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语文九下文言文中考梳理:

曹刿论战

一、文学常识

1、 作者: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

2、 出处:编年体史书《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二、词语积累

(一)通假字: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同“遍”,遍及、普遍

(二)古今异义词:

1、小大之狱 狱:古义:官司、案件今义:监狱

2、牺牲玉帛 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3、齐师伐我 伐:古义:讨伐,攻打今义:砍伐

4、又何间焉 间:古义:参与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

5、肉食者鄙 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6、弗敢加也 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今义:增加

7、虽不能察 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8、再而衰 再: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

9、必以信 信:古义:信实、诚实今义:书信

10、忠之属也 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

(三)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2、一鼓作气 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四)一词多义:

1、间: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②挑拨离间()亲密无间()

2、师:①遂逐齐师()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属:①忠之属也()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4、牺牲:牺牲玉帛()为国牺牲()

5、故:故克之(因此,所以)公问其故(缘故,原因)

6、请:曹刿请见(请求)战则请从(请让我)

7、从:战则请从(跟随)民弗从也(服从,听从您的命令拼死作战)

8、以:何以战(凭,靠,凭借)必以分人(把)

9、之: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公与之乘(代词,他)

三、特殊句式:

1、夫战,勇气也 判断句

2、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 省略句

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驰)矣。”(鲁军)遂逐齐师。 省略句

4、夫大国,难测也,(我)惧(齐军)有伏焉 省略句

5、何以战 倒装句:以何战

四、主要内容

(一) 内容概括

历史上以弱胜强的着名战役之一。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

(二) 思想内容

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全文的关眼是“远谋”一语,难过人物对话,曹刿的“远谋”和“内食者鄙”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五、文章结构

第一段:战前准备工作——采取正确的战略思想——取信于民(前提条件、取胜根本原因)

“请见”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何以战?”:

(鲁庄公)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第二段:作战经过

公将鼓之——未可——齐人三鼓——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可矣——遂逐齐师。

第三段:战后论述取胜原因

抓住有利战机(反击时机)——彼竭我盈,故克之。

善于详察敌情(追击时机)——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两条线索

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作战——论战

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请从——释疑

六、人物分析

1、曹刿:

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国家危难的责任感。(不顾劝阻执意求见:请见、乃入见、请从)

具有正确的战略思想。(不谈战事而先谈政治民情:“取信于民”才有战斗条件)

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从容镇定,举止机智而谨慎:把握战机,详察敌情)

2、鲁庄公:“鄙”

战前: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拥护和神灵保佑上。

战时:急躁冒进,不察敌情。

推荐文章

中考语文总复习之综合性学习“北京的庙会”试题及答案

过春节,逛庙会,感受浓浓年味,探寻丰富意趣。同学们,快...

初中英语句子成分名词解释

1.主语:句子所陈述的对象。2.谓语:主语发出的动作。...

评论区(暂无评论)

我要评论

昵称
邮箱
网址
0/200
没有评论
可按 ESC 键退出搜索

0 篇文章已搜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