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必考文学名著知识总结—《骆驼祥子》
贤知助手为您带来初中阶段必...
中考历史精华知识点(七下)——隋唐时期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朝代
【单元概述】
隋唐时期从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开始,至907年唐朝灭亡结束,主要涉及隋朝、唐朝及五代十国的历史。隋唐时期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唐朝前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无论是在制度建设、经济和文化发展、民族和睦,还是在对外交流方面,都有着辉煌的成就,影响深远。
本单元主题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是“繁荣与开放”,特别是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交融、对外交往、社会习俗各方面都体现了繁荣和开放的特点。唐朝的繁荣增强了唐朝政府的民族自信心,从而敢于开放也乐于开放;在开放过程中,各民族的优秀人才为唐政府所用,各民族的经济文化成果被唐朝所吸收借鉴,这些都促进了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繁荣与开放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知识要点】
(一)隋朝
1.隋朝的统一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2.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影响:(1)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2)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3.隋朝大运河
隋炀帝时期修筑,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4.隋朝的灭亡:隋炀帝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随之灭亡。
(二)唐朝
1.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朝,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步强盛,文教昌盛。他的统治时期史称“贞观之治”。
施政措施:
(1)政治上: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选贤任能,虚心纳谏(有敢于直言的魏征、,善于谋略的房玄龄,敢于决断的杜如晦(房谋杜断);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轻刑罚;整顿吏治,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2)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文教上: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4)民族关系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时期先后击败东、 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唐太宗时,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开元盛世
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成为“开元盛世”。
唐朝兴盛的原因:
①吸取隋亡教训,统治者戒奢从简、轻徭薄赋、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②制度创新(科举制度完善、三省六部制)、工具创新(曲辕犁和筒车);
③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交往密切,互通有无;
④开放兼容的外交政策,使中外交往频繁;
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3.唐朝的对外交往(1)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
(2)玄奘西行天竺(今印度),著有 《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4.盛唐气象
(1)经济的繁荣
①农业发展:农耕技术进步、农业工具改进(曲辕犁、筒车),重视兴修水利。
②手工业水平高:纺织业以蜀锦冠于全国;陶瓷业以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③商业繁荣:都城长安规模宏伟,规划合理,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坊是居民区,市是商业区)。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2)开放的社会风气
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
的精神风貌。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蓄,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3)唐诗的盛兴
①“诗仙”李白:盛唐时期,浪漫主义诗人;
②“诗圣”杜甫:唐由盛转衰时期,现实主义诗人,作品有“诗史”之称;
③白居易: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5.安史之乱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唐朝后期,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历史步入“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