 通过对桃花源美好景色的描写(第二段),和对桃花源中淳朴民风的描写(第三段)表现出来的。
4. 和平宁静、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平等的理想境界。
5. 它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社会的不满,对和平安宁、没有战争、没有压迫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愿望。
6. 例:可以将桃花源中的淳朴民风作为开发、展示的亮点,因为这也体现了《桃花源记》作者的本意。
7. 例:人间百态须体验
论语(节选)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乙】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4
【丁】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戊】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己】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 孔子,名_______,字__________,我国各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2. 解释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比亦乐乎( ) (2)五日三省吾身( )
3.《论语》中的一些文字与学习有关,顶文谈的是学习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____方面的问题;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应该相结合。
4.“有朋自远方来,比亦乐乎?”表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5.一部《论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于丹以学者的身份讲心得,使《论语》中的简单道理,穿越千古尘埃,浸润万千百姓。请结合自己学习成长的经历,谈谈你对《论语》中某一则的感受。
【参考答案】
1. 丘 仲尼
2. (1)“悦”的古字。愉快(通“悦”,愉快)。(2)自我检查,反省(反省,检查)
3. 态度 学 思
4. “朋”指志同道合的人,孔子认为只有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探讨问题,才能有无穷的乐趣,这样有利于增长知识,完美自己的学说和人格,表现了孔子谦虚好学的精神。
5. 联系实际个性解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