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文言文系列复习资料

201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详细归纳(二)

七、《爱莲说》(北宋哲学家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多。2、益:副词,更。3 、植:树立。4、鲜:少。 5、亵:亲近而不庄重。6、宜:应当7独:只,仅

8、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妖:美丽而不庄重。9、不蔓不枝:蔓:生藤蔓。枝:长冗枝。不染:沾染。予谓菊:认为。花之君子:的,品德高尚的人。

二、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只喜爱莲花,(因为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并不显得妖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藕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在远处就更显得清香,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们)只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啊。

5、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是花中的君子。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说了。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牡丹的喜爱,当然人很多了。

三、“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四.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答: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五、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

答:莲花代表的可品质是: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

六、本文概括莲花高洁品质的句子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

七、本文所用的修辞有:排比、设问、比喻 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或托物言志)

理解背诵:

①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③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④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⑤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⑥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⑦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补充说明: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菊正衬莲,用牡丹反衬莲。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多种句式:分别有感叹句(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设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陈述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⑧牡丹是富贵的象征,这还可以从白居易的《买花》中的“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看出

⑨周敦颐,字茂叔,宋哲学家,谥号元公,作品《周元公集》,说是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

推荐文章

【买卖合同】二手房买卖合同书

二手房买卖合同书 合同各方: 甲方(出卖人): 身份证...

读书·书单:《罗兰·巴尔特文集(套装) 》作者:罗兰·巴尔特

基本信息书名:罗兰·巴尔特文集(套装)作者:罗兰·巴尔...

评论区(暂无评论)

我要评论

昵称
邮箱
网址
0/200
没有评论
可按 ESC 键退出搜索

0 篇文章已搜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