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氯化钠 (NaCl):食盐  2、碳酸钠 (Na2CO3):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 (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 (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 (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 (CO2):干冰  7、氢氯酸 (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 (CuSO4.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 (CH4):沼气  11、乙醇 (C2H5OH):酒精  12、乙酸 (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 (H2O2):双氧水  14、汞 (Hg):水银  15、碳酸氢钠 (NaHCO3):小苏打  八、物质的除杂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 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 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C): 在空气中 (在氧气流中) 灼烧混合物  5、Cu(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 加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 加入足量的盐酸  9、NaCl(Na2SO4): 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aCl(NaOH): 加入足量的盐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13、NaNO3(NaCl): 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14、NaCl(KNO3): 蒸发溶剂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 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九、化学之最  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 H2。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CH4。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 H2。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 H2。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 H2O。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7、PH=0 时,酸性最强,碱性最弱。  PH=14 时,碱性最强,酸性最弱。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 N,K,P 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尿素。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中国。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初中化学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 一、基本考点考点  1. 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通常是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变化。(2)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变化中常伴随有放热、发光、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判断依据: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考点 2.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等。(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  二、能力与综合考点考点 3. 化学变化与能量(实际应用考点)  (1)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炸药、石油、煤炭、蓄电池等储存的能量,都是靠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  (2)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有用的物质或获取能量是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考点 4.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拓展考点)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其性质。若在使用物质的过程中,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则是利用了该物质的物理性质;若在使用过程中,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则是利用了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三、创新考点考点 5. 新情境题中物质性质的辨析(探究性考点)  依据新情境题中所给物质的信息,分析、归纳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解答此类题目,培养同学们认识事物和概括知识的能力。

推荐文章

高中物理知识点:电的基本概念术用语

  电子:在原子中,围绕在原子核外面带负电荷的称为电子...

中考地理简答题知识要点——北方地区

初中地理要学好,光把基础知识掌握好这是不行的,选择题部...

可按 ESC 键退出搜索

0 篇文章已搜寻到~