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英语听力常见题型盘点:表示问候(Expressing greetings)
一、直接问候 1。一般打招呼用语,答语通常是重复对方的...
人教版语文九上中考文言文复习梳理:
出师表
一、 文学常识
1.作者: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号卧龙,谥号忠武,后世称其为武侯。
2.表: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二、文言词语
(一)通假字
1.必得裨补阙漏
阙通缺,缺点、疏漏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通拣,选拔
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整数后的零头
(二)古今异义
1.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指品质低劣、下流。
2.由是感激
感激:感动振奋。今指激动感谢。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痛心遗憾。今指十分憎恨。
4.诚宜开张圣听
开张:扩大。今指商店开始营业。
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时,时期,时刻。今指四季中一个季节。
(三)一词多义
1.遗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给予)
(2)深追先帝遗(yí)诏
(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2.效
(1)恐托付不效(成效)
(2)不效(效果)则治臣之罪
三、 文章理解
(一) 思想内容
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在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二)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5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这部分是表文陈述的重点。即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其中亲贤远佞这一点正是全文主旨所在,理由如下:
(1)表文中谈到即开张圣听和严明赏罚,都是从正反两面加以申说,可见是有针对性的。因为刘禅平日宠信宦官一类小人,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在诸葛亮远离国都的情况下,“忠谏之路”很可能被堵塞,“内外”也可能“异法”,结果必将导致国内政局的混乱。因此,能不能做到广开言路和严明赏罚,关键就在刘禅是否能“亲贤远小”这一点上。
(2)表文中用了较多的篇幅谈“选贤与能”,在政事安排上又为刘禅创造了“亲贤臣”的条件。其中指名提到的有四个人,表文中只着重地称赞他们的优良品格,说他们“志虑忠纯”,是“贞良死节”之臣;又特别强调他们是先帝“简拔”出来的,值得信任。尤其发人深思的是,文中还插入一段往事的追忆,说明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从而引出全文最重要的一个结论:亲近贤臣,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3)亲贤远佞的思想是贯穿全篇的。从文章的第三部分可以看出,诸葛亮以“讨贼兴复”为己任,而把国内的责任完全交给了郭攸之、费、董允等人;而郭攸之等人是否能尽到自己的责任,关键又在刘禅身上。如果刘禅能够亲贤远佞,这些人自然能尽到自己的责任。表文中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劝勉刘禅,就是希望刘禅亲近贤臣,听取他们的“兴德之言”;能如此,则赏罚自然分明,国内政局也就可以继续保持稳定了。
第二部分(6、7两段)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第8段)明确归纳各方面的责任。
第四部分(第9段)表文的结束语。
(三)艺术特色
本文着眼于“出师”。一是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诸葛亮一面劝勉刘禅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一面又向他举荐人才来管理“宫中”“营中”之事,并殷切地阐明亲贤远佞的道理。讲治国大计和政事安排正是为了出师。二是诸葛亮说明出师的理由。表文抒情言志,作者把“北定中原”看做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为此,他历叙自己的身世,从“躬耕”说到“许先帝以驱驰”,又从刘备的“寄大事”说到这次北伐的决心,其间五次提到“先帝”,极力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这种方式既能打动君主,又有利于说服持不同意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